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全文如下:
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二〇二一年五月·北京
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
前言
一、和平解放前的西藏
——西藏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謂“西藏獨立”問題是近代帝國主義(yi) 侵略中國的產(chan) 物
——解放西藏是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
二、實現和平解放
——昌都戰役的勝利,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創造條件
——簽訂《十七條協議》,西藏實現和平解放
——落實《十七條協議》,維護國家主權和促進社會(hui) 發展
三、社會(hui) 製度的曆史跨越
——封建農(nong) 奴製黑暗落後,必然退出曆史舞台
——維護《十七條協議》,決(jue) 定“六年不改”
——平息武裝叛亂(luan) ,進行民主改革
——成立西藏自治區,逐步走上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
四、各項事業(ye) 加快發展
——社會(hui)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基本公共服務全麵進步
五、脫貧攻堅全麵勝利
——絕對貧困徹底消除
——興(xing) 邊富民大力推進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序實施
六、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
——藏語言文字得到廣泛使用
——風俗習(xi) 慣得到充分尊重
——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
七、民族宗教工作成效顯著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全麵實施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
——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八、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
——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
——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九、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hui) 穩定
——西方反華勢力圖謀搞亂(luan) 西藏遏製中國
——十四世達賴集團陰謀從(cong) 事分裂祖國活動
——堅決(jue) 維護國家安全和西藏穩定
十、新時代新征程
——堅持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
——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結束語
前言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從(cong) 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yi) 的侵略和羈絆,與(yu) 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裏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
以和平解放為(wei) 起點,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進,貫徹執行《十七條協議》,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進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藏社會(hui) 製度實現了曆史性跨越;紮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極大改善了西藏各族人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進入新時代,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脫貧攻堅全麵勝利,社會(hui) 大局更加穩定、經濟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個(ge) 嶄新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呈現在世人麵前。
值此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回顧曆史進程、展示偉(wei) 大成就,全麵立體(ti) 真實展現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有助於(yu) 以事實駁斥境外一些勢力散布的種種謊言,有助於(yu) 國際社會(hui) 正確認識西藏翻天覆地的曆史巨變。
一、和平解放前的西藏
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藏族主要聚居區之一。近代以來,以英國為(wei) 首的帝國主義(yi) 勢力一手製造了所謂的“西藏獨立”問題,嚴(yan) 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西藏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是一個(ge) 曆史悠久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西藏是各民族共同開發的,西藏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貫穿了西藏曆史發展始終,藏族就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大量考古和學術研究表明,早在遠古時期,居住在西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就與(yu) 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有著血緣、語言和文化上的密切聯係。公元7世紀在西藏建立的吐蕃地方政權,為(wei) 中國西南邊疆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元朝(1271-1368年)中央政府實現了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和治理。元朝設立總製院(後稱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方事務,在西藏清查戶口、設置驛站、征收賦稅、駐紮軍(jun) 隊、任命官員,並將元朝刑法、曆法頒行西藏。明朝(1368-1644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實施多封眾(zhong) 建,給西藏各地政教首領封以“法王”“王”“灌頂國師”等名號,設置烏(wu) 思藏、朵甘兩(liang) 個(ge)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jun) 民元帥府”,分別管理衛藏、昌都等地和阿裏地區的軍(jun) 政事務。清朝(1644-1911年)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十分完善,先後冊(ce) 封藏傳(chuan) 佛教格魯派首領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正式確立達賴喇嘛與(yu) 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和政治、宗教地位,曆世達賴、班禪均須中央政府冊(ce) 封遂成定製。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先後監督、共管西藏軍(jun) 政事務,總計派遣駐藏大臣百餘(yu) 人。1751年,乾隆皇帝授命七世達賴喇嘛與(yu) 駐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務。1793年,清朝政府在驅除廓爾喀入侵勢力之後整頓西藏地方秩序,頒布《欽定藏內(nei) 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完善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的多項製度,明確規定達賴等大活佛轉世須經金瓶掣簽認定,並報中央政府批準。此後清代五位達賴喇嘛中,三位經金瓶掣簽認定,其餘(yu) 兩(liang) 位經中央政府特批免於(yu) 金瓶掣簽。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繼續對西藏實施主權管轄。1912年,中華民國第一部憲法《中華民國臨(lin) 時約法》明確規定中央對西藏的主權,宣布“西藏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分”,提出“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wei) 一人,實行五族共和”。同年7月,民國政府設蒙藏事務局。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蒙藏委員會(hui) ,管理蒙藏事務。1940年,國民政府在拉薩設蒙藏委員會(hui) 駐藏辦事處,作為(wei) 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常設機構。民國時期官方和民間出版機構出版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均將西藏列為(wei) 中國領土。雖然民國期間軍(jun) 閥混戰,內(nei) 亂(luan) 頻仍,國家孱弱,但中央政府仍堅定地維護了國家在西藏的主權。十四世達賴、十世班禪繼續接受了中央政府的冊(ce) 封。國際上沒有一個(ge) 國家和政府承認過“西藏獨立”。
——所謂“西藏獨立”問題是近代帝國主義(yi) 侵略中國的產(chan) 物
自18世紀以來,西方一些勢力就通過“探險”“考察”等手段覬覦我西藏。19世紀末,帝國主義(yi) 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英國侵略勢力趁機染指西藏。鴉片戰爭(zheng) 後,英國加緊從(cong) 英屬印度侵略西藏,先後於(yu) 1888年、1903年兩(liang) 次武裝入侵,遭到當地軍(jun) 民堅決(jue) 抵抗。在武裝侵略未能達到目的後,又轉而在西藏培植親(qin) 帝分裂勢力,策劃、煽動“西藏獨立”。1907年,英俄秘密簽訂《西藏協定》,在中國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在國際文件中將中國對西藏地方的主權篡改為(wei) “宗主權”。1913年,英國策劃召開西姆拉會(hui) 議,唆使西藏地方代表首次提出“西藏獨立”的無理要求,當即遭到中國政府代表嚴(yan) 詞拒絕。這便是“西藏獨立”一詞的首次出籠。1914年7月,中國政府代表拒絕在《西姆拉條約》上簽字,並發表聲明概不承認任何此類條約或文件,同時將該立場照會(hui) 英國政府,西姆拉會(hui) 議遂以失敗告終。
194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國代表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開進行“西藏獨立”活動,因遭到全國人民和國民政府的反對而不得不改變原議。1947年,英國幕後策劃邀請西藏派代表參加“泛亞(ya) 洲會(hui) 議”,在會(hui) 場上懸掛的亞(ya) 洲地圖和萬(wan) 國旗中把西藏作為(wei) 一個(ge) 獨立國家來對待,經中國代表團嚴(yan) 正交涉,會(hui) 議組織者不得不改正這種錯誤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帝國主義(yi) 加快了與(yu) 西藏親(qin) 帝分裂勢力勾結的步伐,1949年7月8日,西藏地方政府以“防止共產(chan) 黨(dang) 混跡西藏”為(wei) 借口,下令將國民政府駐藏辦事處人員及相關(guan) 人員驅趕出西藏,製造了拉薩“七·八”事件。1949年11月,西藏地方政府決(jue) 定派所謂的“親(qin) 善使團”赴美國、英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尋求對“西藏獨立”的政治支持和軍(jun) 事援助,加緊分裂國家的活動。1949年,美國人勞爾·湯姆斯(Lowell Thomas)以哥倫(lun) 比亞(ya) 廣播公司“無線電評論員”名義(yi) 在西藏圖謀“華盛頓給西藏以可能的援助”,並在美國報刊上宣稱“美國已準備承認西藏為(wei) 獨立自由”的國家。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國槍支彈藥經由加爾各答進入西藏,用以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進藏。
