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歲月如歌 高原壯闊——和平解放70年西藏的繁榮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5-23 09:52:00 來源: 光明日報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自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yi) 的侵略和羈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平等友愛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西藏和平解放,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70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艱苦奮鬥,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和曆史性成就。

  社會(hui) 製度實現偉(wei) 大跨越。舊西藏處於(yu)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統治之下,這種製度粗暴踐踏人類尊嚴(yan) ,嚴(yan) 重侵犯基本人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hui) 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進步潮流。以和平解放為(wei) 政治基礎,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西藏經過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使西藏社會(hui) 製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曆史性飛躍。同時各級人民政權逐步建立,使過去沒有人身權利的百萬(wan) 農(nong) 奴依法享有參與(yu) 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享有選舉(ju) 權、被選舉(ju) 權和平等參與(yu) 管理西藏事務的權利。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隨後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西藏跨入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實現了社會(hui) 製度的偉(wei) 大跨越。

  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封建農(nong) 奴製度下,占人口95%的農(nong) 奴和奴隸沒有生產(chan) 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沉重的賦稅、烏(wu) 拉差役和高利貸盤剝,掙紮在死亡線上。和平解放以來,盡管遇到過不少困難和挑戰,西藏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實現了從(cong) 貧窮落後到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特別是徹底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1951年和平解放時,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僅(jin) 為(wei) 1.29億(yi) 元,到新時代,2020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1900億(yi) 元,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0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仍達9.6%,居全國首位;旅遊業(ye) 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3505餘(yu) 萬(wan) 人次。和平解放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過著衣不蔽體(ti) 、食不果腹的生活。和平解放後,通過民主改革,翻身農(nong) 奴終於(yu) 有了屬於(yu) 自己的住房。到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麵積達到33.4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2020年,西藏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在黨(dang) 的領導下,西藏脫貧攻堅取得偉(wei) 大成績。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目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wan) 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事實說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hui) 製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社會(hui) 事業(ye) 全麵進步。和平解放為(wei) 推動西藏社會(hui) 全麵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障,經過70年發展,西藏各項社會(hui) 事業(ye) 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進步。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現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從(cong) 1951年至2020年,國家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yi) 元,推動西藏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實行15年公費教育,小學數學課程開課率、中學數理化生課程教學計劃完成率、職業(ye) 技術學校國家目錄規定課程開出率等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如期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西藏已建成區、市(地)、縣(區)、鄉(xiang) (鎮)、村(居)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圖書(shu) 館、群眾(zhong) 藝術館、博物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等已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自發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平解放前,西藏隻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目前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藏藥等服務體(ti) 係。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孕產(chan) 婦死亡率下降到48/10萬(wan) ,嬰幼兒(er) 死亡率下降到7.6‰,均為(wei) 曆史最低值。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2019年的71.1歲。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和平解放後,逐步建立起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如今,建製村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1.88萬(wan) 公裏。青藏鐵路和拉日鐵路建成通車,川藏鐵路開工建設。昌都邦達、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阿裏昆莎等支線機場建成,從(cong) 雪域高原可以飛赴祖國各地和世界各地。和平解放前西藏僅(jin) 有一座隻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目前已經形成以水電為(wei) 主,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ti) 係。2020年,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西藏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舊西藏廣大農(nong) 奴毫無社會(hui) 地位,更無社會(hui) 保障可言。和平解放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得以建立並不斷完善,目前西藏以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和生育五大保險為(wei) 主體(ti) 的覆蓋城鄉(xiang) 全體(ti)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全麵建立,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保護業(ye) 績非凡。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傳(chuan) 統文化,投入巨大人力、財力、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使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得到了弘揚和發展。藏語文的學習(xi) 、使用受到法律保護。自治區成立以來人民代表大會(hui) 通過的決(jue) 議、法規,西藏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下達的正式文件、發布的公告都使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地方各級政府和企事業(ye) 單位組織的大型會(hui) 議和主要活動中,行文堅持使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司法訴訟活動中,根據藏族訴訟參與(yu) 人的需要使用藏語文審理案件、製作法律文書(shu) ,保障藏族公民使用藏語言文字訴訟的權利。藏文典籍得到保護和利用。1984年,國家撥款新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保存和收藏了大量珍貴的藏文檔案,目前館藏檔案達300多萬(wan) 卷(冊(ce) 、件)。持續支持重要藏文經典的搜集、整理、翻譯和出版工作,組織對勘出版《中華大藏經》藏文版,搶救整理《格薩爾王傳(chuan) 》,出版“先哲遺書(shu) ”叢(cong) 書(shu) 、《中華大典·藏文卷》、“雪域文庫”叢(cong) 書(shu) 等眾(zhong) 多寶貴藏文典籍。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多次組織大規模、有係統的文化遺產(chan) 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現已調查登記的各類文物點4277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0處。國家重視支持藏醫藥的傳(chuan) 承發展,目前西藏公立藏醫醫療機構達44所,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藏醫藥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94.4%和42.4%。中央財政斥巨資用於(yu) 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搶救性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群培訓以及扶持傳(chuan) 承人開展傳(chuan) 習(xi) 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項目基地建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傳(chuan) 承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成績優(you) 異。和平解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製度創新、築牢科技文化支撐、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國家和西藏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投入,截至2020年,西藏累計投入生態環境領域的資金達814億(yi) 元。目前,西藏生態環境持續良好,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2.14%,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6.71%,濕地麵積達到652.9萬(wan) 公頃,自然保護地占西藏國土麵積的38.75%。

