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來,這片高山厚土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實現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變化,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而作為(wei) “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裏地區成為(wei) 西藏“換了人間”的重要縮影。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阿裏地區采訪獲悉,當地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已經成為(wei) 引領經濟、推動發展的戰鬥堡壘。2020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完成68.6億(yi) 元,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長13.1%。諸如“牧區改革第一村”、“電子商務第一村”“紅色文化第一村”的打造,正加速當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讓“藏西秘境,天上阿裏”煥發新的生機。
牧區改革釋放增收紅利
搶古村,曾是阿裏改則縣物瑪鄉(xiang) 一個(ge) 普通的牧區村落,如今卻以“牧區改革第一村”聲名鵲起。走進搶古村牧民家,處處可以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參加村集體(ti) 合作社之前,家裏屬於(yu) 無畜戶,不管是現金來源、還是吃的用的,都比較少。入社之後,收入明顯提高了。”2016年就參加合作社的紮西次措,對這幾年生活的變化頗有感觸。紮西次措告訴記者,她和愛人加央參加合作社後,先後參與(yu) 犛牛養(yang) 殖、村商店經營等。“2020年底分紅5萬(wan) 多元,不僅(jin) 有現金分紅,還有畜產(chan) 品分紅!”
說到實惠,此前的貧困村民洛桑也體(ti) 會(hui) 深刻。他說:“牧區改革之前,我一家兩(liang) 口依靠農(nong) 村低保和政府性補助過日子,喝的是清茶,沒有酥油,偶爾在市場上買(mai) 一點‘金麗(li) 瑪’(一種質量較差的酥油),每年隻有兩(liang) 三隻過冬羊,大部分時間靠親(qin) 戚接濟。去年,僅(jin) 酥油就分到50斤,過冬羊分到32隻,分紅和其他現金收入3萬(wan) 多元。”
以改革為(wei) 先導,向改革要動力。為(wei) 推動牧業(ye) 經濟轉型升級,作為(wei) 西藏阿裏地區第一大純牧業(ye) 縣,改則縣於(yu) 2015年在物瑪鄉(xiang) 搶古村開展牧區改革試點工作,整合村中個(ge) 體(ti) 經營場所,組建集體(ti) 經濟合作社,變分散經營為(wei) 集中經營,幫助群眾(zhong) 脫貧致富。
搶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頓珠介紹,合作社收入的82%分紅給社員、8%留作周轉資金。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搶古村群眾(zhong) 年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2020年,搶古村入社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135元,比2016年增長16.13%。
在阿裏地區“牧區改革第一村”取得一定成效後,改則縣積極將成功經驗做法總結宣傳(chuan) 和試點推廣,推動牧區村集體(ti) 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由此,也衍生出改則縣察布鄉(xiang) 多瑪村“聯戶放牧”的牧區生產(chan) 新模式。
多瑪村在“聯戶放牧”項目組建過程中,開展富裕牧民黨(dang) 員和富裕戶牧民群眾(zhong) 主動進行牲畜捐贈、牲畜流轉、草場流轉、無息借畜等牧區改革新模式。如今該項目共有27戶97人參與(yu) ,共有牲畜4810(頭、隻、匹),2020年畜產(chan) 品年收入達38.8萬(wan) 元,人均年底分紅4001元,加之各類牧區政策性補貼,人均年底牧業(ye) 純收入1.05萬(wan) 元至1.4萬(wan) 元之間。
電子商務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入措勤縣門東(dong) 村民族特色產(chan) 品網下體(ti) 驗店,琳琅滿目的羊絨製品、手工製品、藏香等映入眼簾,銷售員德吉旺姆忙著在向現場遊客推介。與(yu) 此同時,在措勤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借助“藏貨通天下——措勤頻道”、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平台,讓更多牧民的手工品“走出去”,打通特色商品的市場銷路。“通過電子商務,我們(men) 讓更多村民編製的手工產(chan) 品賣出了好價(jia) 格。”
據阿雲(yun) 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聯合措勤縣貿易公司為(wei) 措勤縣牧民提供牛羊毛收購服務,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銷售,其中一部門還委托內(nei) 地企業(ye) 進行加工製造成品。據統計,平均每年收購牛羊毛(絨)達150噸左右,實現收購額720萬(wan) 元左右。
