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6月2日,在淨土牧場郭慶場拍攝的犛牛。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專(zhuan) 業(ye) 對口,待遇挺好,離家又近。”在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工作的26歲藏族姑娘次拉姆,近日與(yu) 中新社記者分享返鄉(xiang) 工作感受時開心地說。
當雄是牧業(ye) 大縣,近年推進郭慶村牧業(ye) 改革試點,探索科學高效養(yang) 殖育肥技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的中外媒體(ti) 采訪團近日走進該縣淨土牧場郭慶場,了解當地畜牧業(ye) 發展情況。
圖為(wei) 6月2日,在淨土牧場郭慶場工作的26歲藏族姑娘次拉姆接受記者采訪。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據淨土牧場郭慶場負責人阿旺多布傑介紹,牧場2018年3月建成投入運營,總投資2395.38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建設有牛圈、飼草儲(chu) 備庫、消毒室、防疫室、飲用水塔、員工宿舍等,項目總占地麵積為(wei) 22269平方米。
“老百姓以犛牛入股,牧場收購價(jia) 高於(yu) 市場價(jia) 。”阿旺多布傑告訴記者,牧場近年逐步實現了犛牛入股、草場流轉、牧民入園的目標,民眾(zhong) 收入持續增加。
據介紹,在保證草畜平衡的基礎上,牧場鼓勵牧戶將牲畜全部入股。對於(yu) 超出承載量的牲畜,牧場則以買(mai) 斷方式,寄養(yang) 在牧戶家中,改變牧民以往分散、粗放的經營模式。
阿旺多布傑說,截至目前,郭慶村牧民入股犛牛1804頭,牧場買(mai) 斷的犛牛有2774頭。牧場已向郭慶村牧民分紅90餘(yu) 萬(wan) 元,向137戶家庭發放犛牛收購款900餘(yu) 萬(wan) 元。
圖為(wei) 6月2日,淨土牧場郭慶場負責人阿旺多布傑向記者介紹相關(guan) 情況。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他說,牧場2019年和2020年共出欄3000多頭犛牛,每頭銷售額達10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後,純利潤共約200萬(wan) 元至300萬(wan) 元。目前郭慶村參與(yu) 牧場的牧民每戶平均增收約14000元。
阿旺多布傑告訴記者,在科學養(yang) 殖方麵,牧場推廣母牛“一年一胎”繁殖計劃,推進母乳喂養(yang) 計劃,並建立科學標準飼喂菜單。
牧場近年還引進牧草智能化生產(chan) 技術,通過智能溫控、自動微噴澆灌、LED燈光照射等,滿足溫度、濕度、光照、營養(yang) 等條件,讓犛牛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牧草。
記者探訪牧場時看到,許多犛牛在牛圈裏吃草、喝水,還有工作人員在牛圈裏整理牧草。
阿旺多布傑表示,按照牧業(ye) 改革要求,牧場鼓勵解放出的勞動力從(cong) 事二、三產(chan) 業(ye) ,以提高家庭經濟收入。牧場招收了約20名當地民眾(zhong) 在此工作,其中包括像次拉姆這樣的返鄉(xiang) 大學生有四人。
次拉姆2018年從(cong) 湖南懷化職業(ye) 技術學院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來淨土牧場郭慶場工作已約三年,目前擔任行政主管。而她上大學時,在羊八井鎮打工的父母每天帶飯出門,生活很辛苦。
“現在我在牧場工作包吃包住,月收入4500元,除自己留一點外,其餘(yu) 多數寄回家,爸媽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次拉姆告訴記者。
據了解,有些牧民原本自己養(yang) 犛牛,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入股牧場後,除分紅外,在牧場上班者每月收入穩定,有些家庭還買(mai) 了汽車,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次拉姆認為(wei) ,隨著科學育牛工作逐步發展,牧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