  民族宗教工作成效顯著。和平解放後,西藏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的當天,毛澤東(dong) 主席就指出:“在西藏考慮任何問題,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問題這兩(liang) 件事,一切工作必須慎重穩進。”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選舉(ju) 產(chan) 生自治區人民委員會(hui)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在西藏全麵實施。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後出台15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維護各族人民的各項權益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和平解放以來,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緊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眾(zhong) 一視同仁。現有藏傳(chuan) 佛教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僧尼約4.6萬(wan) 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眾(zhong) 12000餘(yu) 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餘(yu) 人。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傳(chuan) 統得到尊重,截至2020年,已有92位新轉世活佛嚴(yan) 格按照宗教儀(yi) 軌和曆史定製,得到批準和認定。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開展,寺廟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chuan) 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升學位活動正常進行。薩噶達瓦節、拉薩祈願大法會(hui) 、馬年轉岡(gang) 底斯山、羊年轉納木錯等各種各樣的宗教和傳(chuan) 統活動豐(feng) 富多彩。國務院先後公布布達拉宮、大昭寺、甘丹寺、紮什倫(lun) 布寺、哲蚌寺、桑耶寺等為(wei)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斥巨資和大量珠寶、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先後多次大規模維修布達拉宮、甘丹寺、大昭寺、白居寺、紮什倫(lun) 布寺、桑耶寺等重要宗教場所。不斷加強對宗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在國家鼎力支持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對勘版本最全、對勘最為(wei) 係統、最具權威的《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版對勘出版工作,包括《甘珠爾》和《丹珠爾》共4842部,又分為(wei) 《甘珠爾》對勘本108冊(ce) ,《丹珠爾》對勘本124冊(ce) 。宗教文化保護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績。

  歲月如歌,高原壯闊。縱觀和平解放後70年的發展,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西藏人民意氣風發,奮進如歌,書(shu) 寫(xie) 了當代西藏發展史上超越夢想的壯美詩篇,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增添了磅礴力量。曆史證明,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和平解放,就沒有壯闊蓬勃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就沒有西藏人民幸福美好的今天。

  當前,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站在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高度,製定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明確了新形勢下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繪就了西藏進一步繁榮發展的美好願景,有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西藏的發展前景將更加輝煌壯麗(li) 。

  (作者:鄭堆,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研究員)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