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墨脫背夫憶往昔:公路通了苦變甜

發布時間: 2021-05-20 21:57: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5月16日,西藏墨脫公路上的達木珞巴民族鄉(xiang) 貢日村景象,該村此前為(wei) 舊墨脫公路物資轉運點,被稱為(wei) “80K”。(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以前進出墨脫太艱苦了,嘎隆拉雪山的雪崩、落石和懸崖,幾乎年年在隨機吞噬試圖翻越者的生命。”近日,西藏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xiang) 貢日村委會(hui) 主任次仁桑珠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2013年墨脫公路通車前,當地年齡稍長的男人,很多都從(cong) 事過如今已成為(wei) 記憶的職業(ye) :背夫。

  墨脫藏語意為(wei) “蓮花秘境”,位於(yu) 西藏東(dong) 南部雅魯藏布江下遊,喜馬拉雅山脈東(dong) 端南麓,此前因不通公路被稱為(wei) 高原“孤島”。

  圖為(wei) 5月18日晚,西藏墨脫縣民眾(zhong) 在公園裏散步,縣城華燈初上,景色秀麗(li) 。  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次仁桑珠說,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前後,從(cong) 嘎隆拉雪山背運物資到現貢日村轉運點,最高時一斤的運費達10元(人民幣,下同)。背夫們(men) 一次背負100至120斤,單趟需要3天。

  66歲的陳全銀如今安家於(yu) 墨脫,他的愛人措珍是珞巴族。他回憶,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墨脫公路在修,90年代也在修,至21世紀初,隻能全力保障分段實現物資轉運。“夏天背夫、騾馬還有少部分汽車把物資裝上,翻過嘎隆拉雪山後堆放在現在貢日村的台地上,冬季嘎隆拉大雪封山,而南段塌方、泥石流少了,再轉運至墨脫縣城。”

  陳全銀回憶,大約是1994年8月,自己在背著一簍物資翻山時,險些被雪崩掩埋,“還好雪量不大,人被積雪鏟倒後一起往山下滑了大概二十米就停下來了。”他說,事後自己繼續將散落的物資撿回背簍,翻過雪山。

  由於(yu) 公路不通,山路難行,此前墨脫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極為(wei) 緩慢,刀耕火種的生產(chan) 方式長期存在;墨脫縣城沒有報紙、電影院、書(shu) 店;縣醫院條件有限,部分並非急、重病患者由於(yu) 缺乏藥品或因轉運耗時過長而死亡。

  墨脫人望眼欲穿,盼望一條暢通的公路。

  2013年10月,曆經近半世紀,被難以計次的塌方、泥石流以及雪崩不斷損毀的墨脫公路,“屢毀屢建”,終於(yu) 實現長期性建成通車。

  5月16日,記者乘車從(cong) 墨脫公路起點處波密縣紮木鎮出發,一路向南,先是海拔不斷上升,背夫們(men) 所說的嘎隆拉雪山被隧道貫通,3分鍾左右便穿行通過,此後車輛沿峽穀、河流蜿蜒而下,公路兩(liang) 側(ce) 飛瀑流雲(yun) ,景色從(cong) 林海雪原變成了熱帶雨林,直至墨脫縣城。除去采訪時間,大約3個(ge) 多小時便可抵達。

  次仁桑珠說,墨脫公路通車7年多以來,貢日村發生的變化隻能用翻天覆地形容,村民們(men) 建新房、搬新居,改造農(nong) 田、擺脫貧困,村裏很多孩子都在讀高中、大學。陳全銀也說,他們(men) 一家一年純收入超過10萬(wan) 元,自己過上了種幾壟蔬菜、喝茶的悠閑生活。

  在縣城,記者看到這裏規模雖不大,但街道幹淨整潔,賓館、酒店、銀行和政府機構等鱗次櫛比。傍晚時分,民眾(zhong) 或悠閑散步,或跳著鍋莊舞,墨脫人已告別了原始、告別了落後。

  墨脫縣墨脫鎮瑪迪村村民紮巴此前也是背夫,他和愛人梅朵曲珍均為(wei) 門巴族。“以前墨脫沒有路,隻有騾馬道、溜索橋。”紮巴說,如今墨脫公路從(cong) 自家門口經過。公路通車後,政府還為(wei) 全村建了新房,他們(men) 四口之家隻出了4萬(wan) 元,便分得了一套180平方米的院落。

  圖為(wei) 5月16日,西藏墨脫縣墨脫鎮門巴族民眾(zhong) 紮巴和妻子梅朵曲珍在自家小商店門口,通公路前紮巴是一位背夫。 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19日,記者再次見到紮巴時,他正和愛人向路過的遊客售賣香蕉、檸檬等墨脫特產(chan) 。他說,自家擁有20多畝(mu) 土地,分別種著水稻、香蕉和甘蔗、檸檬等,2020年在村裏的支持下,還種了5畝(mu) 茶,全家一年大概有6萬(wan) 元收入。

  “對墨脫人來說,是公路帶來了一切。”他說,墨脫第二條公路派墨公路也即將通車,到時墨脫將迎來更大的改變。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