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萬(wan) 物複蘇。16日清晨,西藏山南市乃東(dong) 區克鬆社區的田地迎來了他們(men) 的主人。200餘(yu) 名克鬆社區居民衣著盛裝、扶老攜幼,陸陸續續走進田地,開啟一年一度的春耕盛典。
據有關(guan) 資料記載,這種春耕儀(yi) 式已有1600年的曆史。根據藏文曆算,今天是西藏農(nong) 田開耕的日子。平日厚重而黝黑的土地,被人們(men) 擺上了象征五穀豐(feng) 登的“切瑪盒”,一處處五彩斑斕、隨風飄揚的風馬旗將這片土地裝點得生機勃勃。73歲的多吉老人精神矍鑠,頭戴金花帽,身穿嶄新的藏裝,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互敬青稞酒,祈禱風調雨順。
“我們(men) 全家人都來參加春耕儀(yi) 式了,女婿還開來了手扶拖拉機。”多吉說。春耕在西藏農(nong) 民的眼中,是一年之中最為(wei) 隆重的農(nong) 事活動,百姓會(hui) 舉(ju) 行盛大的春耕儀(yi) 式,祈福一年的豐(feng) 收。
“過去農(nong) 民都是用‘二牛抬杠’的方式耕地,現在耕種都是機械化了,再也用不著犛牛了,但為(wei) 了紀念傳(chuan) 統,我們(men) 便用這個(ge) 假犛牛來替代。”克鬆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剛組說。
10點30分許,剛組俯身抓起一塊石頭,攥在手中,石塊微微發熱,意味著時機已到,他立刻揮手示意,向人群大聲喊道:“開耕嘍!”
16台農(nong) 機發出隆隆的轟鳴聲,依次進發,平整的土地被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壟溝。現場不少群眾(zhong) 還拿出手機,時而跟隨拖拉機拍錄視頻、直播,時而三三兩(liang) 兩(liang) 一起自拍,現場好不熱鬧。幾位婦女還就地跳起了鍋莊舞,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普及,農(nong) 民再也不用親(qin) 自耕地了,他們(men) 手裏拿的木耙子也隻是在春耕儀(yi) 式這天表演用的道具。”剛組告訴記者。
據了解,去年,克鬆社區在西藏自治區供銷合作社的幫助下,流轉土地83.5畝(mu) 給一家農(nong) 業(ye) 公司,用來種植蔬菜。
“十三五”以來,西藏已累計投入45億(yi) 元,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225萬(wan) 畝(mu) 。糧食每畝(mu) 單產(chan) 已由2015年的374.94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387.33公斤。2020年全區糧食產(chan) 量達到103萬(wan) 噸,連續6年保持在100萬(wan) 噸以上,西藏主糧供應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