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曆經半世紀選育 “雪域白雞”豐富西藏人餐桌

發布時間: 2021-01-20 08:41: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曆經半世紀選育“雪域白雞”豐(feng) 富西藏人餐桌
圖為(wei) 旦增群培(右)與(yu)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張偉(wei) 攝

  日前,“雪域白雞”通過中國國家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委員會(hui) 新品種審定。這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參與(yu) 育種擴繁的旦增群培格外欣慰。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工作人員準備為(wei) 種雞標號。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供圖

  這位老人與(yu) 新中國同歲,是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副研究員,如今已經退休。1979年,旦增群培參與(yu) 到“雪域白雞(原‘拉薩白雞’)”的品種培育中,一幹就是20餘(yu) 年。

  1958年,西藏第一次從(cong) 內(nei) 地引進優(you) 良蛋雞品種白來航雞,開展適應性飼養(yang) 、繁殖等研究工作,由於(yu) 地處高寒缺氧環境,白來航雞孵化難題始終得不到解決(jue) 。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工作人員開展育種工作。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供圖

  緣何要改良品種?旦增群培解釋,新中國剛成立,在那個(ge) 物資匱乏的年代,交通落後,老百姓餐桌上的飲食單一,肉類少,蔬菜也金貴,為(wei) 了滿足生產(chan) 生活需求,西藏畜牧科研工作者便從(cong) 內(nei) 地引進了白來航雞,培育新品種便提上了日程。

  1960年,西藏的技術人員通過二係雜交育種法,以白來航雞為(wei) 父本,當地藏雞為(wei) 母本開始了選育工作,4年後,雜交後的品種群被命名為(wei) “拉薩白雞”。

  旦增群培參與(yu) 新品種培育的第三年,雞場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條件購買(mai) 現成的孵化出雛設備和自製孵化器,他說:“一開始隻有兩(liang) 個(ge) 孵化箱,每個(ge) 孵化箱也就能裝五六百枚種蛋,全靠手翻,六個(ge) 小時就得翻一次。那時候窮,我們(men) 自己又設計了十幾個(ge) 孵化箱,塞上電爐絲(si) 還算能用。”孵化的時候,旦增群培和同事輪流守著,一旦斷電,就得立馬開啟柴油機發電。

  孵化技術逐漸成熟,1983年,“拉薩白雞”原種場進行了擴建,科研條件進一步提高。次年,科研人員根據品種生長發育、生產(chan) 性能等性狀的測定數據分析,正式製定了“拉薩白雞”品種育種方案和育種目標。當時,基礎群已超過3000隻,1985年開始向社會(hui) 推廣種雞。

  旦增群培記得,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廳(今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曾下撥資金十幾萬(wan) 元人民幣全力支持新品種培育,“在那個(ge) 時候,這不是筆小數目,比其他同類項目都要重要。”

  1986年至1990年是該品種群係統選育階段,通過連續四年三個(ge) 世代的係統選育,各項生產(chan) 性能有了明顯的提高,體(ti) 型外貌更加一致,生產(chan) 性狀遺傳(chuan) 穩定,各項指標均達到品種群的標準。

  1990年,“拉薩白雞”品種群被西藏自治區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委員會(hui) 評審為(wei) 輕型蛋用品種群,這一品種群高原適應性強、生長快、群體(ti) 遺傳(chuan) 性能穩定、抗逆性強、飼料轉化率高、產(chan) 蛋量高。所以,西藏開始大範圍推廣,覆蓋了38個(ge) 地市、縣、鄉(xiang) 、村、合作社,數量超過300萬(wan) 隻。

  此後的兩(liang) 三年裏,該品種群獲得了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旦增群培說:“獲國家獎勵時,我們(men) 團隊裏共有十幾個(ge) 人,平均每人得了27塊錢的獎金,可開心了。”

  旦增群培介紹,如今,“雪域白雞”經過六個(ge) 世代的連續選育,其外觀、體(ti) 重、均勻度、生產(chan) 性能等均能很好地適應西藏海拔2800米至4200米不同環境的養(yang) 殖需要。

  旦增群培感歎,“雪域白雞”的整個(ge) 選育過程經曆近半個(ge) 多世紀的漫長歲月,經過了雜交創新,自繁定性和選育提高三大階段。雜交創新和自繁定型就用了20多年的時間。

  在他看來,一代代人的努力,不僅(jin) 讓新品種被肯定,更多的是改變了西藏人的生活,改善了西藏人的飲食結構,豐(feng) 富了西藏人的餐桌。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