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員前往結則茶卡。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20日下午順利抵達其本次科考行程第三個(ge) 考察點——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海拔逾4500米的結則茶卡,在這個(ge) 高原湖泊岸邊“安營紮寨”,準備開展該湖泊的長岩芯、沉積物采樣等科考工作。
科考隊員在結則茶卡科考。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科考分隊甫一抵達結則茶卡岸邊,科考隊員們(men) 便分工協作忙碌起來,從(cong) 卡車上卸下科考設備和物資,搭建好約20平方米帳篷,啟動攜帶發電機,布置移動簡易灶台,迅速建立起結則茶卡科考工作生活大本營。
科考隊員前往結則茶卡前合影。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隨後,科考隊員開始組裝湖泊鑽探平台、充氣快艇和采樣鑽探工具等,並進行相關(guan) 科考設備調試及安全檢查工作。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孫喆博士介紹說,此次搭建的湖泊鑽探平台主要目標是鑽探獲取結則茶卡萬(wan) 年以來的湖泊長岩芯進行研究。該平台主要由氣囊、平台和活塞鑽三部分組成,其中,4隻氣囊用於(yu) 湖麵浮動支撐平台;平台長3.6米、寬3米,可容納6至8名科考隊員同時在湖上協作進行作業(ye) ;活塞鑽可利用平台搭載的三角支架,鑽探數十米深湖底的沉積物樣品,用於(yu) 科學研究。
當晚,二次青藏科考“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開啟拉薩出發以來的首次露營,在空曠的結則茶卡岸邊,11名科考隊員擠在20平方米帳篷內(nei) 抵足而眠,另有6名科考隊員在卡車車廂內(nei) 同居一室,卡車司機劉華則因獨居駕駛室而被科考隊員們(men) 戲稱為(wei) “豪華單間”。
作為(wei) 本次科考分隊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侯居峙研究員不僅(jin) 要操心科考課題設計、科研規劃等業(ye) 務內(nei) 容,而且對包括露營在內(nei) 的科考行程中工作生活方方麵麵都要兼顧並考慮周全。他當晚和10名科考隊員一起擠住於(yu) 帳篷內(nei) ,仔細安全檢查後最後一個(ge) 休息,翌日清晨又是第一個(ge) 起床。
21日,科考分隊9名隊員按計劃以充氣快艇推送湖泊鑽探平台前往結則茶卡湖中心位置,距離岸邊約5公裏,實地調查水深、水流等水文信息,並克服風高浪急等困難,進行多輪試鑽探作業(ye) ,發現試鑽探區域湖底鹽質結晶物非常堅硬,沉積物非常容易脫落,需要對鑽探工具進行改裝才能完成鑽探工作。至當日傍晚,湖麵風浪越來越大,科考分隊決(jue) 定返航湖岸大本營,改裝采樣工具,並商討22日結則茶卡科考作業(ye) 對策和實施計劃。
科考隊員、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研究生冀克家認為(wei) ,青藏高原野外科考工作會(hui) 遇到很未知的困難,對年輕科研人員來說,“遇到問題解決(jue) 問題,才能得到成長”。
據了解,結則茶卡是科考分隊本次行程中最重要的考察點之一。該高原湖泊為(wei) 鹽水湖,它位於(yu) 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東(dong) 汝鄉(xiang) 東(dong) 汝村、多瑪鄉(xiang) 多瑪村分界處,據當地湖長公示牌介紹,結則茶卡由大小5條河流匯集而成,湖麵海拔4793米,麵積112平方公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