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邊疆民族地區豐(feng) 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大力挖掘、整理、開發紅色文化、紅色旅遊,有助於(yu) 在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中增進國家認同,從(cong) 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zhuan) 業(ye) 博士研究生導師圖登克珠赴京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過去一年,圖登克珠帶領團隊走遍了普蘭(lan) 、亞(ya) 東(dong) 、察隅等西藏全部邊境縣區,了解到有不少從(cong) 內(nei) 地到西藏服役的年輕士兵為(wei) 守護祖國西南邊疆而犧牲,遺骸也留在了青藏高原。“就是因為(wei) 這些烈士的犧牲奉獻,才有了我們(men) 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men) 實踐著豐(feng) 富著‘老西藏精神’,值得所有人銘記。”圖登克珠說。
圖登克珠為(wei) 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準備了多個(ge) 提案,其中一篇就是關(guan) 於(yu) 進一步挖掘和整理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紅色旅遊資源,全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提案。
從(cong) 教30餘(yu) 年,圖登克珠始終關(guan) 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這一課題。2019年,他和他的博士團隊完成了《西藏自治區紅色旅遊發展調研報告》。圖登克珠認為(wei) :“西藏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feng) 富,充分挖掘和開發這些資源,有助於(yu) 激發各族群眾(zhong) 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增進民族友誼。”
2004年,紅色旅遊作為(wei) 新的旅遊資源被正式挖掘和整理,經過17年的發展,大量革命曆史文化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紅色足跡”遍布了祖國大江南北,對發展紅色旅遊和傳(chuan) 承紅色文化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論述,為(wei) 做好新時代紅色旅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圖登克珠認為(wei) ,西藏的愛國主義(yi) 旅遊資源十分豐(feng) 富,但目前對其發掘和利用還有待加強,利用好這些資源,更加有利於(yu) 增進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這一共有身份的認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