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此愛跨山海,山海亦可平——一位天津“80後”援藏教師的“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 2021-05-01 14:13:00 來源: 新華社

  3000公裏相距遙遙,間隔山海、耳目難及;3000公裏卻也很近,打開心窗,溫暖情誼就能直達心底。

  2019年,“80後”青年英語教師、天津市寧河區寧河鎮中學德育主任陳洪順來到當時仍是深度貧困縣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從(cong) 渤海灣畔到雪域之巔,陳洪順用大手牽住孩子們(men) 的小手,用奉獻與(yu) 堅守唱響了知識扶貧的“青春之歌”。


陳洪順(中)利用課餘(yu) 時間輔導學生(2020年9月9日攝)。新華社發

  初遇:跨越千裏的“圓夢”之旅

  援藏支教的夢想,很早就開始在陳洪順心中生根萌芽。2019年5月3日,他從(cong) 天津啟程前往西藏昌都,離目的地越近,心中的聲音愈發清晰——正當青春,一定要竭盡所能為(wei) 脫貧攻堅事業(ye) 貢獻一份力量。

  曆經三天,陳洪順的雙腳終於(yu) 踏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從(cong) 昌都邦達機場到貢覺縣中學,山路蜿蜒狹窄,一側(ce) 是險峻的高山,一側(ce) 是湍急的瀾滄江水。“實際路程比我想象中遠得多,山路足足走了6個(ge) 多小時,下車時我的腿都酸麻了。”

  “行路難”隻是陳洪順入藏後麵臨(lin) 的首道“關(guan) 卡”,隨著時間推移,更多難題接踵而至。

  頭重腳輕、血壓升高……抵達貢覺縣,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當晚就席卷了陳洪順全身。“說完前半句話,後半句好像噎在嗓子裏,怎麽(me) 也說不出來。沒睡多久就會(hui) 憋醒,一早起來,鼻子裏甚至有血痂。”陳洪順說。

  由於(yu) 眼壓高,陳洪順的雙眼經常充血,看東(dong) 西就像隔層紗;過敏反應、潮濕陰冷更是見怪不怪的“家常便飯”。“夏季幾乎每天都下雨,由於(yu) 過敏,我的臉總是紅腫著;秋冬季的雪更是說來就來,蓋著兩(liang) 床被、鋪上電熱毯,才能勉強入睡。”

  雖然有諸多不適反應,但陳洪順走進課堂的那一刻,學生們(men) 清澈而渴望的眼神仿佛明媚的陽光,消融了一切身心的辛苦。

  “孩子們(men) 的小臉紅撲撲的,眼神裏充滿對新來老師的好奇。”陳洪順說,孩子們(men) 的漢語水平不錯,能夠與(yu) 他在課堂上順暢溝通,而他也會(hui) 學習(xi) 藏文,不斷拉近與(yu) 孩子們(men) 的距離。

  貢覺縣幅員遼闊,人們(men) 大多以放牧為(wei) 生,有些家庭幾代人從(cong) 未走出山區、看過外麵的世界,知識貧困的問題依舊存在。

  為(wei) 此,陳洪順主動加入了學校控輟保學的隊伍。他回憶說,學校當時有一位品學兼優(you) 的學生,家庭成員大多上了年紀、喪(sang) 失了勞動能力,家人覺得“讀書(shu) 無用”,希望孩子回家種青稞、做農(nong) 活補貼家用。

  為(wei) 把孩子拉回課堂,陳洪順和其他教師一次次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在關(guan) 心開導學生的同時爭(zheng) 取其父母的支持,終於(yu) 讓這名學生重返校園。“現在孩子已經考上高中、繼續求學之路,相信她的未來會(hui) 更美好。”


陳洪順向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中學的學生們(men) 講授經典誦讀技巧(2020年6月22日攝)。新華社發


陳洪順給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中學的學生上課(2020年4月30日攝)。新華社發

  融入:從(cong) 觀念相融到心意相通

  控輟保學的家訪經曆讓陳洪順深深感受到,教育是“拔窮根”的根本之策,也是阻斷貧窮代際傳(chuan) 遞的治本良方。為(wei) 了讓教育之花開遍高原,除了關(guan) 注孩子的思想,家長觀念的轉變同樣重要。

