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多老人肖像(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央多老人出生於(yu) 1930年,現居住在拉薩市當雄縣烏(wu) 瑪塘鄉(xiang) 郭尼村。
央多老人從(cong) 小就失去了父親(qin) ,由奶奶一手養(yang) 大。作為(wei) 差巴的他,每天都得去給農(nong) 奴主幹活,放牛、鞣牛皮、織犛牛毛。
央多老人說:“舊西藏人被分為(wei) 幸運的人和不幸運的人,作為(wei) 差巴的老百姓,在舊西藏是不幸運的人,因為(wei) 在舊西藏人生而不平等。”
老人還形象地說:“早上去放犛牛,犛牛可以吃草,而我們(men) 隻能等著主人的施舍。”
如今,央多老人兒(er) 孫滿堂,在藏北草原蓋起藏式小樓,冬暖夏涼,生活富足。
央多老人的身份證(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央多老人(左)和養(yang) 子及養(yang) 子的妻子在家裏合影(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親(qin) 屬在給央多老人(左)敬茶(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央多老人(右)在和看望他的村幹部行碰頭禮(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