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清晨的珠峰邊境派出所。彭維熙 攝
烏(wu) 紫幹裂的嘴唇、黢黑的臉龐、後移的發際線、粗糙起繭的雙手……一群80、90後的“珠峰衛士”早早就擁有了本不該屬於(yu) 這個(ge) 年齡階段的特質。
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們(men) 在珠峰核心區域開展巡邏。彭維熙 攝
他們(men) 是西藏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珠峰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常年駐守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珠峰公路,守護著通往珠穆瑪朗峰的必經之道,承擔著珠穆朗瑪峰核心景區的邊境管控、社會(hui) 麵管理、遊客車輛查驗服務等任務。
作為(wei) 世界最高峰,每年來此的遊客絡繹不絕,但總有遊客不按規定旅行,私自前往未開放的區域,危機四伏。
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們(men) 在珠峰核心區域開展巡邏。彭維熙 攝
2020年10月1日15時,所裏接警稱一名遊客走失,無法取得聯係,珠峰大本營執勤點的黎澤江等4名民警立即開展搜救。17時10分,第一輪搜救無果,隨即又再次增援警力,向絨布冰川珠峰核心區域縱深推進。
在平均海拔5800米的絨布冰川,每走一步,民警們(men) 腳下像是有千鈞重量,大口大口喘著粗氣,臉凍得通紅,眉毛掛上了層層冰霜。所長格桑回憶到:“進入冰川,一片潔白,搜救好似大海撈針,僅(jin) 憑直覺盲找,民警稍有不慎就會(hui) 掉入暗藏的冰窟窿。”幸運的是,經過7個(ge) 多小時的搜救後,走失的遊客被找到。
珠峰大本營一次常規踏查巡邏結束後,民警的臉被雪風刮得通紅。何宇恒 攝
但返回途中,民警李誠體(ti) 力透支、長時間缺氧,出現了心絞痛,在大家連背帶扶下,才走出了絕境。
每年3月份至11月份,民警都會(hui) 在珠峰大本營執勤點,旺季的時候,一天能檢查接近3000名遊客。小到丟(diu) 失手機,大到遊客走失,民警們(men) 都會(hui) 全力以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珠峰邊境派出所創新成立了犛牛救援隊,利用犛牛耐寒體(ti) 力強的特性,背運傷(shang) 者、物資。僅(jin) 2020年,所裏救助遊客達100餘(yu) 人次。
珠峰大本營執勤點警力輪換,快的時候間隔2個(ge) 月,慢的時候間隔6個(ge) 月。所長格桑打趣地說道:“每次從(cong) 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輪換到海拔4500米的駐地,就像是調休一樣。”
今年1月中旬,四名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學生被分配至所裏實習(xi) 。“山連山拐接拐,人在車裏左右擺。”從(cong) 日喀則市區到派出所346公裏的崎嶇山路,足足要走7個(ge) 小時,僅(jin) 切村到臥龍村,30公裏的距離就有108個(ge) 急轉彎,實習(xi) 民警高楠回憶道:“晚上躺在床上休息,都感覺床好像還在搖晃。”接踵而來的高原反應,讓這四名實習(xi) 民警感受到了初上高原的艱辛,說話、走路快了都得喘上好幾口氣。
“風吹石頭跑”在這裏絲(si) 毫不誇張,寒風經久不息、雷打不動,就連民警在珠峰大本營執勤的集裝箱都能吹散開來。
珠峰大本營執勤點民警正在取水做飯。彭維熙 攝
來自福建的實習(xi) 民警周琪講道:“沿海的台風,可以到屋裏躲避。但這裏的寒風,隻能硬頂著,裸露在外的部位早就凍得沒有知覺。”
日複一日的巡邏執勤檢查,生活中見不到外賣、快遞、購物的時尚影子,耐得住寂寞的人一星半點。實習(xi) 民警冉江峰說:“我以前不懂在西藏躺著就是奉獻,現在懂了。我很敬佩能在所裏堅守奉獻了十多年的老前輩。”
這裏不僅(jin) 有雪山戈壁,還有一群脊梁高挺、肩膀厚實的移民管理警察,像一個(ge) 個(ge) 剛硬堅毅的石頭,任憑風吹雨打,屹立不倒。就是這樣一群人,長年累月,守護著這片淨土,保護了一方平安,不曾言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