曆史事實清楚地證明,所謂“西藏獨立”問題完全是帝國主義(yi) 侵略中國的產(chan) 物,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出西藏是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必然要求。
——解放西藏是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
1949年9月2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授權新華社發表題為(wei) 《決(jue) 不容許外國侵略者吞並中國的領土——西藏》的社論,指出“西藏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任何外國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一個(ge) 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絕不容許任何外國分割。這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的堅定不移的方針”。社論發表後,西藏各界紛紛響應和擁護,盼望解放軍(jun) 早日進藏。就在新中國成立當天,十世班禪致電中央政府:“速發義(yi) 師,解放西藏,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12月2日,原西藏攝政五世熱振活佛的近侍益西楚臣到西寧,向人民解放軍(jun) 控訴帝國主義(yi) 破壞西藏內(nei) 部團結的罪行,請求迅速解放西藏。當時在西藏頗有聲望的藏族學者喜饒嘉措也在西安發表談話,譴責帝國主義(yi) 策劃拉薩當局進行所謂“獨立”的陰謀。1950年初,藏族農(nong) 牧民、青年、婦女和民主人士代表百餘(yu) 人在剛剛解放的蘭(lan) 州集會(hui) ,要求解放西藏。
毛澤東(dong) 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複電十世班禪時指出:“西藏人民是愛祖國而反對外國侵略的,他們(men) 不滿意國民黨(dang) 反動政府的政策,而願意成為(wei) 統一的富強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國大家庭的一分子。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必能滿足西藏人民的這個(ge) 願望。”在中央人民政府的英明決(jue) 策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下,解放西藏的偉(wei) 大事業(ye) 正式開啟。
二、實現和平解放
為(wei) 了應對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和西藏地方的嚴(yan) 峻局勢,滿足西藏人民要求早日解放的願望,1949年12月,毛澤東(dong) 主席在前往蘇聯訪問、途經滿洲裏時,寫(xie) 信給中共中央,作出了“進軍(jun) 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戰略決(jue) 策。
——昌都戰役的勝利,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創造條件
根據進藏交通狀況和西藏的民族、宗教特點,毛澤東(dong) 主席提出“政治解決(jue) 優(you) 先”和解放西藏“不應操之過急”的基本方針,中央人民政府隨後組織開展了大量的政治爭(zheng) 取工作,先後多次派代表團或代表赴西藏進行勸和,爭(zheng) 取能像解放北平、綏遠、新疆等地一樣實現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2月,西北局派出藏族幹部張競成攜帶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廖漢生致十四世達賴和攝政達紮·阿旺鬆饒的書(shu) 信等赴藏聯絡勸和。3月,在中共中央批準和西南局組織下,與(yu) 西藏政教界有著良好關(guan) 係的漢族高僧誌清法師由成都啟程赴藏。7月,以塔爾寺當才活佛為(wei) 團長的青海寺院赴藏勸和團從(cong) 西寧出發。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藏族學者喜饒嘉措向十四世達賴和藏族同胞發表廣播講話,呼籲西藏地方政府“迅速派遣全權代表赴京進行和平協商”。同月,西康省甘孜白利寺五世格達活佛一行赴藏。
然而,這一係列勸和促談活動,受到帝國主義(yi) 侵略勢力和西藏親(qin) 帝分裂分子的重重阻撓。與(yu) 此同時,西藏上層分裂分子與(yu) 曆史發展潮流背道而馳,不顧地方經濟凋敝而擴大軍(jun) 備、調遣藏軍(jun) ,妄圖以武力抵抗人民解放軍(jun) ,還勾結帝國主義(yi) 勢力,建立電台、散布謠言,人為(wei) 製造民族隔閡,派出所謂“親(qin) 善使團”尋求一些國家對“西藏獨立”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dong) 主席意識到解放西藏已經迫在眉睫。西南局和西北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迅速做好進軍(jun) 西藏的準備。進藏部隊按照“政治重於(yu) 軍(jun) 事,補給重於(yu) 戰鬥”原則,根據中央“多路向心進兵”部署,以十八軍(jun) 為(wei) 主力的人民解放軍(jun) 分四路向西藏進軍(jun) ,並於(yu) 1950年10月取得昌都戰役的勝利。昌都解放後,召開了昌都地區第一次人民代表會(hui) 議,選舉(ju) 產(chan) 生了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成立了昌都地區僧俗人民爭(zheng) 取和平解放西藏工作委員會(hui) 。昌都戰役的勝利為(wei) 促進西藏和平解放創造了條件。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dong) 主席始終沒有放棄和平解放西藏的努力,在昌都戰役進行中仍催促西藏地方政府盡快派人來京。
——簽訂《十七條協議》,西藏實現和平解放
昌都戰役的勝利使西藏地方政府的愛國進步力量進一步增強,西藏地方政局朝著有利於(yu) 和平解放的趨勢發展。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官員會(hui) 議”決(jue) 定正式派出代表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和談。十四世達賴在致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中也表達了和平談判的願望。4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正式開始。雙方經過認真協商和充分討論,最終就西藏和平解放一係列問題達成協議,於(yu) 5月23日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十七條協議》明確:“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yi) 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人民解放軍(jun) 進入西藏,鞏固國防”“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jun) 進入西藏,鞏固國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之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xi) 慣”。《十七條協議》明確,對於(yu) 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中央亦不予變更;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各級官員,可以照常供職。《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大陸實現了完全解放,新中國在西藏的主權地位得到完整體(ti) 現,團結了各方力量,維護了西藏社會(hui) 大局穩定,保障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宗教、經濟、文化政策在西藏的實行,為(wei) 西藏社會(hui) 發展改革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十七條協議》的簽訂,得到全國各族各界的擁護。1951年5月28日,《人民日報》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對外公布協議全文,同時發表題為(wei) 《擁護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社論,指出這是西藏人民從(cong) 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和幸福的第一步。北京、西安、重慶、成都,以及新疆、內(nei) 蒙古等地各族群眾(zhong) 集會(hui) 遊行,熱烈慶祝《十七條協議》的簽訂。
同日,十世班禪及班禪堪布會(hui) 議廳全體(ti) 人員發表聲明擁護協議,表示“我們(men) 今後堅決(jue) 擁護毛主席的領導,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10月24日,十四世達賴以西藏地方政府和他個(ge) 人名義(yi) ,向中央人民政府致電擁護協議,表示“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今年西藏地方政府特派全權代表噶倫(lun) 阿沛等五人於(yu) 1951年4月底抵達北京,與(yu) 中央人民政府指定的全權代表進行和談。雙方代表在友好基礎上已於(yu) 1951年5月23日簽訂了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擁護,並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jun) 進藏部隊鞏固國防,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出西藏,保護祖國領土主權的統一”。
——落實《十七條協議》,維護國家主權和促進社會(hui) 發展
按照《十七條協議》,從(cong) 1951年9月到1952年6月,人民解放軍(jun) 各路進藏部隊先後到達拉薩,進駐(抵)太昭、江孜、日喀則、山南隆子宗、亞(ya) 東(dong) 、察隅、改則等地,完成進軍(jun) 西藏任務,結束了西藏4000多公裏邊境線上長期有邊無防的曆史。
1952年9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外事幫辦辦公室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領導下,具體(ti) 處理西藏地方一切涉外事宜。1954年4月29日,中印雙方在京簽訂《關(guan) 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同時互換照會(hui) ,取消印度繼承的英國侵略西藏遺留下來的特權。1956年9月20日,中國和尼泊爾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保持友好關(guan) 係以及關(guan) 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地方和尼泊爾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定》,取消了尼泊爾在西藏的特權。至此,完全實現了由中央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
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進軍(jun) 西藏,不吃地方”及“精打細算,生產(chan) 自給”等指示,提出“保障軍(jun) 需,兼顧民用”“統一采購,緊縮開支”等一係列財經政策。人民解放軍(jun) 進駐拉薩後,先後建立“七一農(nong) 場”“八一農(nong) 場”開墾生產(chan) ,依靠自身站穩腳跟。同時從(cong) 羊毛出口貿易著手,解決(jue) 軍(jun) 需民用問題。
