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丨遇見新玉麥

發布時間: 2021-02-10 10:06:00 來源: 新華社


冬日裏的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2021年1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現在的玉麥是小康玉麥,你要來,不用擔心吃住行。”春節前記者前往采訪,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達娃驕傲地說。“小康玉麥是怎樣的?”成了記者一行期待求解的問題。

  從(cong) 拉薩出發,過山南市,沿著九曲十八彎的山道繞行7個(ge) 多小時,翻越果木拉山,再穿過一片雲(yun) 霧繚繞的森林,“美麗(li) 玉麥歡迎您”的牌樓便出現在眼前。


玉麥鄉(xiang) 玉麥村群眾(zhong) 開辦的農(nong) 家藏餐館和家庭旅館(2021年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玉麥鄉(xiang) 坐落於(yu) 蒼鬆翠柏環繞的山穀間。風吹雪揚,一下車,一幢幢藏式風格民居、整齊幹淨的街道、迎風飄揚的紅旗映入記者眼簾。

  緊隨鄉(xiang) 幹部的腳步,記者來到卓瑪央宗家庭旅館。客廳內(nei) 爐火正旺,藏茶飄香,卓瑪央宗一家正圍爐看電視。見有客人入住,她麻利地引大家前往二樓看房。樓上共有4間客房,房內(nei) 布置溫馨,牆上裝有壁掛電暖,門口立著一麵穿衣鏡。

  達娃介紹說,玉麥鄉(xiang) 一度被稱為(wei) “中國人口最少鄉(xiang) ”,最少時隻剩下桑傑曲巴和他的女兒(er) 卓嘎、央宗3個(ge) 人,桑傑曲巴和卓嘎曾先後擔任鄉(xiang) 長。隨著小康村建設和旅遊開發推進,現在玉麥鄉(xiang) 人均居住麵積達40平方米,年人均純收入達34012元,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開起了家庭旅館、小賣部、快遞站等。

  下午四五點,走進村民旺青家,一家人正在吃飯。他們(men) 是2019年從(cong) 隆子縣熱榮鄉(xiang) 搬遷而來的,夫妻倆(lia) 整天都在忙家庭旅館裝修的事。“一直忙到這個(ge) 點,才吃午飯。夏天遊客多,客房供不應求,趁著快過春節和藏曆新年了,客人少了,趕緊對客房和餐館進行改造升級。”旺青說,“夏天我在外跑運輸,妻子在家經營客棧,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wan) 元,親(qin) 戚朋友都很羨慕。我計劃再攢點錢買(mai) 輛載貨量更大的卡車。”


玉麥鄉(xiang) 新居民旺青和他家的家庭旅館(2021年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談及近年來的發展變化,玉麥鄉(xiang) 原鄉(xiang) 長卓嘎感觸頗深:變化太大了!以前冬季大雪封山,得提前準備半年的生活物資,如今道路暢通,生活用品和新鮮蔬菜都能方便買(mai) 到;以前是小水電,現在接入了國家大電網,再也不用發愁突然停電了;以前玉麥是信息孤島,現在4G信號覆蓋全鄉(xiang) ,家庭旅館、小賣部都能使用移動支付……

  玉麥人的文化生活也在進一步豐(feng) 富。隨著一曲曲悠揚的音樂(le) 響起,一群年輕人認真地排練著藏族舞蹈。“藝術團老師用兩(liang) 周時間蹲點教授鍋莊舞、工布舞等。這既是在傳(chuan) 承民族傳(chuan) 統文化,也是播下文化的種子。以後遇到節日、重大活動,村裏就可以自己組織表演隊了。”隆子縣民間藝術團指導老師崔成熱旦說。

  距鄉(xiang) 政府幾公裏外,是玉麥鄉(xiang) 的蔬菜基地。雖是冬季,大棚內(nei) 卻綠意盎然,黃瓜、青椒、大白菜等10餘(yu) 種蔬菜長勢喜人。按照規劃,未來玉麥鄉(xiang) 還將擴大蔬菜種植麵積,帶動群眾(zhong) 增收。

  玉麥鄉(xiang) 的發展讓商戶看到了淘金的機會(hui) ,鄉(xiang) 上如今有了兩(liang) 家外來商戶。“隨著交通條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玉麥定會(hui) 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牧業(ye) 合作社、天然飲用水廠、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等產(chan) 業(ye) 的布局,也會(hui) 吸引一定人氣。”經營家庭旅館和餐館的外來商戶潘延學說,“正是看好玉麥發展,我將事業(ye) 重心轉移到了玉麥。”


玉麥鄉(xiang) 群眾(zhong) 在蔬菜大棚裏學習(xi) 種植蔬菜技術(2020年7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在玉麥鄉(xiang) 政府旁,桑傑曲巴故居已完成初步布展。“恢複‘三人鄉(xiang) ’時的生活場景,將其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既讓年輕一代了解、致敬桑傑曲巴一家的固邊守邊精神,也讓他們(men) 對比玉麥今昔,明白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達娃說。

  文字記者:曹健、陳尚才

  攝影記者:普布紮西、陳尚才

  視頻記者:孫陽、旦增尼瑪曲珠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