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阿裏地區措勤縣曲洛鄉賽馬文化節見聞:沸騰的曲洛

發布時間:2021-07-08 09:13: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1.jpg
圖為(wei) 西藏阿裏地區措勤縣曲洛鄉(xiang) 賽馬文化節工作人員合影。邊瓊 攝

  6月18日,西藏阿裏地區措勤縣曲洛鄉(xiang) 。

  66歲的格桑旦達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節日盛裝。他對著鏡子照了照,匆匆吃完一碗糌粑,就急忙趕到曲洛村賽馬場,選了一個(ge) 好位置,坐著等待賽馬決(jue) 賽開始。

  “嗚嗚嗚……”賽馬場上,看著選手騎馬衝(chong) 出,格桑旦達像年輕人一樣,站起來歡呼,加油!

  格桑旦達與(yu) 馬打了一輩子的交道。30多年前,他是曲洛鄉(xiang) 的一名“馬夫”,幫鄉(xiang) 裏養(yang) 了20多匹馬。上世紀90年代後,鄉(xiang) 政府有了汽車,他“轉崗”在鄉(xiang) 裏幫著幹後勤工作。如今,他依然愛看策馬奔騰。

  賽馬是曲洛的一件盛事,就像過年一樣熱鬧。記者采訪了很多老人,誰也說不清楚曲洛賽馬節是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的。在西藏,馬匹作為(wei) 交通工具的時代早已成為(wei) 過去。如今,賽馬節更多承擔著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功能。

  在現場,記者看到,“百年奮鬥路,啟航新征程”的宣傳(chuan) 牌格外醒目。曲洛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尼瑪次仁介紹:“賽馬文化節已經舉(ju) 行了十四屆,今年恰逢建黨(dang) 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讓這一屆賽馬文化節更加充滿了節日的味道。”

  據了解,除了曲洛鄉(xiang) 的赤瑪、雄瑪、曲洛、尼雄四個(ge) 村2000多名群眾(zhong) 外,周邊六七十公裏之外措勤鎮、江讓鄉(xiang) 的牧民們(men) 也騎著自家價(jia) 值十餘(yu) 萬(wan) 的賽馬、開著自家的汽車趕來參加文化節活動。記者看到,賽馬場外一片開闊地帶停放著上百輛牧民的私家車,其中大部分都是越野車,不乏有幾十萬(wan) 的高檔車。老人、小夥(huo) 、婦女、孩童,全都穿著節日盛裝。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牧民,他們(men) 的服飾,有的價(jia) 格超過萬(wan) 元。文化節儼(yan) 然成了牧民“炫富”的平台。

  “群眾(zhong)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過去大家是走路或騎馬來參加賽馬節,現在都是開著車來的。”曲洛鄉(xiang) 政法委員白瑪說。

  說話間,人群中一陣歡呼。伴隨著塵土,一匹棕色的馬衝(chong) 過終點,興(xing) 奮地嘶鳴著,騎手拽著韁繩勒馬停下。幾十名群眾(zhong) 歡呼著爭(zheng) 相奔向馬匹,把哈達獻在馬背上。騎手笑著,舉(ju) 著第一名的牌子,隨著馬步一頓一頓,臉上寫(xie) 滿了自豪。

  最高興(xing) 的還是牧民旺多。他養(yang) 的三匹馬,包攬比賽前三名。“這三匹馬都會(hui) 升值,得過獎的馬都能賣出好價(jia) 錢。”他開心地說。

  曲洛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尼瑪次仁和鄉(xiang) 幹部們(men) 成了文化節最忙碌的人。早在文化節開始前,這位剛剛上任的年輕書(shu) 記和鄉(xiang) 幹部們(men) 就一起琢磨著,如何賦予傳(chuan) 統節日新的內(nei) 涵。

  為(wei) 此,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放出“大招”:把文化節與(yu) 慶祝建黨(dang) 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結合起來,讓群眾(zhong) 切實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堅定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信心決(jue) 心。

  文化節持續了四天。縣文工團表演節目,各村和鄉(xiang) 小學的隊伍同台競技;拔河、抱沙袋和短跑等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輪番上演……比賽,像紮日南木錯的浪花一樣,一波波地把氣氛推到高潮。“吸引人氣最關(guan) 鍵。”尼瑪次仁說。

  趁著群眾(zhong) 的熱乎勁,尼瑪次仁帶著四個(ge) 村的8位宣講員,開展慶祝建黨(dang) 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演講比賽,把活動推向新的高潮。演講深入淺出,群眾(zhong) 被詼諧話語、生動的金句深深吸引。尼瑪次仁說:“不能空洞地宣講,一定要講到大家心裏,讓群眾(zhong) 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為(wei) 此,鄉(xiang) 幹部們(men) 拿著宣傳(chuan) 單,結合黨(dang) 史案例,一邊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一邊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一場賽馬節,成為(wei) 一個(ge) 平台,產(chan) 生了沸騰效應:既是一個(ge) 熱鬧的傳(chuan) 統節日,也是一個(ge) 走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舞台。

  而賽場外,同樣是一個(ge) 沸騰世界。臨(lin) 時搭起的72頂帳篷,有53頂是用來進行物品交流的,有帳篷茶館,有帳篷商店,民族服裝、日用百貨、兒(er) 童玩具……一應俱全,趕集的群眾(zhong) 摩肩接踵。

  “生意特別好,賣得最好的是民族服裝。”一位經營服裝的牧民次珠告訴記者,“借著黨(dang) 的富民好政策,今年又是大慶之年,購買(mai) 民族服飾的牧民比往年多了好多。”

  “曲洛鄉(xiang) 是純牧業(ye) 鄉(xiang) ,2019年就整鄉(xiang) 脫貧了”,曲洛鄉(xiang) 人大主席索朗次仁給記者算著致富賬:曲洛鄉(xiang) 781戶2865人,去年人均收入達1.4萬(wan) 元,其中牧業(ye) 收入占到40%以上。如今借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東(dong) 風,曲洛以尼雄村為(wei) 試點,進行聯戶放牧改革——把村民的牛羊集中起來,雇用村民進行放牧,讓更多的勞動力從(cong) 放牧中解放出來。“其中80位牧民在外務工,有季節性務工的,有開商店的,有辦茶館的。保守估計,僅(jin) 這一項改革,就讓這80位村民至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索朗次仁說。

  牧業(ye) 改革成效初顯,鄉(xiang) 幹部們(men) 並沒有就此滿足。索朗次仁介紹說,尼雄村的達貝錯盛產(chan) 鹵蟲,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該村組織村民對鹵蟲有序開發,群眾(zhong) 打撈一斤鹵蟲勞務收入在10元左右,有的村民僅(jin) 打撈鹵蟲年收入就達到兩(liang) 三萬(wan) 元,而村集體(ti) 也增加了100多萬(wan) 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曲洛鄉(xiang) 還開辦了畜產(chan) 品加工廠、民族服裝廠,大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集體(ti) 和村民收入直線上升。

  沸騰的曲洛,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縮影。

  (阿裏報道組 措勤縣廣播電視台記者 邊瓊 采訪組成員 廖嘉興(xing) 章正 紮西白瑪 楊軍(jun) 錄 葉飛 譚瑞華 劉凡 宋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