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格達鄉(xiang) 格達村2組的一塊荒地上,2萬(wan) 餘(yu) 棵北京楊、雲(yun) 杉鬆牢牢抓住腳下的沙化土地,隨風搖曳。這些樹有的2米多高,有的僅(jin) 有5厘米高,是索朗羅布用9年多的時間種植出來的。
格達藏語意為(wei) “繁榮”,但在索朗羅布的記憶裏,世代居住的格達村2組並不“繁榮”。他告訴記者:“以前放牧時,隨風而來的黃沙和暴雨衝(chong) 刷帶來的滾滾泥流讓人無處躲藏,沙塵大時,連犛牛都不願意待。”
他一直認為(wei) 這裏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的一樣,“格達鄉(xiang) 種不活樹”。直到有一次前往拉薩的途中,索朗羅布看到拉薩郊區綠樹成蔭,植被茂密,心裏恍然大悟,也是從(cong) 那時開始,種樹的想法開始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2012年3月,索朗羅布拿出3萬(wan) 元買(mai) 了2000棵樹苗準備開始種樹。到了冬季,他發現種下去的樹苗隻存活了兩(liang) 棵,這兩(liang) 棵還是村民種在自家院子裏的。
“遇到大風天氣,小樹苗被連根拔起。種植技術欠缺、日常護理不到位和草原鼠猖獗等原因,樹苗還沒長起來就死了。”索朗羅布回憶初次種樹的經曆,有些心酸和無奈,但他相信,隻要有成活的樹就說明有希望種活樹。
2013年春天,索朗羅布又花費5萬(wan) 元購買(mai) 了3000棵樹苗,同時購買(mai) 了1萬(wan) 餘(yu) 元的鐵絲(si) 網用於(yu) 保護樹根和防護草原鼠啃食樹根。但到了冬天,成活的樹苗依然隻有個(ge) 位數,這個(ge) 結果給了索朗羅布當頭一棒。坐在地頭,看著死掉的樹苗,他陷入了深深的沮喪(sang) 。
經人介紹,索朗羅布開始向當雄縣林草局的專(zhuan) 業(ye) 人員請教種樹和護理方法,了解到種樹進度太慢加上灌溉不到位,影響了樹苗的成活率。2015年春天,索朗羅布貸款40餘(yu) 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台挖掘機,準備修建水渠和挖坑。但此時,村民們(men) 在看到索朗羅布種的樹成活率太低後,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不願再參與(yu) 種樹。
“作為(wei) 家人,我們(men) 支持你。”索朗羅布的母親(qin) 卓瑪央金告訴他,要堅持做自己認為(wei) 對的事情。她還帶著一群老姐妹來支持兒(er) 子的種樹大業(ye) 。不僅(jin) 如此,她們(men) 還帶來了防止草原鼠啃食樹根的土方法,用塑料瓶圍著樹根包一圈,既能防止草原鼠搞破壞,還能節省成本。
2016年,格達鄉(xiang) 人民政府向當雄縣林草局申請了50棵樹苗栽種,最終成活47棵,這給一直以來認為(wei) 格達鄉(xiang) 不適合種樹的村民打了一針“強心劑”。隨後,當雄縣林草局還多次派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前來指導種樹。
“每到春季,看到成活的樹苗綠油油的,我的心情就格外好。”2017年,樹苗的成活率達到80%以上,索朗羅布終於(yu) 露出了笑容。讓他更欣慰的是,村民們(men) 都加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列中來了,種樹不再是一個(ge) 人的事情。
種了樹、成了林,樹下的草皮慢慢恢複了,風沙天氣少了,環境變好了,村民們(men) 參與(yu) 種樹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索朗羅布種樹的信心也更足了。
“每次看到這成片的綠色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這不僅(jin) 是當代人的資源,也是能留給子孫後代的綠色財富。能為(wei) 家鄉(xiang) 和子孫後代種好這片樹林,我覺得很自豪、很光榮。”閑暇時刻,索朗羅布總喜歡來到樹林裏,聆聽鳥叫聲和風吹過樹葉的聲音,聞一聞草木的香氣,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剛開始種樹的歲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