在中央人民政府推動下,1952年4月,十世班禪自青海返回西藏,與(yu) 十四世達賴友好會(hui) 晤。1953年,十四世達賴和十世班禪當選為(wei) 中國佛教協會(hui) 名譽會(hui) 長,功德林活佛被選為(wei) 副會(hui) 長。1954年9月,十四世達賴、十世班禪聯袂赴京參加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十四世達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12月25日,十世班禪在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hui) 議上,被選為(wei) 全國政協副主席。1952年至1957年,中央政府組織了13批1000多人次到其他省市參觀、訪問,成員包括西藏各地僧俗官員、僧人、青年和婦女,增進了西藏與(yu) 其他省市的聯係和各民族團結。
《十七條協議》簽訂後,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西藏各項事業(ye) 發展明顯加快。現代教育體(ti) 係逐步建立。1951年3月,創辦西藏第一所新型學校——昌都小學。1952年8月,創辦拉薩小學,隨後,日喀則、山南等地先後創辦28所公辦小學。1956年9月,西藏曆史上第一所現代正規初級中學——拉薩中學正式成立。1958年9月,西藏公學在陝西鹹陽正式開學,當年共招收學生3460人,其中絕大部分是農(nong) 奴子女。交通運輸條件明顯改善。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同時建成通車到達拉薩。1956年,西藏第一座機場——當雄機場全部竣工,北京至拉薩正式通航。現代農(nong) 牧工商業(ye) 逐漸起步。大力發展種植業(ye) ,改進農(nong) 業(ye) 灌溉係統。先後建成不同規模的小型工廠,各主要城鎮辦起了醫院、銀行、商店、郵局等服務機構。文化事業(ye) 明顯進步。1953年10月1日,拉薩有線廣播站正式成立,有線廣播開播,並用藏語直播。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報》藏、漢兩(liang) 種文版創刊。群眾(zhong) 文化活動豐(feng) 富多彩,多地組建各種文工團和聯誼會(hui) 。1954年,新組建的西藏歌舞團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演出,受到當地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熱烈歡迎。
三、社會(hui) 製度的曆史跨越
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的願望,但何時改革須根據西藏實際。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的決(jue) 定。然而,西藏上層統治集團的一些人企圖永遠保留封建農(nong) 奴製,並在1959年3月發動全麵武裝叛亂(luan) 。中央人民政府在平息叛亂(luan) 的同時,在西藏開展了徹底廢除封建農(nong) 奴製的民主改革運動,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西藏舊的社會(hui) 製度,並為(wei) 西藏自治區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封建農(nong) 奴製黑暗落後,必然退出曆史舞台
舊西藏處於(yu)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統治之下,這種製度粗暴踐踏人類尊嚴(yan) ,嚴(yan) 重侵犯基本人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hui) 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進步潮流。
政教合一,神權至上。政權庇護神權,神權控製政權,神權與(yu) 政權融為(wei) 一體(ti) ,共同維護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lv) 三大封建領主的統治。在神權政治下,寺廟成為(wei) 集開展宗教活動、控製一方政權、實施經濟剝削、囤積武裝力量、進行司法審判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統治堡壘。有的寺廟內(nei) 部設立公堂,不僅(jin) 有手銬、腳鐐、棍棒,還有用來剜目、抽筋的殘酷刑具,懲罰農(nong) 奴手段極其殘忍。
等級森嚴(yan) ,踐踏人權。三大領主以野蠻、殘酷的刑法維護封建農(nong) 奴製度。在舊西藏通行數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明確將人分成三等九級,規定:“人分上中下三等,每一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級。此上中下三等,係就其血統貴賤職位高低而定”“人有等級之分,因此命價(jia) 也有高低”“上等上級人命價(jia) 為(wei) 與(yu) 屍體(ti) 等重的黃金”“下等下級人命價(jia) 為(wei) 一根草繩”。
貧富懸殊,阻礙發展。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領主及其代理人幾乎占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河流、河灘以及大部分牲畜。民主改革前,西藏有世襲貴族197家,其中居前的幾家大貴族,每家占有幾十個(ge) 莊園,幾萬(wan) 克土地(15克相當於(yu) 1公頃)。十四世達賴家族占有27座莊園、30個(ge) 牧場,擁有農(nong) 牧奴6000多人。十四世達賴本人就擁有黃金16萬(wan) 兩(liang) ,白銀9500萬(wan) 兩(liang) ,珍寶玉器2萬(wan) 多件,有各種綢緞、珍貴裘皮衣服1萬(wan) 多件。占人口95%的農(nong) 奴和奴隸沒有生產(chan) 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沉重的賦稅、烏(wu) 拉差役和高利貸盤剝,掙紮在死亡線上。
——維護《十七條協議》,決(jue) 定“六年不改”
《十七條協議》明確:“有關(guan) 西藏的各項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強迫。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時,得采取與(yu) 西藏領導人員協商的方法解決(jue) 之。”和平解放後,西藏廣大人民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許多上中層的開明人士也認識到,如不改革舊製度,西藏民族斷無繁榮昌盛可能。
考慮到西藏曆史和現實的特殊情況,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十分慎重態度,耐心勸說和等待西藏地方上層統治集團主動進行改革,並給他們(men) 以充分的時間。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決(jue) 定,等待西藏上層的覺悟。1957年1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期間向十四世達賴、十世班禪及隨行的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員轉交了毛澤東(dong) 主席的信,傳(chuan) 達了中央的決(jue) 定,強調六年不改,六年之後是否改革,仍然由西藏根據情況和條件決(jue) 定。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作出了最大讓步,可謂仁至義(yi) 盡。
——平息武裝叛亂(luan) ,進行民主改革
改革西藏社會(hui) 製度是西藏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西藏人民的根本願望。西藏反動上層企圖永遠保持封建農(nong) 奴製,蓄意破壞《十七條協議》,策劃一係列分裂祖國的活動,最終於(yu) 1959年3月10日發動全麵武裝叛亂(luan) 。中央政府采取果斷措施,與(yu) 西藏人民一道堅決(jue) 平息了叛亂(luan) ,並決(jue) 定在西藏進行一場徹底廢除封建農(nong) 奴製度的民主改革運動。
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實現政教分離;廢除生產(chan) 資料封建領主所有製,確立農(nong) 牧民個(ge) 體(ti) 所有製;廢除對“三大領主”的人身依附,使農(nong) 奴和奴隸獲得人身自由。在民主改革中,農(nong) 奴和奴隸共分得土地約280多萬(wan) 克(約18.67萬(wan) 公頃)。建立起第一個(ge) 供銷社、第一個(ge) 農(nong) 村信用社、第一所民辦小學、第一所夜校、第一個(ge) 識字班、第一個(ge) 電影放映隊、第一個(ge) 醫療衛生機構。納金水電站建成發電,拉薩普通市民首次用上電燈。民主改革是西藏社會(hui) 進步和人權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大變革,使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和奴隸在政治、經濟和社會(hui) 生活多方麵實現了翻身解放,有效促進了西藏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發展,為(wei) 西藏的現代化建設開辟了道路。
——成立西藏自治區,逐步走上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
西藏民主改革過程同時也是民主建政過程。1959年3月叛亂(luan) 發生後,國務院發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決(jue) 定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隨後相繼撤銷了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和班禪堪布會(hui) 議廳,建立了統一的人民民主政權。1961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普選,昔日的農(nong) 奴和奴隸第一次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選舉(ju) 產(chan) 生西藏各級人民政權,一大批翻身農(nong) 奴和奴隸擔任各級領導職務。1965年8月,西藏縣鄉(xiang) 選舉(ju) 工作完成。9月,西藏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在拉薩開幕,西藏自治區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開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通過農(nong) 牧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走上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
西藏自治區的成立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實行,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繁榮發展政策在西藏的實現,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參與(yu) 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事務的權利,為(wei) 西藏實現與(yu) 全國共同發展進步提供了製度保證。
四、各項事業(ye) 加快發展
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各族人民艱苦奮鬥,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和全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基礎更加紮實,發展機遇更加良好,發展後勁十足。
——社會(hui)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中央政府為(wei) 西藏製定了許多特殊優(you) 惠政策,涉及財稅金融、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教育衛生、文化保護、生態文明等各個(ge) 領域。中央財政對西藏轉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一大批關(guan) 係西藏長遠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項目,極大改善了西藏人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1994年至202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guan) 及中央企業(ye) 分9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hui) 建設項目6330個(ge) ,總投資527億(yi) 元,並選派9682名優(you) 秀幹部援藏。1951年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僅(jin) 為(wei) 1.29億(yi) 元,2020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1900億(yi) 元,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0年全區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45.78億(yi) 元,比1959年增長2192倍。
