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魯濕地。圖由拉魯濕地管理局提供
根據全國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單塊濕地麵積8公頃以上的濕地麵積652.9萬(wan) 公頃,占西藏自治區國土麵積的5.3%,其中,自然濕地麵積652.40萬(wan) 公頃,人工濕地麵積0.50萬(wan) 公頃。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共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濕地公園22處(含試點),12處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4處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西藏濕地類型豐(feng) 富 濕地麵積居全國第二
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林草局了解到,根據全國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濕地麵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feng) 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其中,紮日南木措濕地、色林措濕地、麥地卡濕地、瑪旁雍措濕地4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共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濕地公園22處(含試點),12處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主體(ti) ,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等多種方式的濕地保護體(ti) 係逐步形成,西藏自治區受保護濕地麵積達449萬(wan) 公頃,占西藏自治區濕地麵積的68.75%。
“ 西藏自治區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認定和名錄管理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等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西藏自治區依法依規保護管理濕地資源提供了法製保障。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一區一法’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目前,瑪旁雍措、麥地卡等7處西藏自治區級以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以及紫曲河、雅尼、嘎朗、朱拉河等4處國家濕地公園都出台了詳細的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濕地保護工程取得實效 使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中受益
近年來,通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和中央財政林業(ye) 改革發展資金,西藏共實施各類濕地保護與(yu) 恢複、濕地保護補助等工程項目110餘(yu) 項,落實資金8.6億(yi) 元(其中,生態安全屏障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資金4.98億(yi) 元、中央財政林業(ye) 改革發展濕地補助資金3.62億(yi) 元),對60多萬(wan) 公頃濕地實施了管護,對10多萬(wan) 公頃濕地開展了保護恢複。
拉魯濕地管理局副局長尼瑪多吉介紹,近年來,拉魯濕地通過一係列保護工程的實施,不僅(jin) 改善了拉薩氣候,增加了空氣濕度和含氧量,完善了城市防洪體(ti) 係,提高了地下水位,同時濕地內(nei) 動植物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水域麵積擴大了約三分之一,主要動植物種群和生物資源都得到恢複和發展。從(cong) 2015年在濕地越冬的候鳥有4種6000餘(yu) 隻,常年棲息在濕地鳥類有21種約5000隻,增加到目前越冬候鳥6種15000餘(yu) 隻,常年棲息的濕地鳥類21種7000餘(yu) 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