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2日從(cong)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獲悉,《西藏石窟寺專(zhuan) 項調查報告》通過專(zhuan) 家驗收,共調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77處,初步確立了石窟寺興(xing) 起、發展、繁榮的時代鏈條。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何偉(wei) 說,此項調查工作完成了65萬(wan) 餘(yu) 字的《西藏石窟寺專(zhuan) 項調查報告》和277處遺跡點的調查和各點報告,為(wei) 西藏文物保護事業(ye) 的發展規劃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資料。
據悉,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成立西藏石窟寺專(zhuan) 項調查小組後,於(yu) 2020年12月啟動調查,由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牽頭,西藏各市地、縣區文物部門140餘(yu) 人共同參與(yu) ,耗時280天。
此次共調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77處,其中石窟寺65處、摩崖造像212處。除那曲、林芝以外,西藏其他5市地均有分布,其中又以阿裏發現的石窟數量最多,且研究也最多。
此次專(zhuan) 項調查基本確立了西藏石窟寺興(xing) 起於(yu) 7世紀-8世紀、發展於(yu) 11世紀-13世紀、繁榮於(yu) 14世紀後的時代鏈條。
何偉(wei) 表示,鑒於(yu) 西藏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分布、研究現狀,近五年西藏計劃對西、中、東(dong) 部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展開考古調查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點進行數字化掃描、影像記錄、清理發掘,全麵、係統地建設西藏石窟寺及石刻的文獻檔案。在製定好相關(guan) 標準的基礎上,梳理區域文化麵貌,進而構建吐蕃時期至後弘期以來西藏社會(hui) 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發展脈絡,以及與(yu) 周邊交流交往交融的曆史過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