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0時許,雅魯藏布江河穀風沙陣陣,寒冷刺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的最後一班飛機此時安全降落。助航燈光運維人員經過安檢後驅車駛入跑道,頂著寒風推開車門,帶著抹布和機器開始對跑道入口燈清塵擦拭。臨(lin) 近農(nong) 曆新年,巡檢次數增多,他們(men) 任務更吃重。
2008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在3個(ge) 月內(nei) 快速完成了助航燈光係統建設,自此西藏民航開啟了夜航模式。至今,這裏仍是西藏5個(ge) 機場中唯一飛夜航的機場。也因為(wei) 夜航開通,西藏經濟快速發展又多了一條“動脈”。
高連傑是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機場管理部動力設備科的一員,今年是他工作四年來在高原度過的第三個(ge) 春節。
4000米的飛機跑道上,助航燈光係統東(dong) 端長720米,西端長420米。這是他與(yu) 其他8個(ge) 同事常年堅守的“陣地”,進近燈、跑道入口燈、滑行道邊燈等,跑道兩(liang) 端不同類型的燈光傳(chuan) 遞著飛機在夜晚安全降落高原的“生命信息”。高連傑說:“燈光一旦故障熄滅或是釋放錯誤信號,飛機找不到跑道,就會(hui) 非常危險。”
他告訴記者,夜晚最後一架飛機在24時後落地,早上首架飛機6時起飛(夏季是5時),中間僅(jin) 有的數小時是他們(men) 巡檢維修的黃金時間,“落地後起飛前都需要巡檢,常規巡檢每次需要1小時。如果飛機晚點,中間根本沒法休息,隻能通宵熬夜。”
話語間,高連傑與(yu) 同事拆開有水汽的機場入口燈,用抹布將燈洞內(nei) 的積水擦幹,迅速安裝好。
高連傑介紹,檢查線路、更換燈泡、燈泡清汙、監控設備等,看似瑣碎的工作卻不敢有一絲(si) 馬虎。
相比高連傑,30多歲的譚波是這個(ge) 年輕隊伍裏的“老人”了。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夜航開通的第二年,剛畢業(ye) 的他便來到這裏。
他說:“處理突發故障,都是搶時間的工作,剛來時,每晚都睡不踏實。”
在高原從(cong) 事暗夜助航,對身體(ti) 最大的困擾便是脫發。譚波指了指頭頂日漸稀疏的發量打趣說,這是10餘(yu) 年來的工作“勳章”。
相較於(yu) 身體(ti) 負荷,精神準備更加重要。“一聽到設備故障、停電報警,立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在夜晚航班運行期間,必須配合塔台在極短時間內(nei) 修好,保證飛機安全進出港。”
遇到極端天氣處理事故也是家常便飯。譚波回憶,2011年,線路出現故障,設備監控不到,他跟著師父去跑道巡查。“一般秋天的拉薩雨季已過,可那晚偏下了一整夜大雨。檢查中師父不小心被電擊倒在地,2500伏電壓,心裏捏了一把汗,還好師父沒有生命危險。”
雖然人手不足工作辛苦,譚波和同事們(men) 覺得,這份工作給了他們(men) 使命感。夜航開通以來,在他們(men) 的保障下,沒有一次事故發生。每一架飛機安全抵達和離開,每位旅客都平平安安,讓他感到格外滿足。
近1個(ge) 小時的巡檢結束,夜愈加深了。“助航人”們(men) 哈著熱氣搓著手,小步跑上車返回工作站。4個(ge) 小時後,他們(men) 將重返跑道,再次保障淩晨首架飛機的順利出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