脫貧、全麵小康、現代化,
一個(ge) 也不能少。
《金青稞》
作家徐劍
用生命的激情書(shu) 寫(xie) !
近日,反映雪域高原脫貧攻堅的紀實文學作品《金青稞》出版。
該書(shu) 屬國務院扶貧辦與(yu) 中國作家協會(hui) 聯袂打造的“講中國故事”的重大報告文學工程。
圖:新書(shu) 實拍
這本書(shu) 是作者徐劍準備了35年的重磅力作,是一部準確、生動記錄造福子孫後代的重大工程的史詩性作品。35年來他21次進入雪域高原。在雪域高原深紮52天,行程10000公裏,走遍最後19個(ge) 脫貧縣,采訪百餘(yu) 位當地百姓:建檔立卡貧困戶、牧羊人、攤販、個(ge) 體(ti) 戶、非遺傳(chuan) 承人等,通過他們(men) 脫貧奔小康的鮮活故事,全景呈現精準扶貧所取得的世所罕見的偉(wei) 大成就。
圖:新書(shu) 插圖翻拍
這是一部用雙腳完成的報告文學作品,更是一幅展現雪域高原地區脫貧攻堅的恢弘畫卷。回顧脫貧攻堅的艱辛曆程,細數脫貧攻堅的豐(feng) 碩戰果,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正如書(shu) 中那位單親(qin) 媽媽拉多卓瑪說的那樣,“這樣的政策和生活,是黨(dang) 和政府賜予西藏人民的。仿佛穿越了一條時光隧道,來到了一個(ge) 新的家園,過上了天堂般的日子。這才是真正的香巴拉呀!”
圖:新書(shu) 插圖翻拍
以文學視角描繪精準扶貧
本書(shu) 通過個(ge) 體(ti) 命運的變遷,感受脫貧攻堅的偉(wei) 大意義(yi) 。作者先後21次進藏,本書(shu) 就是作者在第21次進藏後所完成的作品。透過書(shu) 中人物的命運的變遷,凝視這個(ge) 真實而偉(wei) 大的時代,感知脫貧攻堅的偉(wei) 大意義(yi) 。
圖:新書(shu) 實拍
中國報告文學副會(hui) 長、著名文學評論家丁曉原評論此書(shu) :“《金青稞》中不僅(jin) 有全麵全景的攝照,更多的是獨特的、傳(chuan) 奇的、鮮活的,抑或感動的故事,而那些平民的故事,更像是四處彌漫著牛糞的青煙,充滿了人間的真切感。”
這是一場萬(wan) 裏寒山的曠野書(shu) 寫(xie) ,這是一部脫貧攻堅的紀事。作者從(cong) 更新更高的曆史、文學和文明層麵來思考、詮釋這場堪比人類奇跡的脫貧攻堅行動,賦予了這本書(shu) 非凡的現實意義(yi) 與(yu) 曆史意義(yi) 。
圖:新書(shu) 插圖翻拍
用生命的激情來書(shu) 寫(xie) 的紀實作品
作者在麵對媒體(ti) 采訪時,這樣談到書(shu) 寫(xie) 本書(shu) 的意義(yi) :“我覺得寫(xie) 好脫貧攻堅題材作品,應該有國際和曆史的視野,要看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做了中國5000年來很多人未能做到的事情,我們(men) 以前所未有的曆史氣魄與(yu) 雄心,動員各方力量,展開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行動。”
從(cong) 1985年起,徐劍就開始準備這本書(shu) 了。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這就是生命的激情書(shu) 寫(xie) 。正是這樣的一場萬(wan) 裏寒山的曠野書(shu) 寫(xie) ,才讓讀者在青煙嫋嫋中感受到了高原上的人間奇跡,生動展現了全社會(hui) 力量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堡壘、集中消除絕對貧困的偉(wei) 大曆程。
圖:新書(shu) 插圖翻拍
本書(shu) 的作者徐劍,係中國作家協會(hui) 全國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曾三獲中宣部“五個(ge) 一工程獎”,兩(liang) 獲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文藝獎, 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shu) 獎、中華優(you) 秀出版物獎、中國好書(shu) 獎、全軍(jun) 新作品一等獎、飛天獎、金鷹獎等三十多項全國、全軍(jun) 獎項,被中國文聯評為(wei) “德藝雙馨文藝家”。
《金青稞》
徐劍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