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拉薩綠色生態建設綜述:用綠水青山繪出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1-06-20 08:34: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持續實施“環境立市”戰略,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碧水藍天帶給群眾(zhong) 濃濃的幸福感。

  拉薩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為(wei) 主,由拉薩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負責運行。一期項目於(yu) 2018年5月5日開始全麵接收全市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焚燒、餘(yu) 熱鍋爐發電、煙氣淨化與(yu) 處理等先進成熟的生產(chan) 工藝和技術設備來處理生活垃圾。拉薩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天保說:“生活垃圾經過地磅卸入垃圾池,發酵3至7天後可以入爐燃燒,在爐膛850度至1050度高溫中進行焚燒,徹底分解一些有害物質,產(chan) 生的熱量用於(yu) 發電,燃燒的煙氣進入尾氣處理設備係統,達標後排放。”

  目前,拉薩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兩(liang) 台焚燒爐運行正常,各項環保指數均達到國家標準,項目符合國家發展及科學發展觀要求,體(ti) 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了資源節約與(yu) 環境保護,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的生活生產(chan) 方式。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使生活垃圾實現了減量化、穩定化、衛生化和資源化,垃圾焚燒過程中產(chan) 生的煙氣汙染物與(yu) 飛灰、汙水、噪音均達到並優(you) 於(yu) 各項汙染物排放標準,實現汙染控製最大化,做到了水、土壤、空氣、人文環境‘四不汙染’。”拉薩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張存寬進一步介紹,焚燒發電廠自2018年運行以來,截至今年5月31日,累計接收拉薩市生活垃圾77.07萬(wan) 噸,累計上網電量2億(yi) 多度。

  同樣守護著拉薩碧水藍天的還有拉魯濕地巡護員。

  下午3時左右,陽光正烈。在拉魯濕地一角,巡護員正在往袋子裏裝沙土,用於(yu) 加固濕地圍欄壩,確保雨季時雨水不會(hui) 漫入周邊居民區。一旁的環衛工人將垃圾從(cong) 圍欄上清理下來,不讓任何垃圾進入濕地。

  濕地與(yu) 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係統。2005年7月,國務院批準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為(wei) 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8年,拉薩市委、市政府將管理站升為(wei) 保護區管理局。

  目前,拉魯濕地共有50多名巡護員,他們(men) 守護著“拉薩之肺”。拉魯濕地巡護員強巴說:“因為(wei) 群眾(zhong) 要來參觀,所以現在每天早上都要將步道打掃幹淨,還要加固攔水壩,不然雨下大了,水會(hui) 進入周圍的小區,給居民帶來不便。”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麵積為(wei) 12.2平方公裏,濕地內(nei) 動植物資源豐(feng) 富,在增加濕度、補給氧氣、淨化空氣等方麵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來,拉薩市高度重視拉魯濕地的保護和恢複,先後開展了拉魯濕地一、二、三期保護工作,建立起了比較科學、規範的濕地保護與(yu) 管理體(ti) 係。

  生態環境好不好,最後還是魚和鳥說了算。隨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係統功能得到恢複並逐漸增強,濕地裏的動植物資源越來越豐(feng) 富。

  拉魯濕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尼瑪多吉告訴記者:“動物常見的有裂腹魚類以及裸鯉魚和鰍魚類;鳥類有紅腳鷸、棕頭鷗、白骨頂、潛鴨及黑頸鶴等。從(cong) 2015年在濕地越冬的候鳥有4種6000餘(yu) 隻、常年棲息在濕地的鳥類有21種約5000隻,增加到2019年越冬候鳥6種12000餘(yu) 隻、常年棲息的21種7000餘(yu) 隻。2016年以來,新發現白腰雨燕、綠翅鴨、鸕鶿等在濕地棲息。”

  2019年5月開始,拉魯濕地巡護步道麵向市民試行開放,也是從(cong) 那時候起,每年的4月底至10月底,市民群眾(zhong) 可以在藍天白雲(yun) 下,悠閑地漫步於(yu) 綠樹和風中,欣賞著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今天來拉魯濕地逛了逛,徜徉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讓人身心舒暢。可以看出來,政府在濕地保護這塊做了很多工作。其實不僅(jin) 是拉魯濕地,現在拉薩整體(ti) 的環境都越來越好,越來越宜居,我們(men) 老百姓非常高興(xing) 。”市民米瑪紮西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既非一日之功,又非一己之力。消除“無樹戶”“無樹村”、汙水處理、綠色圍城、垃圾焚燒發電、拉魯濕地保護、拉薩河治理……隨著一項項措施的落地落實,拉薩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市民群眾(zhong) 從(cong) 生態保護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