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過夜晚的雅魯藏布江江畔,驅車行進在長長的雅江大橋上,臨(lin) 窗望江,你一定會(hui) 看到遠處一片“繁星”點點,與(yu) 星空遙相呼應,光亮此起彼伏,一閃一閃。那是江畔貢嘎機場近千盞助航燈具編織的助航燈光。晝伏夜出的“燈光人”,穿插在航班的間隙,默默守護著每盞燈具的光亮。
“燈光人”的生活很少有人知道,人們(men) 甚至不知道,還有這樣一支隊伍的存在。白天,他們(men) 在燈光站,巡檢設備、維修燈具;夜幕降臨(lin) ,他們(men) 來到跑道上,檢修設備、更換燈具。他們(men) 清理機場入口燈的水汽,他們(men) 用抹布將燈洞內(nei) 的積水擦幹並迅速安裝好,他們(men) 挨個(ge) 清潔有汙垢的燈具小部件,讓光線不受汙垢影響。這樣的工作,他們(men)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參加工作4年的高連傑,是“燈光人”中的一員。此時,他正和3名同事一起,在拉薩貢嘎機場跑道上檢修助航燈。冬夜淩晨時分的雅江河穀,不出意外地刮起了陣陣風沙。氣溫已低至零下10攝氏度;寒冷穿透燈光人的“層層防備”,直抵胸前。
“目前,拉薩貢嘎機場助航燈光有回路16條,燈具800餘(yu) 套,設有東(dong) 西2座燈光站。”說起助航燈光的種種,高連傑如數家珍。
譚波是燈光站的“老人”,也是大家公認的技術能手。為(wei) 了讓燈具站得穩穩的,他和徒弟阿旺多吉不斷緊固著腳下的螺栓;工作間隙,他們(men) 還氣喘籲籲地交流著跑道中線燈具上的膠泥檢查和擦洗技巧。這也讓每次跟他一起出勤都能學到新東(dong) 西的徒弟阿旺多吉,倍加感恩。寒風把裸露在外的雙手、雙耳凍得通紅,卻不能阻擋他們(men) 對工作的熱情。譚波說,維修助航燈具是個(ge) 精細活,戴著手套操作並不方便。為(wei) 了提高維修效率,保證快速準確地更換燈泡、電路板以及固定好每顆螺絲(si) 釘,“燈光人”工作中幾乎從(cong) 來不戴手套,這也成了大家的習(xi) 慣。
對此,高連傑也深有同感。他說,對於(yu) 高高原的大風寒冷天氣,同事們(men) 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每一套燈具都需要手動檢查。天氣越不好,越得多花時間。而像當天這樣,已算是一個(ge) “完美”的日子;無雪無雨,航班準點,他們(men) 不用等待;盡管還是要搶時間,但總算不太緊。
已經連續三年在崗位上過年的高連傑說,第一年剛上崗不能與(yu) 家人團聚過年,有些不適應,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親(qin) 人一樣的同事陪伴左右,讓他覺得溫暖。他還說,年輕就是要幹,在哪兒(er) 都是過年。
這,也是每個(ge) 西藏民航人的心聲。
一盞盞助航燈具點亮跑道,燈光人的心裏閃爍著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每位旅客歸家的旅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