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遊旺季的到來,越來越多遊客進藏,感受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尼木縣卡如村“老阿媽青稞酒坊”的德慶白珍一家最近非常忙碌。“雖然酒坊布置簡單,但遊客在這兒(er) 可以品嚐地道的青稞酒。”她說。
抓住旅遊發展的機會(hui) ,除經營酒坊外,聰明的德慶白珍還把家裏多餘(yu) 兩(liang) 間房子租給旅遊公司,女兒(er) 次仁卓嘎也在旅遊公司找到了工作。德慶白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出租房屋月租金2000元,女兒(er) 月工資2800元,僅(jin) 這兩(liang) 項一年就能收入近6萬(wan) 元。
“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感覺青稞酒的味道也變香了。”德慶白珍笑著說。
近年來,西藏以生態保護為(wei) 前提,將旅遊文化與(yu) 高原生物、綠色工業(ye) 、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同列為(wei) “七大產(chan) 業(ye) ”大力推進。“十三五”期間,西藏產(chan) 業(ye) 建設駛入快車道,七大產(chan) 業(ye) 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yi) 元,發展效益逐步顯現。
對於(yu) 不少內(nei) 地遊客來說,西藏是心中永遠的“詩和遠方”。擁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尼木縣,依山傍水,富有藏民族特色的樓房點綴於(yu) 青山綠樹間,宛如畫卷,加之位於(yu) 318國道旁,距拉薩市僅(jin) 80多公裏,交通方便,成為(wei) 不少遊客“打卡”之地。近年來尼木縣依托藏家民宿、非遺產(chan) 品製作等優(you) 勢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引導建檔立卡戶以土地、勞務等形式入股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從(cong) 而帶動就業(ye) 、增收。
隨著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吃旅遊飯”的群眾(zhong) 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以前我們(men) 家以種地、放牧為(wei) 生,再加上女兒(er) 身體(ti) 不好,被認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德慶白珍說,如今依靠旅遊,生活真是大變樣。
卡如村宣傳(chuan) 專(zhuan) 幹蘇楚說,近幾年來,該村大力發展旅遊,加上組織村民承包附近建築項目等,2020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102萬(wan)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6萬(wan) 元。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旅遊者15763.26萬(wan) 人次、完成旅遊收入2125.96億(yi) 元,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2.3倍和2.4倍,帶動7.5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數字產(chan) 業(ye) 也是近年來西藏發展勢頭較快的產(chan) 業(ye) 之一。大力完善信息基礎設施,2020年底,西藏信息化指數從(cong) 2015年的63.3增長到75.8;西藏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超過300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yi) 元,成為(wei) 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坐落於(yu) 拉薩市高新區的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西藏最大的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該公司總裁蔣寧說,由於(yu) 西藏氣溫低,這能讓他們(men) 的數據運行成本低於(yu) 內(nei) 地省份及世界大部分國家。
該公司於(yu) 2015年入駐西藏,其數據中心占地麵積64.5萬(wan) 平方米,總投資118億(yi) 元,可容納7萬(wan) 個(ge) 機櫃。根據規劃,整個(ge) 項目三期分別投入28億(yi) 元、30億(yi) 元和60億(yi) 元,目前一期一階段項目已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營。
寧算公司的迅猛發展,離不開西藏為(wei)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打出的“組合拳”。為(wei) 保障企業(ye) 後續的建設和發展,西藏從(cong) 地方政府債(zhai) 券中劃撥2億(yi) 元,還在電價(jia) 、基礎設施等方麵給予企業(ye) 全方位支持。
光伏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數千頭犛牛或奶牛的規模化養(yang) 殖場不斷出現、熱帶水果和時尚花卉產(chan) 自高原大棚、珠峰腳下也能收到快遞,越來越多農(nong) 民變身“職業(ye) 農(nong) 人”、大學生實現家門口就業(ye) ……隨著“七大產(chan) 業(ye) ”發展,西藏各地產(chan) 業(ye) 發展正不斷出現令人驚喜的新景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