  此前,由於(yu) 路途遙遠難行,家長和教師的見麵機會(hui) 少得可憐。在陳洪順的積極推動下,學校舉(ju) 辦了首屆家長會(hui) 。教師做“紐帶”、學生當“翻譯”,在周密的準備與(yu) 安排下,家長會(hui) 第一次將學生家長和任課教師聯係在一起。

  “我們(men) 給家長介紹了學校教育的動態、社會(hui) 發展的現狀和孩子們(men) 的成長故事,拉近了教師與(yu) 家長的心理距離,也使很多家長切實感受到了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陳洪順說,這次家長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給教師們(men) 增添了信心,也使家長會(hui) 自此成為(wei) 學校一年一度的“保留動作”。

  教育扶貧,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從(cong) 科研水平提升、教師示範課和青年教師培養(yang) 入手,要全麵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陳洪順在心中定下了一個(ge) “小目標”。

  組織常規公開課與(yu) 聽評課活動、每周開展教研例會(hui) 、教師們(men) 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作為(wei) 英語組組長,陳洪順多次在校內(nei) 開展示範課、公開課,鼓勵教師們(men) 應用多媒體(ti) 手段進行教學。

  在陳洪順的努力下,“示範帶動”的效果逐漸顯露。“以往英語老師的課件比較單調,單純靠一支筆和一張嘴;現在課件內(nei) 容越來越豐(feng) 富,與(yu) 學生互動的同時,還通過多媒體(ti) 教學方式進行輔助,孩子們(men) 學習(xi) 英語知識的意願更強了。”陳洪順說。


陳洪順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稱號後,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前留影(2月25日攝)。新華社發

  情深:山海相望,情誼綿長

  2020年初,暴發的疫情使陳洪順返回西藏的時間一延再延。雖在天津,他心裏卻一刻也沒離開過西藏的學生們(men) 。3月25日,一接到複課通知,他就趕忙動身回校,沒想到卻在離學校不到20公裏的山路上遭遇了交通事故。

  頸椎胸椎膨出、雙側(ce) 韌帶腫脹、多處軟組織挫傷(shang) ……接踵而來的病痛讓陳洪順度過了一段煎熬的時光。

  “身處高原傷(shang) 病恢複緩慢,每天頭痛難忍,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陳洪順說,最初的兩(liang) 周自己頸部基本不能動,右腿成了“大象腿”,短短十天內(nei) 體(ti) 重就掉了16斤,“醫生建議我回天津休養(yang) ,但我放心不下學生們(men) 和英語組。英語老師是學校的稀缺資源,我這一休息,別的英語老師要忙不過來了。”

  在強大的信念支撐下,陳洪順休息兩(liang) 周能夠下床走動後,拖著還未痊愈的身體(ti) 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學工作中。

  對他來說,孩子們(men) 的問候就是一劑良藥。有的學生倒好熱水、搬來椅子,讓陳洪順坐下講課;有的學生在他的辦公桌上留下小卡片,提醒老師注意休息……孩子們(men) 的關(guan) 愛讓陳洪順感動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傳(chuan) 授知識的信念。

  不到兩(liang) 年的時間裏,陳洪順參與(yu) 了在西藏的教育扶貧,也見證著貢覺縣中學師生的成長和進步。在夢想的推動下,學生們(men) 學習(xi) 勁頭更足、興(xing) 趣更濃鬱;隨著教學方法與(yu) 教育資源不斷優(you) 化,老師們(men) 授課更積極、與(yu) 學生互動也更順暢。

  2021年2月,陳洪順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稱號。“能夠參與(yu) 到脫貧攻堅的戰鬥中,是我一輩子的榮幸。這份沉甸甸的獎項不是頒發給我個(ge) 人,而是授予千千萬(wan) 萬(wan) 基層教育工作者這整個(ge) 群體(ti) 。”陳洪順說。

  一次援藏行,一世雪域情;此愛跨山海,山海亦可平。“雖然現在返回了天津,但我仍將西藏昌都看作第二個(ge) 家。”陳洪順說,他與(yu) 遠在西藏的老師和孩子們(men) 仍然保持著溝通互動,“這份情誼讓高原不再高不可攀、雪域不再難以觸及,我這輩子都將永遠銘記。”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