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林芝市墨脫縣亞東村:舊貌換新顏 搖身變成文明示範村

發布時間: 2021-06-24 08:40:00 來源: 人民網

  雲(yun) 遮霧繞,宛若仙境。走進林芝市墨脫縣亞(ya) 東(dong) 村,就被撲麵而來的溫潤氣候包裹。每天下班,亞(ya) 東(do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次仁旺堆都要到村裏轉轉看看,和村民們(men) 拉拉家常。“我們(men) 村的變化非常大,村兩(liang) 委的工作也越來越好開展了。”

  今年以來,墨脫縣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工作模式,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圍繞助力決(jue) 勝同步小康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提高幹部群眾(zhong) 思想政治素質、提升道德文化素養(yang) 、增強精神動力,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中,墨脫鎮亞(ya) 東(dong) 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會(hui) 工作誌願服務為(wei) 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鄉(xiang) 風文明建設路。


青山綠水環繞中的亞(ya) 東(dong) 村。人民網 李海霞攝

  團結:從(cong) 懶惰散漫到爭(zheng) 當先進

  次仁旺堆見證了家鄉(xiang) 的發展變化,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在他的記憶中,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思想覺悟不夠,村裏大小事都不願意參與(yu) 。“現在的亞(ya) 東(dong) 村是由幾個(ge) 小村子合並而成的,剛開始鄰裏之間矛盾特別多,路上見了不打招呼,村裏開會(hui) 沒人願意來,凝聚力較差。”次仁旺堆說。

  這一切亞(ya) 東(dong) 村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看在眼裏急在心上,要發展,必須要加強凝聚力。就這樣,自2013年開始,亞(ya) 東(dong) 村先從(cong) 黨(dang) 建入手進行大整頓,並結合實際,製定了“1+2+4+x”模式。

  “1代表一個(ge) 正職,2代表兩(liang) 個(ge) 副職,4代表四個(ge) 雙聯戶長,x代表村民若幹。”次仁旺堆介紹,“責任落實到人,大家都要參與(yu) ,黨(dang) 員幹部起帶頭模範作用,讓村民們(men) 樹立主人翁意識。”


雨霧中的亞(ya) 東(dong) 村。人民網 李海霞攝

  同時,村裏製定了很多獎懲措施。“開會(hui) 遲到通報批評,表現好的到年底開大會(hui) 頒獎。誰要是被批評了,臉上也掛不住,都想得獎爭(zheng) 先進。”次仁旺堆說,“我們(men) 還設了家庭衛生、助人為(wei) 樂(le) 、民族團結、重視教育、勤勞致富等各類獎項,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讓他們(men) 有參與(yu) 感、獲得感。”

  漸漸地,村中懶散之風有了好轉。“以前見麵不打招呼,現在其樂(le) 融融;以前開會(hui) 沒人發言,現在都在為(wei) 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


亞(ya) 東(dong)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牆。人民網 李海霞攝

  奮進:從(cong) “等靠要”到勤勞致富

  村民平措原本是一名背夫,年輕時跟著父輩進山。他從(cong) 來沒想過有一天可以卸下沉甸甸的擔子,到城裏去當司機。“以前很苦,賺不了幾個(ge) 錢。現在輕鬆多了,收入也高了。”平措告訴記者。

  “我也算是見證了亞(ya) 東(dong) 村的發展。以前很多村民除了在家睡大覺,喝酒鬧事兒(er) ,啥也不幹。自從(cong) 大家團結起來一心向前,經濟、生活都有了質的轉變。”墨脫縣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侯鵬飛說,“現在大家的精神氣兒(er) 可足了,互相‘攀比’,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搞種植養(yang) 殖賣特產(chan) ,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很多遊客來墨脫總要帶一些土特產(chan) 回去,可亞(ya) 東(dong) 村除了茶葉幾乎沒什麽(me) 其他特產(chan) 。心思活絡的曲珍打起了野薑黃的主意。“遊客們(men) 很喜歡綠色天然的東(dong) 西,我們(men) 村有很多野薑黃,平時沒人采挖,我就想試試看。”曲珍說。沒想到很快就有了收益,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亞(ya) 東(dong) 村婦女在田間勞作。侯鵬飛攝