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紀要》中形容西藏的道路:“亂(luan) 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wan) 狀,不可名態。”解放前從(cong) 青海西寧或四川雅安到拉薩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和平解放以來,西藏逐步建立起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如今,建製村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1.88萬(wan) 公裏,鄉(xiang) 鎮、建製村通暢率分別達94%、76%。高速及一級公路通車裏程約700公裏。青藏鐵路和拉日鐵路建成通車,川藏鐵路開工建設。昌都邦達、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阿裏昆莎等支線機場建成,國際國內(nei) 航線達到140條,通航城市66個(ge) 。以光纜、衛星為(wei) 主的現代通訊網絡體(ti) 係將西藏帶入信息快速路,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動信號,光纖寬帶通達率為(wei) 99%。和平解放前西藏僅(jin) 有一座隻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目前已經形成以水電為(wei) 主,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ti) 係。2020年,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西藏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
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綠色工業(ye) 和第三產(chan) 業(ye) 。西藏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從(cong) 1965年的2.64億(yi) 元增長到2020年的233.5億(yi) 元。2015年,糧食產(chan) 量突破100萬(wan) 噸,青稞產(chan) 量保持在79.5萬(wan) 噸以上。清潔能源、天然飲用水、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民族手工業(ye) 、藏醫藥、建材等在內(nei) 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建立。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23萬(wan) 千瓦,發電量超過90億(yi) 千瓦時。2020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仍達9.6%,居全國首位;旅遊業(ye) 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3505餘(yu) 萬(wan) 人次。現代服務業(ye) 整體(ti) 發展,市縣鄉(xiang) 村四級電商服務全麵推開,網絡零售額累計突破200億(yi) 元,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yi) 元。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和平解放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過著衣不蔽體(ti) 、食不果腹的生活。目前,西藏各族人民生活已邁進全麵小康。通過實施農(nong) 牧民安居、城鄉(xiang) 保障房建設等係列工程項目,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33.4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2011年至2020年,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72.8億(yi) 元,支持西藏城鎮保障性住房開工35.19萬(wan) 套。2019年以來,安排中央補助資金2.3億(yi) 元,支持西藏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約8900戶。推進農(nong) 牧區水、電、路、氣、訊、郵政、廣播電視、優(you) 化環境為(wei) 主的綜合整治工程,鄉(xiang) 村麵貌發生徹底變化。2019年,西藏城鎮化率達到31.5%。2020年西藏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國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長10%。
——基本公共服務全麵進步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西藏已建成區、市(地)、縣(區)、鄉(xiang) (鎮)、村(居)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圖書(shu) 館、群眾(zhong) 藝術館、博物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等已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自發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現有10個(ge) 專(zhuan) 業(ye) 文藝院團、76個(ge) 縣區藝術團、153個(ge) 民間藏戲隊、395個(ge) 鄉(xiang) 鎮文藝演出隊和5492個(ge) 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專(zhuan) 兼職文藝演出隊伍超過10萬(wan) 人。推出了《洗衣歌》《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等一大批彰顯時代精神、體(ti) 現西藏特色、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日益豐(feng) 富,惠民演出已超過2.4萬(wan) 場次,人民群眾(zhong) 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數字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實施“美麗(li) 西藏 可愛家鄉(xiang) ”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鄉(xiang) 村供給工程,建成並通過公共文化數字文化網發布地方特色資源和紅色資源總量達9.33TB,外購資源2950餘(yu) 部20TB,少數民族語言譯製數字資源4169小時。
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事業(ye) 快速發展。2020年,西藏已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75座,鄉(xiang) (鎮)村級廣播電視收轉站112座,中、短波轉播發射台27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3933座。60萬(wan) 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通過直播衛星可以收聽收看到26套廣播、54套電視節目。製作譯製少數民族廣播節目時長18594小時,製作譯製少數民族電視節目時長6881小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超過99%。目前,西藏公開發行的報刊種類已達66種,建成5464個(ge) 農(nong) 家書(shu) 屋和1787個(ge) 寺廟書(shu) 屋,實現了行政村和寺廟全覆蓋。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現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1951年至2020年,國家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yi) 元,推動西藏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實行15年公費教育,小學數學課程開課率、中學數理化生課程教學計劃完成率、職業(ye) 技術學校國家目錄規定課程開出率等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如期完成。2015年以來,通過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有力提升了西藏的教育水平。目前,西藏有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7所,中職學校12所,中學143所,小學827所,在校學生79萬(wan) 多人,另外在區外就讀的西藏學生9.2萬(wan) 多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7%,小學淨入學率達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106.99%、90.2%、56.14%,縣域義(yi) 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5.03%,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堅持政府、社會(hui) 、企業(ye) 多渠道解決(jue) 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連續5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達到99%。科技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快,擁有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9.2萬(wan) 人,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5.6%。
和平解放前,西藏隻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目前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藏藥等服務體(ti) 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642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1家。每千人床位數4.9張,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89人。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使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xiang) ,鄉(xiang) 鄉(xiang) 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孕產(chan) 婦死亡率下降到48/10萬(wan) ,嬰幼兒(er) 死亡率下降到7.6‰,均為(wei) 曆史最低值。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2019年的71.1歲。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療,包蟲病、大骨節病、先天性心髒病、白內(nei) 障等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曆史性消除和防治。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不斷完善。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4%以內(nei) ,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率居全國前列。以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和生育五大保險為(wei) 主體(ti) 的覆蓋城鄉(xiang) 全體(ti)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全麵建立,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完成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整合,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585元,實現先診療後結算、保障人口全覆蓋、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城鄉(xiang) 居民年度醫療費最高報銷額度達14萬(wan) 元,是城鄉(xiang) 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大病專(zhuan) 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8種,基本醫療保障更加有力。已實現社會(hui) 保險全覆蓋,各族人民享受到全麵社會(hui) 保障。
