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紅線麵積53.9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45%;建設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ge)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格局全麵形成;全麵推行河湖長製、排汙許可製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
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重要論述及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殷殷重托,將“穩定、發展、生態、強邊”確定為(wei) 西藏自治區“四件大事”,認真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嚴(yan) 格控製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大力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目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2020年,西藏阿裏地區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地區稱號。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旁聽的阿裏地委副書(shu) 記、行署專(zhuan) 員旦巴旺久對阿裏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深有體(ti) 會(hui) :“一直以來,阿裏地區堅決(jue) 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7縣縣城空氣優(you) 良天數達到98%以上;種植樹木31.17萬(wan) 株、花草10.87萬(wan) 平方米;持續推進獅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累計完成工程造林5.3萬(wan) 畝(mu) ,植樹885萬(wan) 株,種草6100畝(mu) 。”旦巴旺久介紹,目前,阿裏地區6縣汙水處理廠全部建成,7縣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目標。同時,阿裏地區堅持把生態建成產(chan) 業(ye) 、把產(chan) 業(ye) 做成生態,建設生態苗圃18個(ge) 、8479畝(mu) ,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保護將更加全麵、深入、具體(ti) 地融入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領域和各個(ge) 方麵。”旦巴旺久認為(wei) ,生態保護任重道遠,建設生態文明高地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要按照“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工作和目標,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強農(nong) 村生態文明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加強土壤汙染、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複,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果。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住藏全國政協委員、那曲市委書(shu) 記敖劉全說,依托科技攻關(guan) ,近幾年在市區植樹3.8萬(wan) 餘(yu) 株;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5個(ge) ,保護區總麵積17.68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47.87%(不含唐古拉以北),逐步形成了各種級別、多種類型的保護地網絡。
“下一步,我們(men) 將著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持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加快建設羌塘、色林措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西藏片區,深入推進極高海拔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態宜居搬遷,大力實施遷出地生態恢複工程,守護好那曲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敖劉全說。
2019年,昌都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住藏全國政協委員、昌都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陳軍(jun) 介紹,長期以來,昌都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建設美麗(li) 昌都為(wei) 抓手,嚴(yan) 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堅持頂層設計抓保障,堅持強力攻堅抓治理,堅持重點環節抓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抓轉型,堅持全民參與(yu) 抓引導,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持了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和諧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