在村委會(hui) 有一個(ge) “不同尋常”的村級服務站,1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裏,“黨(dang) 建服務民生 電商促進發展”的標語格外醒目。工作人員正忙著為(wei) 村民提供各種電子商務服務,如日用百貨銷售、話費充值、幫牧民網絡代購、教授網絡操作、特色收集上傳(chuan) 網絡售賣、快件收發、包裹郵寄等。
黨(dang) 員幹部率先實踐電子商務,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資金、人才上給予重點幫扶,幫助更多有想法、想創業(ye) 的人走入電子商務……如今“電子商務第一村”作為(wei) 黨(dang) 建品牌,已經成為(wei) 門東(dong) 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牧區發展的新方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的新選擇。
門東(dong) 村的電商實踐隻是一個(ge) 縮影。措勤縣商務局負責人邊巴次仁告訴記者,措勤縣已經建立了可覆蓋全縣四鄉(xiang) 一鎮的9個(ge) 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和措勤縣民族特色產(chan) 品網下體(ti) 驗館、金紫絨網下體(ti) 驗館、電子商務惠民超市、電子商務交易大廳,鼓勵牧民群眾(zhong) 開設網店、參與(yu) 網購和通過網絡銷售畜產(chan) 品和其他產(chan) 品,形成了有特色的電子商務經濟。
“截至目前,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線下體(ti) 驗店、展銷會(hui) 等平台,累計幫助牧民群眾(zhong) 實現銷售額4730多萬(wan) 元。”
“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和快遞業(ye) 務進農(nong) 牧區,支持龍頭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建立產(chan) 供銷一體(ti) 的農(nong) 畜、手工藝等特色產(chan) 品網上銷售體(ti) 係,拓寬特色產(chan) 品銷售渠道。”措勤縣縣長紮西羅布告訴記者。
紅色資源增添發展動能
羌塘草原海拔4571米處,巍然矗立著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紀念碑。71年前,來自7個(ge) 民族的136名戰士,在黨(dang) 代表李狄三的率領下,克服艱難險阻,率先進入藏北高原紮麻芒堡,在短短一年間,因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等,全連共有63名官兵光榮犧牲。雖然英雄已逝,但這種不怕苦不怕死、為(wei) 國家和人民犧牲一切的 “先遣連精神”卻在高原生根發芽。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le) 桑梓在高原。隻為(wei) 萬(wan) 家能團圓,九天雲(yun) 外有青山。”這是“領導幹部的楷模”、原阿裏地委書(shu) 記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篇。
“有紅色資源可看、有紅色文化可學、有紅色精神可傳(chuan) ”。據了解,為(wei) 了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獨特的紅色資源,阿裏地委組織部積極籌措資金,先後投入3000餘(yu) 萬(wan) 元建成進藏先遣連紀念館、直庫遺址紀念館,維修改造中共阿裏分工委舊址、獅泉河烈士陵園、普蘭(lan) 縣先遣連營地遺址等紅色遺跡,著力打造藏西“精神高地”。未來還將以“藏西先鋒·紅色阿裏”黨(dang) 建品牌為(wei) 契機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遊勝地。
作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和平解放的村莊,先遣鄉(xiang) 紮布村有著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底蘊。1950年8月1日,進藏先遣連從(cong) 新疆於(yu) 田普魯出發,10月30日到達紮麻芒堡,在這裏插上了第一麵五星紅旗。如今,“紅色文化第一村”紮布村正在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讓紅色記憶世代相傳(chuan) ,讓紅色文化帶動區域發展。
改則縣先遣連紅色文化中心、紅色文化學習(xi) 空間、先遣連主題餐廳、紅色文化長廊……《經濟參考報》記者從(cong) 剛剛更新的紅色美麗(li) 鄉(xiang) 村試點村建設計劃表中看到,17個(ge) 項目清晰在列,包括項目建設內(nei) 容及規模、建設周期、資金來源、責任單位等。
“計劃投資7000多萬(wan) 元,目前已基本到位4000多萬(wan) 元。”改則縣委組織部黨(dang) 建辦幹事楊林濤表示,通過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傳(chuan) 承和弘揚紅色文化、依托紅色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可以將革命傳(chuan) 統教育與(yu) 旅遊開發有機結合,深入通過政府組織引導、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和市場有效運作,促進紅色旅遊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