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全媒+丨十個瞬間:影像背後的西藏70年變化

發布時間: 2021-05-24 08:59:00 來源: 新華網

  第一個(ge) 瞬間:簽訂《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誌著政教合一的“喇嘛王國”成為(wei) 曆史。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yu) 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上圖為(wei) 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協議上簽字;中圖為(wei) 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為(wei) 人民解放軍(jun) 舉(ju) 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拉薩古城飄揚著五星紅旗;下圖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後,人民解放軍(jun) 與(yu) 藏族群眾(zhong) 在布達拉宮前歡度新年。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誌著政教合一的“喇嘛王國”成為(wei) 曆史。

  這一天,也是新西藏的起點。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和平解放後,西藏社會(hui) 製度實現曆史跨越,走上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

  從(cong)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的頭一個(ge) 十年間,黨(dang) 中央先後召開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對西藏工作做出重大決(jue) 策部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後召開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

  2019年,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70年滄桑巨變,70年波瀾壯闊。

  70年來,西藏社會(hui)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全麵進步,脫貧攻堅全麵勝利,興(xing) 邊富民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序實施,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

  中央支持,全國支援,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和平解放以來的70年發展成為(wei) 西藏地方千年曆史中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

  回首過往,一部西藏當代史,就是一部經濟社會(hui) 全方位發展、人的全麵發展的發展史;一部西藏當代史,更是一部政治製度、社會(hui) 發展、經濟民生實現曆史性跨越的跨越史。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

  70歲的新西藏,正在以更加昂揚向上的鬥誌、生機勃勃的活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發

  第二個(ge) 瞬間:青藏川藏公路通車

  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條公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車,如今公路通車裏程達11.88萬(wan) 公裏,民航旅客吞吐量達到515萬(wan) 餘(yu) 人次;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結束西藏不通鐵路曆史,如今川藏鐵路拉林段即將建成,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上圖為(wei) 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兩(liang) 條公路通車儀(yi) 式在布達拉宮前舉(ju) 行(資料照片);左下圖為(wei) 橫跨在拉薩河上的拉薩市區公路(2019年4月3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無人機照片);右上圖為(wei) 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9日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攝);右下圖為(wei) 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並舉(ju) 行首航儀(yi) 式(2011年7月26日新華社記者覺果攝)。新華社發

  第三個(ge) 瞬間:燒地契

  1959年3月28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西藏各族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百萬(wan) 農(nong) 奴獲得解放。62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把自由與(yu) 平等帶到了雪域高原,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活熱情,走上了康莊大道。今天的西藏,已實現62.8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和全國一起開啟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1959年8月,西藏墨竹工卡縣的翻身農(nong) 奴焚燒三大領主的剝削文契(新華社發);中圖為(wei) 1984年,江孜縣農(nong) 民洛桑旺堆(左)向國家出售餘(yu) 糧。他家承包土地100多畝(mu) ,農(nong) 忙種地,農(nong) 閑搞建築、跑運輸(新華社記者土登攝);下圖為(wei) 2020年3月22日,西藏林芝現代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的工作人員為(wei) 桃樹剪枝。該示範園實施農(nong) 機農(nong) 藝結合、水肥一體(ti) 化及“果草畜循環”,大麵積推廣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帶動米林縣羌納鄉(xiang) 林巴、才巴、色沃村及附近的農(nong) 戶增收(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新華社發

  第四個(ge) 瞬間:西藏自治區成立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選舉(ju) 產(chan) 生自治區人民委員會(hui)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在西藏全麵實施。1984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經過幾十年探索實踐,西藏各民族人民構建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

  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後出台15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維護各族人民的各項權益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選舉(ju) 權和被選舉(ju) 權,參加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大代表選舉(ju) ,參與(yu) 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1979年以來,先後進行多次自治區、地(市)、縣、鄉(xiang) (鎮)四級換屆選舉(ju) ,選民參選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參選率達到100%。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上圖為(wei) 1965年9月9日,拉薩各界各族人民三萬(wan) 多人舉(ju) 行集會(hui) 遊行,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新華社記者馬競秋攝);左下圖為(wei) 拉薩市柳梧新區管委會(hui) 柳梧鄉(xiang) 柳梧村換屆選舉(ju) 工作人員展示投票箱(2014年10月29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右圖為(wei)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全國人大代表卓嘎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發

  第五個(ge) 瞬間:西藏第一批高中畢業(ye) 生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適齡兒(er) 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到2020年,西藏共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7所,中等職業(ye) 學校12所,中學143所,小學827所,幼兒(er) 園2199所,小學學齡兒(er) 童入學率達99.93%。“三包”政策已讓西藏近900萬(wan) 人次的學生受益,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00多億(yi) 元。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拉薩中學的應屆畢業(ye) 生在校園裏練歌,準備參加畢業(ye) 典禮(新華社記者任用昭攝);中圖為(wei) 一名藏族女孩在西藏雙湖縣嘎措鄉(xiang) 小學內(nei) 享受“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政策(2014年6月29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下圖為(wei) 2017年11月10日,西藏大學舉(ju) 行首屆博士研究生畢業(ye) 典禮,向4名畢業(ye) 生授予博士學位。這4名博士分別來自藏族曆史專(zhuan) 業(ye) 、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及高原醫學專(zhuan) 業(ye) (新華社記者覺果攝)。新華社發

