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尼瑪

發布時間: 2021-03-22 09:47:00 來源: 新華社


3月19日,尼瑪(中)和女兒(er) 、外孫在自家房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阿倫(lun) 攝

   今年76歲的尼瑪,是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xiang) 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久河卓舞”傳(chuan) 承人。

   “久河卓舞”是藏族傳(chuan) 統舞蹈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門藝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尼瑪全家人都是斯沃家族的農(nong) 奴。尼瑪老人從(cong) 記事起就開始為(wei) 斯沃家族放牛、放羊、種地,還要通過“卓舞”表演替斯沃家族向日吾德慶寺納稅。

   在舊西藏,“卓舞”帶給老人的是無盡的痛苦。“那時候學‘卓舞’是為(wei) 了向日吾德慶寺納稅。為(wei) 了表演需要,‘卓舞’演員都要留長頭發,而有些年輕人為(wei) 了不再遭受這種痛苦,會(hui) 偷偷把自己的頭發剪掉,‘卓舞’老師便把這些人抓起來鞭打。”尼瑪老人說。

   西藏民主改革後,翻身得解放的尼瑪通過傳(chuan) 承和發揚“卓舞”,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擔當起“卓本”(領舞者)的角色,控製著整個(ge) 舞蹈動作和節奏。如今在久河村,尼瑪老人已先後培養(yang) 了80餘(yu) 名學生,並組建卓舞隊,帶領“久河卓舞”登上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殿堂。隊裏的年輕隊員們(men) 經常外出表演,見識到更大的舞台,卓舞表演也成為(wei) 久河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

   現在,尼瑪老人和女兒(er) 、女婿及兩(liang) 個(ge) 外孫住在寬敞明亮的藏式二層樓房內(nei) 。閑暇之餘(yu) ,尼瑪老人還教外孫次仁頓珠跳“卓舞”,希望小外孫能將“卓舞”傳(chuan) 承發揚下去。


這是尼瑪老人肖像(2020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尼瑪穿著“久河卓舞”的表演服留影(2020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尼瑪(中)和弟子們(men) 在表演“久河卓舞”(2020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久河卓舞”傳(chuan) 承人尼瑪(中)在瓊結縣下水鄉(xiang) 小學進行教學表演前的準備工作(2020年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尼瑪在照看自家的牲畜(2020年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尼瑪老人的身份證。新華社記者 阿倫(lun) 攝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