五、脫貧攻堅全麵勝利
西藏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消除貧困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貫政策,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進藏人民解放軍(jun) 及工作人員就做了許多扶貧濟困的工作。廢除封建農(nong) 奴製度後,西藏走上了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為(wei) 己任,一代一代人致力於(yu)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工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以來,連續5年召開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hui) 議,創新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xing) 藏”等活動,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和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目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wan) 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事實說明,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hui) 製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絕對貧困徹底消除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找準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青稞和犛牛產(chan) 業(ye) ,推廣“藏青2000”“喜瑪拉22”“帕裏犛牛”“類烏(wu) 齊犛牛”“崗巴羊”等優(you) 良品種,提高單產(chan) 水平。扶持深加工,創新產(chan) 品供給,擴展產(chan) 業(ye) 鏈。2020年,西藏共有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162家,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57億(yi) 元,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通過“合作社+農(nong) 戶”“龍頭企業(y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戶”等方式,不斷提高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主要農(nong) 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推進電商扶貧,量身打造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整區推進模式,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79億(yi) 元,帶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網上銷售,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就業(ye) ,助力脫貧攻堅。重點發展旅遊業(ye) ,創新升級“藏文化體(ti) 驗遊”,打造“最美318線”,推出“冬遊西藏”等。截至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就業(ye) 8.6萬(wan) 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餘(yu) 元。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扶持傳(chuan) 統文化的市場化開發,唐卡、塑像及傳(chuan) 統手工技藝如紡織、服飾、家居裝飾等供需兩(liang) 旺,已形成頗具規模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成各級各類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基地),產(chan) 值超過60億(yi) 元,年均增長率15%。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整合涉農(nong) 資金753.8億(yi) 元用於(yu) 脫貧攻堅,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3037個(ge) ,直接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脫貧,發放貼息貸款647.68億(yi) 元、小額信貸63.32億(yi) 元,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2008年以來,累計下達資金36.18億(yi) 元,支持西藏建檔立卡貧困戶、農(nong) 村低保戶、分散供養(yang) 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39.97萬(wan) 戶,通過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告別了破舊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房。對於(yu) 部分鰥寡孤獨等無力改造住房的特困群眾(zhong) ,通過統建農(nong) 村集體(ti) 公租房、修繕加固現有閑置公房等方式,兜底解決(jue) 其住房安全問題,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易地搬遷,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西藏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藏東(dong) 橫斷山區等海拔高條件差、遠離腹心市場的地區,易地搬遷成為(wei) 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了以扶貧脫貧為(wei) 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chan) 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wan) 人自願搬遷。全區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的5%用於(yu) 安置點產(chan) 業(ye) 發展,確保每個(ge) 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ye) ,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
堅持扶貧先扶誌扶智,培育內(nei) 生動力。堅持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傾(qing) 斜政策,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西藏已全麵建成從(cong) 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ti) 係,資助政策達40項,資助範圍實現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目前,教育“三包”經費標準提高到年生均4200元,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輟學生動態清零。推動高校麵向農(nong) 牧區和貧困地區學生專(zhuan) 項招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十三五”期間累計資助在校貧困大學生4.67萬(wan) 人次。結合市場需求和貧困群眾(zhong) 意願,開展建築、生活服務、食品加工、汽車維修、護理、手工藝等職業(ye) 技術教育,為(wei) 貧困人口提供相對穩定和報酬更高的就業(ye) 機會(hui) 。
提高社會(hui) 保障水平,實現兜底保障。西藏對11.4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社會(hui) 救助兜底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城鄉(xiang)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10164元和4713元,農(nong) 村分散供養(yang) 和城鄉(xiang) 集中供養(yang) 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7070元、13213元;臨(lin) 時救助平均水平提高至4334元/人次。在74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實施貧困地區兒(er) 童營養(yang) 改善項目,改善6至24月齡兒(er) 童營養(yang) 狀況。
實施“強基惠民”工程,創新結對幫扶措施。2012年至2020年,連續9批選派幹部19.33萬(wan) 餘(yu) 人次開展駐村幫扶。各級幹部與(yu) 所有貧困縣、鄉(xiang) 、村、建檔立卡戶結對幫扶,為(wei) 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和貧困戶轉移就業(ye) 、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ye) 等提供一對一幫助。
——興(xing) 邊富民大力推進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裏,多數地方生產(chan) 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貧困發生率高,興(xing) 邊富民一直為(wei) 各級政府所重視。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來,邊境縣、鄉(xiang) 、村充分享受到國家更加優(you) 惠的政策,水、電、路、居等人民生活急需的基礎設施加大了建設力度。2017年西藏發布《西藏自治區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規劃(2017-2020年)》,主要目標是改善邊民的住房條件和邊境村莊的“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以及產(chan) 業(ye) 建設。截至2020年底,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各類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邊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明顯提升。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序實施
