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悠閑覓食、藏野驢奔騰跳躍、雪豹“單槍匹馬”孤獨行走、野狼卻成群結隊“狼多勢眾(zhong) ”……
這裏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羌塘草原,野生動物生長的地方。
羌塘草原上的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羌塘草原位於(yu) 西藏北部,大部分區域仍處於(yu) 原生狀態。保存完整的、獨特的高寒生態係統,孕育了一座生物多樣性寶庫,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除了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這裏還棲息著雪豹、黑頸鶴、狼、禿鷹、棕熊等野生動物,共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1種。
奔跑中的西藏棕熊。(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一隻藏北的野狼。(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金雕在人工築的鷹架上棲息。(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入夏時分,又到了藏羚羊產(chan) 崽、遷徙的季節。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尋找著適宜的“產(chan) 房”,共赴一場“生命之約”。它們(men) 時而在草地上漫步,時而排成一列,沿著山脊線,翻過群山,消失在視線盡頭。向“高原精靈”敞開懷抱的羌塘草原,不久後將見證更多新生命的誕生。
而星羅棋布的湖泊,則成了斑頭雁、紅嘴鷗、黑頸鶴等鳥類的“度假聖地”。冬季,它們(men) 大多在較為(wei) 溫暖的河穀地帶過冬,夏季又翻山越嶺來到羌塘草原,在湖泊中覓食繁衍。藏北高原空氣純淨、環境安寧,是候鳥們(men) 夏季生活的最佳地點。
一隻赤麻鴨(上)和一群斑頭雁在尼瑪縣那若塘濕地上飛翔。(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成年黑頸鶴帶著小黑頸鶴在藏北羌塘草原覓食。(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生物多樣性關(guan) 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嗬護自然人人有責”,強調人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的金絲(si) 野犛牛。(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麵,截至目前西藏野犛牛數量達4萬(wan) 多頭,比2003年增加了約2.5萬(wan) 頭;藏羚羊數量由8萬(wan) 隻增加至現在的20多萬(wan) 隻,藏野驢由5萬(wan) 頭增加到約9萬(wan) 頭,新發現珍稀野生動物5種,過去被認為(wei) 已滅絕的西藏馬鹿種群已恢複並突破1萬(wan) 隻,棕熊、狼、沙狐等野生動物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野生動物自由自在棲息繁衍的背後,是人們(men) 的精心守護。
在位於(yu) 羌塘草原的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次成塔青的身份是野生動物保護員。他定期在保護區巡邏,密切關(guan) 注野生動物生存狀況,並詳細記錄發現野生動物的地點、時間,種群的數量及性別等情況,為(wei) 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研究提供寶貴的一手數據。
遷徙中的藏羚羊群。(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在藏羚羊的交配期,公羊經常為(wei) 爭(zheng) 奪交配權“大打出手”。次成塔青如發現受傷(shang) 的藏羚羊,會(hui) 為(wei) 它們(men) 提供救助,傷(shang) 勢重的還需帶到救助站,待康複後再放歸自然。
目前,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有780名藏北牧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管護員,投身於(yu) 守護高原生靈的事業(ye) 中。
羌塘草原上奔跑的藏野驢。(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而在整個(ge) 西藏範圍內(nei)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數據顯示,已累計投入122億(yi) 餘(yu) 元推進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5個(ge) 市(地)和3個(ge) 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7%,陸生野生動物種類達1072種。
羌塘草原上的普氏原羚(別名:黃羊)。(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通過一係列有力措施,高原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西藏大學生態學教授、生態學科帶頭人拉瓊說。
羌塘草原的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每當在草原上與(yu) 藏羚羊群邂逅,次成塔青駐足望著“高原精靈”澄澈的雙眸、矯健的身姿,都會(hui) 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量。他說:“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野生動物,也是在守護人類自己的家園和生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