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多傑老人的肖像(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索朗多傑出生於(yu) 1939年,是拉薩市當雄縣烏(wu) 瑪塘鄉(xiang) 納龍村的牧民。
回憶起舊西藏時的生活,老人說,那時他們(men) 一家是三大領主的農(nong) 奴,沒日沒夜遭受三大領主的欺壓,沒完沒了地交稅,要給當時的噶廈政府支差,要給寺廟幹活,還要給當地的牧主放牧。
他現在仍記得,長輩們(men) 天還沒亮就要爬起來去完成差役。除了酥油稅、奶渣稅、肉稅,還需要交人參果稅、蘑菇稅……
有一次,索朗多傑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去支運送酥油的差役,炙熱的陽光讓麻袋裏的酥油稍微融化,粘在袋子的內(nei) 側(ce) 。支差結束後,幾個(ge) 人回到村裏,用粘在袋子上的一點點酥油打了酥油茶,“美美”喝了一頓……
西藏在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解放,索朗多傑家分到了牛羊、草場,生病的父親(qin) 得到了免費醫治,他不用再支差、交稅,還當上了村(組)幹部、會(hui) 計和治安管理員等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官”。
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以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駛入“快車道”,索朗多傑家先後購買(mai) 過拖拉機、翻鬥車、半掛車、挖掘機等,一家人辛勤勞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富裕。
索朗多傑老人和家人在院子裏合影(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索朗多傑在自家院子裏(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索朗多傑在吃犛牛肉(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索朗多傑在關(guan) 自家牲圈的門(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索朗多傑老人的身份證(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