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西藏70年係列述評之生態建設篇 繪就壯美高原新畫卷

發布時間: 2021-05-25 10:00: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00.jpg
西藏定結縣拍攝的濕地風光。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碧湖如鏡,映照著雪山巍巍倒影;藍天白雲(yun) 間,黑頸鶴翩翩起舞;廣闊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驢自由飛奔……。這裏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shou) ,這裏的天空純淨湛藍、大地壯美遼闊,這,就是美麗(li) 西藏。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核心區,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提升,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為(wei)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高原兒(er) 女站在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高度,接續奮鬥,成果豐(feng) 碩。

  健全製度保障,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作為(wei) 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和製度建設對西藏尤為(wei) 重要。

  黨(dang) 中央曆來高度重視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為(wei) 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美麗(li) 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係列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的探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礦產(chan) 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辦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架構了環境法製體(ti) 係,為(wei) 西藏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自治區始終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1月24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hui) 議全票通過《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該條例結合西藏實際,對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動物保護、“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與(yu) 綜合治理等方麵作出新的規定,對進一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yi) 。

  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立法,用法治力量引領和推動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充分體(ti) 現了西藏發揮生態優(you) 勢、生態價(jia) 值、生態功能,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的政治擔當、曆史擔當和責任擔當。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建設美麗(li) 西藏

  山南、日喀則兩(liang) 地的河穀地帶是西藏風沙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

  山南市紮囊縣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穀衝(chong) 積平原,以前,每年春季和秋末,縣內(nei) 便風沙四起。

  2016年,紮囊縣建起藏草萬(wan) 畝(mu) 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占地約1萬(wan) 畝(mu) ,劃分為(wei) 科技扶貧種苗科研區、科技扶貧種苗示範區、生態修複示範區。主要從(cong) 事育苗、藏藥、藏草等科技研究和種植。

  紮囊縣阿紮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旦達介紹,基地、示範區建起來之前,這裏是一片荒地,每年二三月份開始刮大風,能見度很低,嚴(yan) 重的時候還要封路,對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基地、示範區建成後,整個(ge) 鄉(xiang) 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經過半個(ge) 多世紀的治沙鏖戰,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滿目蒼翠的綠色河穀。

  70年來,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不斷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用對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絕對忠誠的實際行動做好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定不移建設美麗(li) 西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

  全區上下通過全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國土綠化、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建設生態公益林和防沙治沙等一係列工程和舉(ju) 措,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消除“無樹村”和“無樹戶”,全麵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西藏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雅江河畔大部分地區水清岸綠、風景宜人的背後,是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是國家的大量投入、是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科學決(jue) 策部署以及市地幾十年如一日在全民義(yi) 務植樹、造林技術探索、科學嚴(yan) 格管護等方麵的辛勤付出。

  據國家有關(guan) 部門公布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目前仍是世界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其森林、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護,大部分區域仍處於(yu) 原生狀態。

  踐行綠色發展,保護好秀美山川

  “拉魯濕地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達到7.88萬(wan) 噸,釋放出6萬(wan) 噸的氧氣。”作為(wei) 世界上海拔最高、國內(nei) 麵積最大的城市內(nei) 陸天然濕地,早在1995年,西藏就全麵啟動了拉魯濕地保護工作。

  2013年,西藏確立了生態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發展理念,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實現建設美麗(li) 西藏的目標。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體(ti)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但另一方麵,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

  近年來,西藏始終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you) 先理念,主動承擔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堅持環境與(yu) 發展綜合決(jue) 策,堅持生態優(you) 先、保護第一,各級各部門嚴(yan) 格控製開發建設活動,實行礦產(chan) 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全麵禁止砂金礦開采,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水電資源開發,嚴(yan) 格實行重點資源開發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監管,將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真正意義(yi) 上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經濟建設與(yu) 生態文明建設兩(liang) 不誤,用底線紅線捍衛碧水藍天。

  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上亞(ya) 東(dong) 鄉(xiang) 亞(ya) 東(dong) 生態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鮭魚養(yang) 殖場,每一個(ge) 生產(chan) 環節都體(ti) 現了生態保護發展的理念。不僅(jin) 用雪山流下的泉水孵化魚苗,每天排出的池水也必須進行嚴(yan) 格處理並實現達標排放。

  “西藏發展的底牌就是良好的生態,發展經濟必須保護好我們(men) 的環境。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養(yang) 殖場負責人貢布說。

  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紮西崗村的旺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cong) 前,家庭收入分三大塊:砍樹、放牧、種地,過得緊巴巴。現在變成四大塊:家庭旅館、公益林補償(chang) 金、放牧、種地,僅(jin) 旅館每年賺20萬(wan) 元。“靠山吃山,但好生活不是‘砍’出來的,保護好美麗(li) 環境,一草一木都是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裏得到充分印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寧肯發展慢一點,也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wei) 代價(jia) ”,切實保護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早已深入人心,成為(wei) 全區上下的共識。

  如今,在雪域大地上,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祖國的西南邊疆已經構築起一道亮麗(li) 的生態安全屏障。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