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參與(yu) 脫貧攻堅這項偉(wei) 大的事業(ye) ,並為(wei) 之努力,我倍感光榮。”從(cong) 北京回來,在麵對記者采訪時,昌都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結對幫扶組、督導檢查組的廖俊龍感歎道。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舉(ju) 行。多年來致力於(yu) 脫貧攻堅工作的廖俊龍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榮譽稱號。
廖俊龍激動地說:“脫貧攻堅取得偉(wei) 大勝利,這份榮譽不屬於(yu) 我一個(ge) 人,而是數百萬(wan) 扶貧幹部傾(qing) 力奉獻、苦幹實幹的結果,是黨(dang) 群同心、幹群協力的結果。”
2016年,在昌都市委組織部任職的廖俊龍主動請纓,接過扶貧接力棒。
“起初,隻知道任務不輕,肯定要鉚足勁,但那時心裏確實也沒底。”廖俊龍坦言。在他看來,身份變了,但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服務的心一直沒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廖俊龍堅守初心使命,不斷強化扶貧政策的學習(xi) ,主動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帶頭鑽研業(ye) 務,掌握新要求,落實新舉(ju) 措。
結合昌都實際,2017年5月,廖俊龍耗時一月餘(yu) 統籌製定了《昌都市關(guan) 於(yu) 開展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的決(jue) 定》,並提出采取“集團式包縣區、市級領導包片、縣級領導包鄉(xiang) 鎮、鄉(xiang) 鎮領導包村居、廣大幹部包戶”的幫扶模式,充分發揮各單位在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麵的優(you) 勢。
同時,堅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戶謀策、因人施策,在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發展、人才培訓等方麵出謀劃策、籌集資金,加大幫扶單位對貧困地區的政策、資金、項目等傾(qing) 斜,凝聚了脫貧攻堅強大合力,為(wei) 貧困縣(區)、貧困鄉(xiang) 村、貧困群眾(zhong) 如期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腳下沾著泥土,心裏裝著百姓,是對扶貧幹部的真實寫(xie) 照。廖俊龍也經常說,“扶貧工作不能紙上談兵,隻有深入基層多看、多聽、多問、多想,才能做到扶貧措施精細精準、到點到位。”
從(cong) 幹扶貧工作起,下鄉(xiang) 調研、走訪貧困戶、熬夜加班便成了廖俊龍工作的日常。這些年來,他的腳步踏遍了昌都市11縣(區)。經過大量的調研,廖俊龍創新提出了援昌省市“縣(區)對鄉(xiang) 、鄉(xiang) 對村”結對幫扶模式。
通過積極協調受援單位,發函動員援昌省市和企業(ye) 參與(yu) 脫貧攻堅工作,促使援昌省市與(yu) 昌都11縣(區)54個(ge) 鄉(xiang) 鎮結成對口幫扶關(guan) 係,提供就業(ye) 崗位2700餘(yu) 個(ge) ,轉移農(nong) 牧區剩餘(yu) 勞動力1200餘(yu) 人次。在落實結對幫扶認親(qin) 製度中,廖俊龍多次深入縣(區)開展幹部結對幫扶工作督導工作,創新開展了“六個(ge) 一”“七個(ge) 必須”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指導全市3.1萬(wan) 名幹部與(yu) 3.48萬(wan) 戶貧困戶精準結對。
三年來,昌都全市幹部累計落實結對幫扶資金1.2億(yi) 餘(yu) 元,幫助鄉(xiang) 村解決(jue) 實際困難和問題5.8萬(wan) 餘(yu) 件,為(wei) 昌都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核定昌都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6萬(wan) 戶17.05萬(wan) 人,貧困人口占全區的8.9%,貧困發生率為(wei) 24.95%。
麵對龐大的數字,廖俊龍認為(wei) 督導考核工作尤為(wei) 重要。他將各級各類督導檢查巡視巡查審計考核評估等反饋意見進行梳理,建立問題台賬,製訂方案、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督促整改,為(wei) 各縣(區)順利脫貧摘帽打牢了基礎。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和不規律作息,2019年,“鐵人”廖俊龍在加班時腹痛難忍,到醫院診斷為(wei) 膽結石,醫生建議做手術,但廖俊龍拒絕住院治療還是回到了崗位上。
2020年10月,廖俊龍再次被送到了醫院,病情加重,可這時正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關(guan) 鍵時期。“先過了這段時間!”他再次選擇了保守治療,那個(ge) 月,他竟瘦了十多斤。直至今年1月,他才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他在病床上都在打電話和我們(men) 討論工作!”一說起廖俊龍,昌都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的同事都會(hui) 笑稱他為(wei) “工作狂”。
今天的昌都,無論走到哪裏都可見生機勃勃的鄉(xiang) 村畫卷: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nong) 家屋錯落有致、一個(ge) 個(ge) 扶貧項目落地開花……
2019年底,西藏昌都市如期實現全市3.84萬(wan) 戶19.46萬(wan) 人脫貧,11縣(區)全部脫貧摘帽。這是所有像廖俊龍這樣的扶貧幹部共同奮鬥交出的滿意答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