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巴吉村寬闊平坦的村道上,一棟棟白牆紅頂的藏式小樓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向遠眺去,雨中雲(yun) 霧繚繞的遠山仿佛一幅山水畫。
(巴吉村一角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巴吉村隸屬於(yu)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距林芝市城郊僅(jin) 1公裏,整村分布於(yu) 318國道沿線,耕地麵積1056畝(mu) ,林地麵積83751畝(mu) ,草場麵積75115畝(mu) ,是八一鎮最大的行政村,全村現有農(nong) 牧民101戶476人。
近年來,巴吉村在黨(dang) 的領導下,通過黨(dang) 支部及全體(ti) 村民的共同努力,壯大集體(ti) 經濟,增加農(nong) 民收入,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3706.63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7萬(wan) 元,村集體(ti) 資產(chan) 評估價(jia) 值達到10億(yi) 元。
“如今我們(men) 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5歲的達龍老人曾任巴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親(qin) 眼見證了新舊西藏的“兩(liang) 重天”。
“西藏還沒解放的時候,我的爸媽都是奴隸,如果不聽地主的話就要被打被罵,那不是人過的生活。”達龍回憶起兒(er) 時的巴吉村:房屋低矮破舊,道路坑坑窪窪。而他吃了上頓沒下頓,因為(wei) 家裏窮穿不上鞋子,隻能打光腳走路,那時候的圍牆上都是刺,有時候刺掉到地上,把腳紮得生疼。
(達龍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達龍一家的生活終於(yu) 出現了曙光。“解放後,有了自由,有了權利,有了幸福生活,有了一切。”從(cong) 那時起,達龍的人生也開始發生轉變。
1975年達龍退伍後,回到巴吉村做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領大家發展經濟,並且把賺到的錢集結起來買(mai) 了拖拉機。有了拖拉機之後,糧食畝(mu) 產(chan) 從(cong) 300斤達到了700斤以上。
此後的幾十年裏,巴吉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真正做到了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據介紹,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位於(yu) 巴吉村轄區內(nei) ,村“兩(liang) 委”借助景區地理優(you) 勢建立旅遊商圈,鼓勵村民參與(yu) 到旅遊服務業(ye) 當中,辦起了總投資200萬(wan) 元的土特產(chan) 一條街,目前設有攤位60個(ge) ,全村戶戶參與(yu) ,2020年戶均年收入2萬(wan) 元,土地價(jia) 值及地上附屬物價(jia) 值1000萬(wan) 元左右。
除了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巴吉村還努力實現生態美村。“過去我們(men) 村很落後,環境也很差,現在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房子,衛生條件得到了改善。”達龍說。漫步在巴吉村,青磚、挑簷、吉祥八寶圖,隨處可見的藏式小樓透著殷實。
2015年巴吉村啟動“美麗(li) 鄉(xiang) 村 幸福家園”項目,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實施完成家庭改廁工程,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與(yu) 此同時,村黨(dang) 支部還緊緊依托拉林高等級公路、米林機場快速通道等項目,拉動村建材產(chan) 業(ye) 的發展,結合實際拓寬致富渠道。
(巴吉村實現生態美村)
談起如今的新生活,達龍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等過了三四年,你們(men) 再來巴吉村看看,到時候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