  第六個(ge) 瞬間:第一批援藏幹部

  對口支援工作,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為(wei) 西藏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產(chan) 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1994年黨(dang) 中央提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針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中央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省市、中央企業(ye) 已先後選派9批次9600多名幹部赴藏工作。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上圖為(wei) 來自陝西的援藏幹部阿裏日土縣副縣長賈冗勇深入牧區,幫助藏族牧民解決(jue) 生產(chan) 、生活的實際困難(新華社記者土登攝 1997年11月11日發);左下圖為(wei) 2017年8月3日,北京積水潭醫院援藏醫生龔曉峰(右)和北京天壇醫院援藏醫生李家謀在拉薩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內(nei) 查看患者的X光片,進行工作交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右圖為(wei) 孔繁森(右)在阿裏日土縣過巴鄉(xiang) 為(wei) 孤寡老人益西卓瑪治病(新華社記者土登攝 1994年12月26日發)。新華社發

  第七個(ge) 瞬間:五星紅旗插上世界之巔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cong) 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中國人憑借一腔愛國熱情,在簡陋的條件下實現了人類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成功的壯舉(ju)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從(cong) 北坡登頂珠峰,成功測量珠峰高度,潘多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從(cong) 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2003年,中國業(ye) 餘(yu) 登山隊首次登上珠峰;2008年,中國登山隊讓奧運聖火在世界屋脊燃燒,實現了中國人申辦奧運會(hui) 時的承諾。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men) 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2020年,恰逢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並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最新紀錄——150分鍾。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上圖為(wei) 1960年5月登上珠穆朗瑪峰頂的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右)、貢布(中)和屈銀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左下圖為(wei)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聖火珠峰傳(chuan) 遞登山隊隊員羅布占堆(左)點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祥雲(yun) ”火炬(新華社發);右圖為(wei)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新華社特約記者紮西次仁攝)。新華社發

  第八個(ge) 瞬間:西藏最後的手搖電話退役

  2004年7月25日,西藏乃東(dong) 縣(今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門中村委會(hui) 主任益西旦增用潔白的哈達把為(wei) 村委會(hui) 效力30年的手搖電話包好,交給前來安裝無線市話的山南地區(今山南市)電信公司經理旦增。至此,西藏實現鄉(xiang) 鄉(xiang) 通電話,手搖電話在西藏結束使命。

  自2017年步入4G時代後,西藏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有5417個(ge) 行政村實現4G網絡通達,5439個(ge) 行政村實現光纖寬帶通達,兩(liang) 者通達率均達到99%;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從(cong) 原來的4%提升到99%,4G網絡通達率從(cong) 0提升到99%;全區建成通信光纜線路總長度24.08萬(wan) 公裏,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216.5萬(wan) 個(ge) ,通信發展水平與(yu) 內(nei) 地省份基本持平。

  通信技術的發展,正全麵提高藏族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從(cong) 固定電話到手機、從(cong) 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聯係方式呈現多元化。

  如今,5G通信技術正在雪域高原普及,在醫療、旅遊等多個(ge) 行業(ye) 實現應用。2020年5月,西藏首個(ge) 5G智慧醫療聯合實驗室在拉薩市人民醫院設立,利用5G高速度、低延時等優(you) 點,遠程診療方式已臨(lin) 床應用,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症患者。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上圖為(wei) 腰掛BP機、手持“大哥大”的藏族女商人拉珍和四川的客戶洽談生意(1994年新華社記者土登攝);右上圖為(wei) 2004年7月25日,西藏山南市乃東(dong) 縣(今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門中村委會(hui) 主任益西旦增用潔白的哈達把為(wei) 村委會(hui) 效力30年的手搖電話包好,交給前來安裝無線市話的山南地區(今山南市)電信公司經理旦增(新華社發);下圖為(wei) 珠峰大本營開通了5G信號(2020年5月3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新華社發

  第九個(ge) 瞬間:青藏鐵路通車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被青藏兩(liang) 省區各族人民稱為(wei) “幸福天路”。青藏鐵路不僅(jin) 是一條經濟線、幸福線,更是一條生態線。

  青藏鐵路格拉段全長1142公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年凍土區段長達550公裏,列車時速最高可達100公裏每小時,創造了多項世界業(ye) 界之最。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西藏當雄縣藏族群眾(zhong) 在觀看火車駛過(2006年6月17日 新華社記者覺果攝);下圖為(wei) 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拍攝的公路與(yu) 鐵路(2016年8月17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 無人機照片),西藏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ti) 交通網絡。新華社發

  第十個(ge) 瞬間:西藏消除絕對貧困

  西藏連續召開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hui) 議,創新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xing) 藏”等活動,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和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上四圖為(wei) 2021年2月9日,山南市乃東(dong) 區克鬆社區領到分紅的農(nong) 民興(xing) 高采烈(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下圖為(wei) 西藏昌都市察雅縣卡貢村村民在當地苗圃產(chan) 業(ye) 基地采集鮮花種子,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裏實現了就業(ye) ,完成了脫貧(2020年9月28日 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新華社發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