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西藏沙化土地麵積2158.36萬(wan) 公頃,占全區國土麵積的17.9%,居全國第三位,約有240萬(wan) 公頃可治理沙化土地,分布在全區7市(地)74個(ge) 縣(區)。“十三五”時期,西藏認真開展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各類防沙治沙工程13.93萬(wan) 公頃、投資5.23億(yi) 元,超額完成“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
“十三五”時期,自治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圍繞築牢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堅持科學規劃,統籌部署,狠抓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推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地,強化各項保障措施落實,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認真開展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各類防沙治沙工程13.93萬(wan) 公頃、投資5.23億(yi) 元,超額完成“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其中,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防沙治沙工程13.6萬(wan) 公頃、投資4.5億(yi) 元,自治區財政專(zhuan) 項防沙治沙項目2190公頃、投資6450萬(wan) 元。建設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3處,封禁保護麵積近3萬(wan) 公頃、完成投資5138萬(wan) 元。全麵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全區防沙治沙目標任務,取得明顯成效。
自治區林草局荒漠化防治處處長張虎成介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全區沙化土地麵積2158.36萬(wan) 公頃,占全區國土麵積的17.9%,居全國第三位,約有240萬(wan) 公頃可治理沙化土地,分布在全區7市(地)74個(ge) 縣(區)。
在治理體(ti) 係上,總結形成“截沙源、降風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穀防沙治沙技術體(ti) 係,“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緊跟、多措並舉(ju) 集成、實現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流程,推廣示範了草方格、樹枝、礫石、尼龍網沙障等機械固沙措施,喬(qiao) 灌草相結合的生物防風固沙措施,成功引進試驗了一批適生沙生植物,擴繁了一批鄉(xiang) 土治沙樹種,為(wei) 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堅持“防”“治”並舉(ju) ,強化沙區植被保護,落實沙區水資源管理製度和沙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製度、落實單位沙化土地治理責任等防治措施,結合自治區各級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出台的防沙治沙和林草生態保護建設保障措施,全區沙化擴展趨勢逆轉,有效改善了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流域沿岸、拉薩河、獅泉河流域等的生態環境,減輕了風沙、鹽堿、幹旱等危害。
“十三五”時期,自治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統籌兼顧推進防沙治沙工作,通過實施各類工程項目,促進了沙化土地的生態修複,遏製了重點地區沙化擴展趨勢,為(wei)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li) 西藏建設發揮了基礎作用,打下了全區築牢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生態基礎,增強了全社會(hui)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決(jue) 心和信心,有效改善了民生,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hui) 、經濟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