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的《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中指出,西藏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藏學專(zhuan) 家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過去70年來,藏傳(chuan) 佛教最顯著的變化,是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西藏藏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達寶次仁表示,1951年前,在政教合一背景下,西藏藏傳(chuan) 佛教掌握了教育、法律、經濟等資源。和平解放後,特別是民主改革後,政教合一的製度被取消。過去70年來,藏傳(chuan) 佛教最顯著的變化是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人們(men) 不再是出生便被賦予宗教信仰身份。
此番發布的白皮書(shu) 指出,為(wei)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切實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與(yu) 秩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官方製定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和規範性文件。
浙江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專(zhuan) 職研究員李健認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實施的宗教政策在不同曆史時期均有不同變化,但政策的核心脈絡均是實現政教分離、建立現代國家對宗教的製度化管理體(ti) 製,具體(ti) 包括寺廟僧尼管理、佛事活動管理、活佛轉世管理製度、寺廟財務管理製度探索等。轉型過程與(yu) 西方部分國家近代以來的政教分離轉型有共同點。
近10年來,西藏藏傳(chuan) 佛教全麵快速創新寺廟改革,僧尼逐漸享受均等化社會(hui) 公共服務。
達寶次仁表示,僧尼作為(wei) 普通公民,也被納入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格外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體(ti) 檢。社會(hui) 在變化,僧尼修行、接受教育也在變化。過去僧尼僅(jin) 能接受寺院教育,如今還可以學習(xi) 政治、曆史、法律、科技知識。
無論在政治選舉(ju) 、還是大型社會(hui) 活動,西藏僧尼均參與(yu) 其中。他說,從(cong) 全國性到縣一級的人大、政協會(hui) 議,均可看到僧尼作為(wei) 代表為(wei) 國家、民眾(zhong) 建言獻策。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德吉卓瑪認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中尼眾(zhong) 最大的變化是教育,西藏佛學院成立尼眾(zhong) 部具有劃時代的宗教意義(yi) 。過去,尼眾(zhong) 多以念誦經文學習(xi) ,無師指導,如今也有機會(hui) 通過佛學院進修獲得提升。修佛以外還學習(xi) 其他知識,尤其法律知識的學習(xi) 增強了尼眾(zhong) 的自我保護意識。
白皮書(shu) 還指出,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眾(zhong) 一視同仁。現有藏傳(chuan) 佛教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僧尼約4.6萬(wan) 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眾(zhong) 12000餘(yu) 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餘(yu) 人。
李健指出,在拉薩古城區,清真大寺臨(lin) 近大昭寺,在各自宗教節日,信眾(zhong) 們(men) 以互不打擾的方式形成了包容和默契。在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藏文版的《聖經》被當地藏族信眾(zhong) 使用。
達寶次仁則表示,過去藏傳(chuan) 佛教不同教派活動領域、權力大小不一,待遇不平等,曾有一派獨大的局麵,如今各教派平等發展。
對於(yu) 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李健指出,它是一個(ge) 曆史演進的過程,應跳出西藏範圍,從(cong) 更宏大的國家層麵去理解。佛教傳(chuan) 入西藏後形成地方特色形態的藏傳(chuan) 佛教,就是最初期的中國化成果。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尤其民主改革後,藏傳(chuan) 佛教進入新的曆史階段,在傳(chuan) 承基礎上實現自我革新,並且融入現代社會(hui) 。但這仍是一個(ge) 長期的發展過程,所以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仍需推進,真正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宏大曆史進程中,最終形成完全中國化的藏傳(chuan) 佛教形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