2017年,中國提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根據黨(dang) 中央部署,西藏編製《西藏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著力發展高原生物、旅遊文化、綠色工業(ye) 、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等產(chan) 業(ye) 。著力創新農(nong) 牧區人才培養(yang) 方式,規模化培訓鄉(xiang) 土人才,建立完善農(nong) 牧民教育培訓體(ti) 係,統籌各類人才向鄉(xiang) 村聚集。著力推廣新型村規民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繁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題材文藝創作,傳(chuan) 承發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鄉(xiang) 村文化隊伍建設等,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通過生態係統保護與(yu) 修複、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生態文明體(ti) 製機製建設,確保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把西藏農(nong) 牧區建設成為(wei) 生態宜居、環境優(you) 美、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六、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
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傳(chuan) 統文化,投入巨大人力、財力、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使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得到了弘揚和發展。
——藏語言文字得到廣泛使用
藏語文的學習(xi) 、使用受到法律保護。自治區成立以來,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hui) 通過的決(jue) 議、法規,西藏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下達的正式文件、發布的公告都使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地方各級政府和企事業(ye) 單位組織的大型會(hui) 議和主要活動中,行文堅持使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司法訴訟活動中,根據藏族訴訟參與(yu) 人的需要使用藏語文審理案件、製作法律文書(shu) ,保障藏族公民使用藏語言文字訴訟的權利。目前,西藏公開發行藏文期刊16種、藏文報紙12種,累計出版藏文圖書(shu) 7185種、4009萬(wan) 冊(ce) 。此外,藏語言文字在衛生、郵政、通訊、交通、金融、科技等領域都得到廣泛使用。
藏文典籍得到保護和利用。1984年,國家撥款新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保存和收藏了大量珍貴的藏文檔案,目前館藏檔案達300多萬(wan) 卷(冊(ce) 、件)。持續支持重要藏文經典的搜集、整理、翻譯和出版工作,組織對勘出版《中華大藏經》藏文版,搶救整理《格薩爾王傳(chuan) 》,出版《先哲遺書(shu) 》叢(cong) 書(shu) 、《中華大典·藏文卷》、“雪域文庫”叢(cong) 書(shu) 等眾(zhong) 多寶貴藏文典籍。
高度重視藏語術語標準化工作。1995年,成立全國藏語術語標準化工作委員會(hui) ,2018年,工作委員會(hui) 發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審定的藏語新詞術語》,包含近1500條藏語新詞術語。藏語文信息化、藏文軟件研發推廣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果。1997年7月藏文編碼標準正式獲得通過,成為(wei) 國際標準《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的重要組成部分,藏語言文字成為(wei) 第一個(ge) 具有國際標準、獲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證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2004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yu) 國家信息產(chan) 業(ye) 部簽訂《關(guan) 於(yu) 藏文軟件開發和推廣應用的合作協議》,研發出輸入法、操作係統、辦公軟件、網頁瀏覽器等一係列基礎性藏文軟件。2015年底,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藏文詞匯》正式發布,標誌著我國第一個(ge) 少數民族文字的信息技術詞匯國家標準正式誕生。
——風俗習(xi) 慣得到充分尊重
國家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民族按照傳(chuan) 統風俗習(xi) 慣生活和進行社會(hui) 活動的權利。各族群眾(zhong) 在保持服飾、飲食、住房的傳(chuan) 統方式和風格的同時,也吸收了不少新的現代文化習(xi) 俗。藏曆新年、拉薩雪頓節、那曲賽馬節等一大批群眾(zhong) 性文化傳(chuan) 統節慶得到繼承和創新。近年來,增設“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以及日喀則珠峰文化節、山南雅礱文化節、林芝桃花節等各種文化旅遊節,豐(feng) 富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生活,展示了新時代西藏人民的精神風貌。
——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
幾十年來,西藏多次組織大規模、有係統的文化遺產(chan) 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現已調查登記的各類文物點4277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0處。繼1972年維修大昭寺之後,國家持續投入巨額資金對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等文物古跡進行維修保護,僅(jin) 1989年至1995年,國家就投入2億(yi) 多元對布達拉宮進行維修及廣場擴建。2018年底,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yi) 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2006年至2020年,安排資金34億(yi) 多元,實施西藏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等155處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工程。35個(ge) 村落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中央財政支持6900萬(wan) 元,保護了農(nong) 耕文明傳(chuan) 承和文化遺產(chan) ,改善了農(nong) 牧民居住環境。
國家重視支持藏醫藥的傳(chuan) 承發展。建立西藏藏醫藥大學,培養(yang) 了7000餘(yu) 名藏醫藥專(zhuan) 業(ye) 人才。規範藏醫診療標準,目前西藏公立藏醫醫療機構達44所,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藏醫藥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94.4%和42.4%。藏藥生產(chan) 邁向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的工業(ye) 化生產(chan) ,藏醫藥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形成。西藏已有17家藏藥生產(chan) 企業(ye) 通過國家GMP認證,擁有311個(ge) 藏藥國藥準字號。啟動民族醫藥古籍文獻整理項目,截至2020年,已完成145部藏醫藥、天文曆算的古籍整理與(yu) 出版發行。國家已先後整理出版300多部藏醫藥古籍文獻,收集珍貴古籍文本600多卷。
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09億(yi) 元,用於(yu) 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搶救性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群培訓以及扶持傳(chuan) 承人開展傳(chuan) 習(xi) 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項目基地建設等。目前,西藏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3項(格薩〈斯〉爾、藏戲、藏醫藥浴法);國家級代表性項目8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6名,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6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522名。
七、民族宗教工作成效顯著
國家製定一係列方針政策,全麵落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依法保護正常宗教活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全麵實施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國家一項基本政治製度。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選舉(ju) 產(chan) 生自治區人民委員會(hui)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在西藏全麵實施。1984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經過幾十年探索實踐,西藏各民族人民構建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
西藏人民依法享有當家作主權利。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後出台15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維護各族人民的各項權益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選舉(ju) 權和被選舉(ju) 權,參加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大代表選舉(ju) ,參與(yu) 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1979年以來,先後進行多次自治區、地(市)、縣、鄉(xiang) (鎮)四級換屆選舉(ju) ,選民參選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參選率達到100%。2018年1月18日公布的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439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共289人,占65.8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西藏委員會(hui) 曆屆委員中的絕大多數是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士。堅持各民族平等參與(yu) 、共同管理原則,在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設立民族鄉(xiang) 保障人口較少民族的權益。目前在山南、林芝、昌都三市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共設立9個(ge) 民族鄉(xiang) ,其中門巴民族鄉(xiang) 5個(ge) 、珞巴民族鄉(xiang) 3個(ge) 、納西民族鄉(xiang) 1個(ge) 。
