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黃苗 攝
16日上午,拉薩市第一條下穿式隧道——“拉薩濱河路下穿隧道”全線封頂。據悉,該隧道全長1120m,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30km/h,結構使用年限為(wei) 100年。據悉,拉薩濱河路隧道的建設將增強城市東(dong) 西方向交通供給能力,對於(yu) 緩解拉薩市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1月16日上午,拉薩市第一條下穿式隧道——“拉薩濱河路下穿隧道”全線封頂,為(wei) 該隧道順利通車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了解,該隧道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位於(yu) 拉薩河北岸,緊貼拉薩河河堤,下穿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至太陽島西側(ce) 回填地塊。全長1120m,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30km/h,結構使用年限為(wei) 100年,是緩解拉薩市東(dong) 西向交通壓力的重要道路。
據介紹,拉薩濱河路隧道是拉薩濱河路項目的重點工程,隧道段地層為(wei) 砂卵石地層,由於(yu) 緊臨(lin) 拉薩河,滲水情況嚴(yan) 重,施工條件極差。加之,原拉薩河內(nei) 河橫穿設計隧道上方,隧道基坑開挖階段恰逢雨季,給項目施工進一步增加難度。為(wei) 此,項目部結合實地作業(ye) 條件及施工進度要求,采用支護樁結合高壓旋噴樁進行基坑支護的施工方式,在曆時一年多的施工過程中,先後克服施工現場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周邊環境複雜等諸多不利因素,積極協調各方解決(jue) 技術難題,終於(yu) 圓滿完成框架主體(ti) 封頂任務,為(wei) 濱河路項目全線貫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該項目實施過程中,優(you) 先聘用本地技術工、小工等200餘(yu) 人和80餘(yu) 台機械,有效解決(jue) 農(nong) 牧民就業(ye) 和增加收入。
“我們(men)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十分注重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除了進行圍擋、裸土覆蓋、定期灑水降塵外,還合理安排大型機械作業(ye) 時間,降低噪聲汙染,並且在建設完工後力爭(zheng) 做到自然生態的原貌恢複。同時,利用下穿式管道將電線、水管等引入地下,改善拉薩河沿岸兩(liang) 側(ce) 的蜘蛛網現象。”該項目部負責人說。
據悉,拉薩濱河路隧道的建設將增強城市東(dong) 西方向交通供給能力,對於(yu) 緩解拉薩市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按照拉薩河沿線特色空間規劃,拉薩濱河路隧道與(yu) 拉薩河景觀改造工程相互融合,形成一條兼具交通與(yu) 遊憩功能的濱河生態景觀慢行通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