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隅縣竹瓦根鎮,各村各戶開展入戶調查、精準識別貧困戶、核定貧困戶信息、廣泛收集各村基礎設施短板信息、探索各村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一項項工作中都能看到餘(yu) 國霞身影。恪盡職守、兢兢業(ye) 業(ye) ,是許多人對餘(yu) 國霞的評價(jia) 。
自2015年參加工作以來,餘(yu) 國霞一直紮根基層,擔任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扶貧專(zhuan) 幹一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追求進步,敢於(yu) 創新、忠於(yu) 職守、勤奮工作,在全鎮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得到了領導、同事和廣大群眾(zhong) 的認可。
真扶貧、扶真貧,讓困難群眾(zhong) 明明白白享受政策,是扶貧幹部肩負的重要使命。餘(yu) 國霞告訴記者:“作為(wei) 一名扶貧專(zhuan) 幹,我必須更好地理解國家扶貧政策、掌握好區市縣各級部署要求、開展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把黨(dang) 的聲音傳(chuan) 遞下去,把黨(dang) 的扶貧政策落實下去。”一直以來,對於(yu) 黨(dang) 中央和區市縣製定出台的各項扶貧政策,餘(yu) 國霞都會(hui) 及時學習(xi) 領會(hui) ,做政策明白人。
在重視理論學習(xi) 的同時,餘(yu) 國霞不斷學習(xi) 業(ye) 務知識,對於(yu)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會(hui) 虛心向領導和同事請教;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努力了解群眾(zhong) 需求,提高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的能力;工作中處理文件和表格時,也會(hui) 不斷摸索,掌握方法,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在去日東(dong) 片區下村時,車程長達6小時,路上吃飯不方便就用饅頭、方便麵充饑,暈車頭痛等不適感時常伴隨著餘(yu) 國霞。麵對如此艱苦的條件,餘(yu) 國霞卻笑著說:“工作雖苦,但看到老百姓臉上的笑容,看到他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好,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腳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5年來,餘(yu) 國霞扶貧足跡遍踏14個(ge) 行政村的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餘(yu) 國霞說:“作為(wei) 一名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有困難就一定不能繞著走。”
因為(wei) 氣候原因,到了冬天,曲瓦村的老百姓吃不到新鮮的蔬菜,為(wei) 了解決(jue) 曲瓦村群眾(zhong) 冬季吃蔬菜的問題,餘(yu) 國霞積極給曲瓦村上報了溫室大棚的項目。“當項目完工後,再去看時,看到老百姓在裏麵隻種了青稞,我心裏特別難過。”於(yu) 是,餘(yu) 國霞決(jue) 定結合那邊的氣候,去買(mai) 一點菜種子,但又擔心群眾(zhong) 不知道如何進行蔬菜種植,餘(yu) 國霞就通過網絡和書(shu) 籍自學種植技術,然後在蔬菜大棚裏一戶一戶手把手教。現在曲瓦村的群眾(zhong) 旺秋不僅(jin) 自己學會(hui) 了蔬菜種植技術,還能教村裏其他人。
雄久村四郎次仁的孩子迪迪考上了大學,本來是一件高興(xing) 的事情,但一家人卻為(wei) 孩子的學費發起了愁。餘(yu) 國霞在了解情況後,她向四郎次仁一家講解了大學教育扶貧有關(guan) 政策,並積極聯絡非公經濟組織進行資助,幫迪迪圓了大學夢。
“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老百姓親(qin) 切地跟我打招呼時,不由得會(hui) 心中一暖,我明白隻有得到群眾(zhong) 認可才算是真正地做好了工作。”餘(yu) 國霞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