國家曆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培養(yang) 。和平解放後,特別是民主改革過程中,大批農(nong) 奴和奴隸出身的積極分子迅速成長,成為(wei) 優(you) 秀的民族幹部。1981年,西藏專(zhuan) 門設立培養(yang) 教育民族幹部的機構,1989年,成立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培訓學習(xi) 、基層鍛煉、異地交流、崗位輪換等多種形式,培養(yang) 了大批少數民族行政和專(zhuan) 業(ye) 技術幹部。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
西藏自古以來就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早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就有大批各族各界人士到其他省市參觀考察。改革開放後,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緊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每年在國慶節、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團結月”等節慶節點,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國務院、西藏自治區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共有1985個(ge) (次)、先進個(ge) 人2846人(次),拉薩、日喀則、昌都、阿裏先後成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地)。截至2020年,西藏頒布實施關(guan) 於(yu)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等地方性法規1部、規範性文件4個(ge) 。西藏籍學生和勞動者到其他省市就業(ye) 創業(ye) ,每年約有10%以上的西藏籍大學生選擇區外就業(ye) 。鼓勵其他省市人員在藏求學投資興(xing) 業(ye) ,不斷創新招商引資舉(ju) 措,2016年以來出台涉及稅收、金融、土地等52條特殊優(you) 惠政策,有效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2535億(yi) 元。積極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大力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城市和散居地區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尊重他們(men) 在節慶、飲食、喪(sang) 葬等方麵的風俗習(xi) 慣。
——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眾(zhong) 一視同仁。現有藏傳(chuan) 佛教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僧尼約4.6萬(wan) 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眾(zhong) 12000餘(yu) 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餘(yu) 人。為(wei)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切實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與(yu) 秩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依照《宗教事務條例》製定《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並製定《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大型宗教活動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一係列政策措施和規範性文件。
按照法規規章、宗教儀(yi) 軌和曆史定製,有序開展活佛轉世認定。1995年,通過金瓶掣簽,經國務院批準,完成十世班禪轉世靈童尋訪、認定以及十一世班禪坐床工作。2010年,經金瓶掣簽,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完成六世德珠活佛的認定和坐床工作。截至2020年,已有92位新轉世活佛嚴(yan) 格按照宗教儀(yi) 軌和曆史定製,得到批準和認定。依法開展正常宗教活動,寺廟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chuan) 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升學位活動正常進行。
西藏佛學院及其10所分院現有學經僧尼3000餘(yu) 人,2005年到2020年共有240人獲得藏傳(chuan) 佛教最高學銜“拓然巴”。寺廟傳(chuan) 統印經院得到保留和發展,現有布達拉宮印經院等規模性傳(chuan) 統印經院3家。信教群眾(zhong) 正常參加薩噶達瓦節、拉薩祈願大法會(hui) 、馬年轉岡(gang) 底斯山、羊年轉納木錯等各種各樣的宗教和傳(chuan) 統活動。當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政治協商會(hui) 議中,有600餘(yu) 名宗教界人士擔任代表、委員。
八、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製度創新、築牢科技文化支撐、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
和平解放初期,中國科學院就派出專(zhuan) 家學者對西藏生態、地質氣象進行綜合考察。1973年和2017年國家先後開展兩(liang) 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2012年以來,出台《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意見》《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實施意見》《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等,不斷完善監測監察考核體(ti) 係。截至2020年,西藏累計投入生態環境領域的資金達814億(yi) 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大力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和“兩(liang) 江四河”流域綠化項目。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創建示範工作。拉薩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和阿裏地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巴宜區、亞(ya) 東(dong) 縣和當雄縣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稱號,隆子縣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全麵推進河湖長製,設立區、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河湖長1.48萬(wan) 名,實現河湖“清四亂(luan) ”常態化製度化。2020年,噶爾縣因河湖長製工作成效明顯,被國務院辦公廳列入激勵名單。
——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現有11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ge)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ge) 國家地質公園、9個(ge) 國家森林公園、22個(ge) 國家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地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8.75%。建立1個(ge) 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5個(ge)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禁麵積達到4.8萬(wan) 公頃。2004年至2014年荒漠化土地麵積減少9.24萬(wan) 公頃,沙化土地麵積減少10.07萬(wan) 公頃。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7%,濕地麵積達到652.9萬(wan) 公頃。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黑頸鶴由不到3000隻上升到8000多隻,藏羚羊約30萬(wan) 隻。在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發現白頰獼猴等新物種5個(ge) ,東(dong) 歌林鶯等中國新紀錄物種5個(ge) 。第二次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巨柏穩步增加並得到有效保護。調查中發現桫欏、喜馬拉雅紅豆杉等21個(ge) 物種的新分布點。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整體(ti) 良好,雅魯藏布江、納木錯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珠穆朗瑪峰下絨布河達到Ⅰ類標準。實現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零增長,土壤處於(yu) 自然本底狀態。2020年PM10和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降低28.1%和37.5%,西藏空氣優(you) 良天數達到99.4%。
——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西藏將建設成為(wei) 國家清潔能源接續基地。截至2020年,清潔能源已達到發電裝機容量的89.09%。2015年至2020年底,累計外送清潔電力65億(yi) 千瓦時,大量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推進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加快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深入推進固體(ti) 廢物監管,縣級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34%,醫療廢物實現應收盡收、應處盡處。2016年至2020年,城市汙水處理率從(cong) 50.19%提高到96.28%。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持續推進,相繼實施薪柴替代、廁所革命、環境整治、鄉(xiang) 村綠化等項目,逐步建立健全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建立起覆蓋草原、森林、濕地、野生動物肇事等領域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2019年至2020年,累計安排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2.74億(yi) 元,支持選聘生態護林員7.82萬(wan) 名,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補助31.82億(yi) 元,生態環境權益得到保障。持續開展“愛糧節約”活動和“光盤行動”,城鄉(xiang) 居民節約用水用電意識顯著增強,新能源電動汽車數量快速增長,綠色生活正成為(wei) 新時尚。
九、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hui) 穩定
