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同步上線發布第二批館藏藏文古籍數字化成果,即162函,1.6萬(wan) 餘(yu) 葉珍貴古籍文獻。至此,西藏古籍文獻全球“雲(yun) 共享”平台上載珍貴古籍文獻數已超過2萬(wan) 餘(yu) 葉。
2020年4月25日,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試運行上線首批50函、6581葉珍貴古籍文獻。截至目前,這一平台已累計上載珍貴藏文古籍文獻達212函,23116葉,內(nei) 容包括藏族曆代學者及藏傳(chuan) 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傳(chuan) 記、藏學界必備青史、漢藏佛教史等,時間跨度為(wei) 公元12世紀至20世紀。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說:“今年上線的這批以人物傳(chuan) 記為(wei) 主的珍貴古籍,濃縮了當時社會(hui) 、經濟、民俗等各方麵知識,可謂百科式古籍文獻,對於(yu) 學者多角度、多學科研究西藏文化和曆史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jia) 值。”
古籍文獻上線試運行至今,讀者點擊閱覽次數達近十萬(wan) 人次,創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線上閱覽新高。
2009年,西藏正式啟動了迄今為(wei) 止規模最大的古籍普查工程。十餘(yu) 年間,普查人員幾乎踏遍了西藏120餘(yu) 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18000餘(yu) 函古籍文獻的普查登記,305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修複近4000葉瀕危古籍文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