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219線察隅段正好從(cong) 我們(men) 村經過,這幾年不少村民購買(mai) 車輛跑運輸,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主要收入來源。”5月12日,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布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紮西介紹,2020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萬(wan) 元人民幣,遠超國家脫貧標準。
圖為(wei) 5月12日,西藏林芝上察隅鎮布宗村村民達瓦次仁路過國道219線,該路段的修築暢通為(wei) 布宗村經濟帶來了積極改變。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察隅縣上察隅鎮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東(dong) 南部,距拉薩公路裏程近千公裏,是中國最偏遠的邊境鄉(xiang) 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上察隅鎮是西藏為(wei) 數不多擁有亞(ya) 熱帶氣候的地區,野生天麻、田七、靈芝等林下資源豐(feng) 富。
中新社記者看到,布宗村位於(yu) 河穀地帶,四周森林鬱鬱蔥蔥,入夏時節,山頂尚有積雪。雪山、原始森林及田舍等共同組成了一幅優(you) 美的畫卷。
紮西說,布宗村26戶家庭擁有39台車輛,其中運輸車輛23台,另有收割機、微耕機等數十台機械設備。“得益於(yu) 國家交通、經濟的發展,我們(men) 村在2015年年底時僅(jin) 有3戶貧困戶,2018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西藏自治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到,“十三五”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新建改建農(nong) 村公路3.8萬(wan) 公裏,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水管、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土路到油路的進步,農(nong) 牧民獲得感全麵提升。
布宗村41歲的村民次增說,自家擁有19畝(mu) 土地,此前雖不餓肚子,但由於(yu) 上察隅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物產(chan) 資源等變現困難,大家很難富起來。
“前幾年開始,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加上交通改善,2016年,我們(men) 家籌集19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台運輸車,我老公負責跑運輸,我負責家務。”次增說,她愛人跑運輸一年約有八、九萬(wan) 元收入,自己上山采天麻、靈芝等也有兩(liang) 萬(wan) 元左右現金收入。
此外,根據家庭人員數量,次增家每年還擁有邊民補貼、生態崗位補貼等政策性收入近4萬(wan) 元。“2019年,我們(men) 家建了新房子,再不用住在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的木板房了。”她笑著說,如今她還經營著一個(ge) 小賣部,每天非常忙碌。
家庭日漸富裕,次增也重視後代的教育問題。她說,現在她的大女兒(er) 和二兒(er) 子分別在天津、北京讀大學,最小的兒(er) 子則在林芝市巴宜區讀高中。
“布宗村是西藏邊境村落發展的縮影。”紮西說,該村近年實現了老有所養(yang) 、病有所醫、幼有所學,全村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農(nong) 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以及適齡兒(er) 童入學率均為(wei) 100%。
圖為(wei) 5月12日,西藏林芝上察隅鎮布宗村村民次增在自家小賣部。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次增的鄰居達瓦次仁今年37歲。記者看到,相較於(yu) 農(nong) 村而言,達瓦次仁的家庭陳設算得上精致而豪華:實木藏式家具漆得油光發亮,寬大的布藝沙發柔軟舒適,茶幾上擺放著一些水果和飲料。屋外數百平方米的院子裏停著一輛代步汽車。
達瓦次仁說,自家情況和次增家差不多,除了同樣擁有一輛貨運汽車外,還擁有一輛工程裝載機,“裝載機是去年貸款購買(mai) 的,預計3年左右還清貸款後,創收能力會(hui) 比較可觀。”
物阜民豐(feng) 的布宗村乃至上察隅鎮農(nong) 牧民普遍擁有崇文風氣,達瓦次仁的大女兒(er) 現在在西南交通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兒(er) 子在北京讀高中。“村裏已經有很多大學生作榜樣了,我覺得兒(er) 子以後考上大學沒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