國家統一和社會(hui) 穩定是西藏各項事業(ye) 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堅實依托。長期以來,西方反華勢力從(cong) 未停止利用所謂“西藏問題”擾亂(luan) 遏製中國,十四世達賴集團從(cong) 未放棄過“西藏獨立”的圖謀,不斷製造事端,危害西藏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為(wei) 了保障西藏各項事業(ye) 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工作。
——西方反華勢力圖謀搞亂(luan) 西藏遏製中國
長期以來,西方反華勢力不斷插手幹涉www.easyfundingllc.com事務,企圖破壞西藏社會(hui) 穩定。早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美國政府即與(yu) 西藏地方親(qin) 帝分裂勢力建立聯係。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科羅拉多州訓練從(cong) 事暴力活動的“藏獨”分子。西藏武裝叛亂(luan) 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不僅(jin) 派特工幫助十四世達賴逃亡,而且還空投大量武器裝備,幫助重建叛亂(luan) 武裝。“四水六崗”則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武器裝備、教官,並直接指揮。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藏發生的曆次騷亂(luan) 都有西方某些勢力的插手。近年來,西方反華勢力對西藏的幹涉更是變本加厲。美國先後炮製了《2002年西藏政策法》《2018年對等進入西藏旅行法》《2020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等多部法案,圖謀以所謂“西藏問題”幹涉中國內(nei) 政。
——十四世達賴集團陰謀從(cong) 事分裂祖國活動
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全麵武裝叛亂(luan) 、失敗逃往印度後,公開主張以暴力手段實現“西藏獨立”。隨後,在美國支持下重組“四水六崗”,在尼泊爾木斯塘建立武裝基地,長期在中尼邊境進行騷擾活動。1962年,在外部勢力支持下,組建以流亡藏人為(wei) 主的“印藏邊境特種部隊”,不斷襲擾中國邊防軍(jun) 隊和邊境地區的平民。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十四世達賴集團迫於(yu) 形勢壓力,開始變換策略,一方麵連續製造騷亂(luan) 暴力事件向中央政府施壓,1987年、1988年、1989年多次策劃煽動暴力事件,2008年策劃實施拉薩“3·14”打砸搶燒暴力事件,並在北京奧運會(hui) 籌辦期間在國際上製造一係列幹擾破壞活動,引起國際社會(hui) 極大憤慨。2011年以來,十四世達賴集團煽動蠱惑境內(nei) 藏族僧俗信眾(zhong) 自焚,並在網上發布《自焚指導書(shu) 》,造成一段時間中國部分地區接連發生自焚事件。另一方麵宣揚“非暴力”,提出所謂“中間道路”欺騙世人,1987年在美國國會(hui) 人權核心小組會(hui) 議提出“西藏和平五點計劃”,1988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提出解決(jue) 所謂“西藏問題”的“七點新建議”,2008年提出《為(wei) 全體(ti) 藏人獲得真正自治的備忘錄》。
所謂“中間道路”,其核心內(nei) 容是:不承認西藏自古是中國一部分,宣稱“西藏曆史上是一個(ge) 完全獨立的國家”;圖謀建立曆史上從(cong) 不存在的所謂“大藏區”,要將西藏、四川、雲(yun) 南、甘肅、青海等藏族及其他民族聚居區合並建立所謂統一的行政區;要求實行不受中央約束的“高度自治”,不承認中央政府的領導和西藏現行的社會(hui) 政治製度,宣稱建立“自治政府”,“除外交和國防,其他所有事務都由藏人(即達賴集團)負責,並負有全權”;反對中央在西藏駐軍(jun) ,提出中國軍(jun) 隊“全部撤出去”,把西藏變成“國際和平區”;無視青藏高原自古多民族雜居共處事實,要求驅趕在青藏高原世代居住的其他民族。“中間道路”既不符合中國的曆史、現實、憲法、法律、基本製度,也不符合西藏的曆史、現實和民族關(guan) 係,更有違包括藏族人民在內(nei) 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決(jue) 維護國家安全和西藏穩定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沒有國家的安全,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難以得到維護,沒有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經濟、文化、生態等各項事業(ye) 就難以得到發展,人民的安定幸福生活就難以得到保障。長期以來,西方反華勢力及其支持的十四世達賴集團一直是影響西藏社會(hui) 團結進步的消極因素。十四世達賴叛逃後,中央政府始終是仁至義(yi) 盡、給予出路,其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職務一直保留到1964年。改革開放後,中央政府為(wei) 十四世達賴改正錯誤指明出路,提出“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邀請他派人回國探親(qin) 參觀。1979年至2002年,中央政府13次接待十四世達賴的私人代表,2002年至2010年,又10次同意他們(men) 回國。然而十四世達賴屢屢辜負中央期望,始終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放棄其政治主張。
對於(yu) 西方反華勢力幹涉中國內(nei) 政的圖謀和十四世達賴集團的分裂活動,包括西藏人民在內(nei) 的全中國人民堅定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同任何分裂勢力、反華勢力進行堅決(jue) 鬥爭(zheng) 。西藏高舉(ju) 憲法法律旗幟,堅決(jue) 抵製十四世達賴集團的滲透破壞活動,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藏傳(chuan) 佛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形成了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
十、新時代新征程
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中央先後召開7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對西藏工作作出重大決(jue) 策部署。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為(wei) 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作出“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的重要指示,親(qin) 自主持召開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明確新形勢下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確定了中央政府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製定了惠及西藏各族人民的一係列特殊優(you) 惠政策。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艱苦奮鬥,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新時代的西藏,全區社會(hui) 大局和諧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生態安全屏障切實築牢、民族團結日益鞏固、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日趨適應、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堅持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刻,西藏工作麵臨(lin) 的形勢和任務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深化對西藏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總結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xing) 藏的成功經驗,提出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xing) 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必須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必須加強黨(dang) 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這一方略科學回答了一係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是對黨(dang) 治藏穩藏興(xing) 藏成功經驗的總結提煉和創新發展,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集中體(ti) 現,為(wei) 進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恰逢“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後一個(ge) 時期,國家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為(wei) 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堅持係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到2035年,西藏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結束語
浩蕩雄風藏萬(wan) 卷,磅礴大氣獨凜然。70年在曆史長河中猶如白駒過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創造了彪炳千秋、利澤萬(wan) 代、亙(gen) 古未有的曆史功績。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從(cong) 落後走向進步、從(cong) 貧窮走向富裕、從(cong) 專(zhuan) 製走向民主、從(cong) 封閉走向開放,西藏社會(hui) 的麵貌日新月異,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7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隻有堅持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才能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隻有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才能為(wei) 西藏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提供根本保證;隻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推動西藏經濟社會(hui) 全麵進步;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滿足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隻有堅持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才能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
當前,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西藏各族人民正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全麵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為(wei) 譜寫(xie)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西藏篇章而努力奮鬥。西藏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燦爛,西藏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