  嚐到勤勞致富的甜頭後,大家也都積極尋找賺錢的門路,比如水稻收割後,充分利用起來種蔬菜去賣,不再讓地荒著。

  互聯網信息的普及,更是極大地方便了亞(ya) 東(dong) 村村民。“你看,我們(men) 村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便利,有專(zhuan) 門的銷售群,在這裏隨時就能交換信息,進行買(mai) 賣,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出去找門路了。”次仁旺堆說,“以前大家都是等政府給,現在每個(ge) 人都在用勤勞的雙手改變生活。”

  以前的亞(ya) 東(dong) 尋村一年下來,集體(ti) 經濟收入隻有7000元,現在有40多萬(wan) ,而且還在以每年十幾萬(wan) 的速度增長,村民們(men) 的收入和幸福感都在成倍增加。


亞(ya) 東(dong) 村村民通過微信群銷售土特產(chan) 。人民網 李海霞攝

  文明:從(cong) “富口袋”到“富腦袋”

  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一環,鄉(xiang) 村文明建設是農(nong) 牧民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幸福感的需要。口袋富起來了,腦袋也要富起來,如今的亞(ya) 東(dong) 村老百姓,更注重精神文化追求。

  “我們(men) 多方麵了解,發現村中婦女們(men) 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度非常高,都希望能有個(ge) 識字學習(xi) 的地方,村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了婦女識字班。”亞(ya) 東(dong) 村婦女主任央前拉姆說,“隨著來墨脫的遊客增多,村民外出機會(hui) 增加,識字顯得尤為(wei) 重要,能極大地方便大家的生產(chan) 生活。”

  “小時候因為(wei) 家庭條件的原因,沒有讀什麽(me) 書(shu) 。”今年49歲的紮西梅朵,自從(cong) 村裏開設識字班,就成了最積極的那個(ge) 。

  “我現在認識300多個(ge) 漢字,能當翻譯了。”幫助村裏不識字的村民翻譯,讓紮西梅朵成就感滿滿。


紮西梅朵在認真寫(xie) 字。人民網 李海霞攝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推進,亞(ya) 東(dong) 村還聯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返鄉(xiang) 大學生、老黨(dang) 員老幹部等群體(ti) ,組建了形式多樣的誌願服務隊。“我們(men) 也不能落後。”村民朗傑笑著說。在誌願服務隊的幫助下,他和村裏其他男子一起學習(xi) 水電修理等技能,誰家有需要,就義(yi) 務上門幫忙。

  以前,亞(ya) 東(dong) 村的老人待在家閉門不出,不愛交流。現在隨著文化廣場的修建,也都願意出來跳跳廣場舞,精神狀態好了很多。“最近老人們(men) 還忙著準備文藝節目,為(wei) 建黨(dang) 100周年獻禮。”次仁旺堆說。娛樂(le) 文化活動已成為(wei) 亞(ya) 東(dong) 村村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亞(ya) 東(dong) 村在林芝市文藝比賽中獲獎。侯鵬飛攝

  在亞(ya) 東(dong)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園地,還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輔導課後作業(ye) 、教畫畫……“下了課,孩子們(men) 喜歡到村委會(hui) 來,拓展知識。”侯鵬飛說,“家長也更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錢了。”


亞(ya) 東(dong) 村設立紅領巾學習(xi) 驛站。人民網 李海霞攝

  以前提起亞(ya) 東(dong) 村,大家直搖頭擺手大歎氣,而今再走進亞(ya) 東(dong) 村,人人豎起拇指誇讚。從(cong) “富口袋”到“富腦袋”,亞(ya) 東(dong) 村老百姓齊心協力,讓家鄉(xiang) 變成了墨脫縣遠近聞名的文明示範村。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