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藏,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並就西藏生態保護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諄諄囑托,充分顯示了總書(shu) 記對於(yu) 地球第三極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
在這片神奇壯美的土地上,人們(men) 怎樣與(yu) 自然和諧相處?今後應如何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守護好這裏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我們(men) 從(cong) 總書(shu) 記此次考察行程中選取五個(ge) 地點,請來相關(guan) 工作者為(wei) 您講述生態故事,並請專(zhuan) 家深入闡釋、提出建言。
近期,藏北草原氣候溫暖,西藏班戈縣青龍鄉(xiang) 牧民在草原上做遊戲。新華社發
做好水文章 讓濕地滋潤幸福生活
講述人:西藏林芝市水利局正高級工程師、廣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 顧立忠
雅尼濕地,一個(ge) 典型的高原河流型濕地,位於(yu)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和巴宜區境內(nei) 的雅魯藏布江與(yu) 尼洋河交匯處,河麵海拔2920米,總麵積8738公頃,距離市區大概25公裏。
就在幾天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尼洋河大橋,遠眺雅尼濕地,聽取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情況,並作出殷殷囑托,這讓我們(men) 感到守護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責任重大。
幾隻水鳥在西藏拉薩的拉魯濕地嬉戲。新華社發
尼洋河流域是生態環境優(you) 良區,水生態初始狀態較好,但同時也是生態環境脆弱和敏感區。一方麵,水量變化大,枯水期流量隻有70~80立方米每秒,洪水期可達到3500~3600立方米每秒,給草皮草甸的保護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根據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部門研究,高原上幾厘米厚的草皮草甸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形成。為(wei) 有效防止濕地萎縮,我們(men) 采用生態護岸的方式對岸坡進行防護,不影響濕地的生態功能;另一方麵,濕地上遊城區段處於(yu) 河穀之中,風大,枯水期灘塗裸露嚴(yan) 重,漫天灰塵,影響百姓生活。我們(men) 從(cong) 人水和諧角度,用好保護和利用的辯證法,努力加強水資源保護、做好水生態修複工作。
以前的尼洋河,沒有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供需與(yu) 生態環境保護麵臨(lin) 較大壓力。2018年底,我們(men) 啟動了流域綜合規劃編製工作,目前已完成所有審查,正待政府批準。2021年6月,我們(men) 又完成了尼洋河生態流量(水量)保障實施方案的製定,為(wei) 尼洋河流域和雅尼濕地的水安全提供了支撐保障。
現在,我們(men) 正以河湖長製為(wei) 抓手,積極推行“河湖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製,與(yu) 各成員單位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我們(men) 還清查排汙口,進行地毯式的垃圾清理,為(wei) 濕地內(nei) 水生態、水環境保駕護航。
如今,雅尼濕地水波瀲灩,草木蔥蘢。我們(men) 會(hui) 繼續做好水文章,讓濕地美景滋潤幸福生活。
用好規劃之“筆”,繪出城市新圖
講述人:西藏林芝市自然資源局四級調研員 樊紅亮
林芝素有“雪域江南、人間淨地”之美譽,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而形成了奇麗(li) 的自然景觀。
從(cong) 1997年7月參加工作算起,24年來,我親(qin) 眼見證了林芝生態得到全麵保護,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6年城區麵積僅(jin) 有1.19平方公裏,城區人口1.2萬(wan) 人,今天全市建成區麵積15.5平方公裏,中心城區人口6.7萬(wan) 人。如今,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生活汙水、垃圾處理率均達到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7.92%,人均綠地麵積23.16平方米。林芝就像一顆明珠一樣鑲嵌在森林裏,使得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環境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牽引這些變化的,正是我們(men) 手中的“筆”劃出的“線”。如何處理好保護與(yu) 開發的關(guan) 係,統籌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在工作中,我們(men) 意識到,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個(ge) 硬杠杠,是科學規劃的坐標係,要以強有力的措施將城市規劃的剛性約束執行到位。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樹木蔥鬱。新華社發
循著這樣的思路,2018年林芝市生態紅線劃定保護區麵積占市域國土麵積比例為(wei) 72.83%,其中,禁止開發區等各類保護地麵積占市域國土麵積比例為(wei) 27.98%;2021年5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的初步成果顯示,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市域國土麵積79%,增加了6.17%,特別是我市墨脫縣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縣域麵積達95.63%。
城市規劃建設這張答卷分數如何,百姓最有發言權。如今,一幅幸福林芝、繁榮林芝、綠色林芝、美麗(li) 林芝、和諧林芝相映生輝的圖景正鋪展開來。我們(men) 也正在抓緊編製《林芝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0—2035年)》,建立能用、管用、好用的國土空間規劃管控機製,實現一張圖規劃、一個(ge) 平台監管,構建新時代林芝市國土空間新格局。
辦好“綠色銀行”,“存”住綠水青山
講述人: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綠色銀行”管理員 益西曲珍
我今年26歲,是去年剛到嘎拉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現在主要負責“綠色銀行”管理工作。
在村裏辦“綠色銀行”,源於(yu) 我的一次探訪。我的一個(ge) 朋友在工布江達縣,他們(men) 村裏開了一家“綠色銀行”,我去參觀時發現這個(ge) 製度非常契合嘎拉村的情況。我們(men) 村在318國道上,一年四季遊客特別多。尤其是每年的桃花季,人流大,垃圾也多,很多遊客喝完瓶裝水隨手就把瓶子扔了。回來後,我就找主任和書(shu) 記匯報了情況,大家都覺得這個(ge) 製度值得推廣,於(yu) 是從(cong) 去年年底開始籌備,今年年初開始運營。
以前我們(men) 要組織群眾(zhong) 掃垃圾,但由於(yu) 大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每次組織起來都很難。“綠色銀行”開辦後,村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自己去撿可回收垃圾,拿到“綠色銀行”來兌(dui) 換積分。我們(men) 根據不同的垃圾類別進行分類稱重,按照對應標準計算積分,兌(dui) 換各種商品,提高大家參與(yu) 環保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綠色銀行”很受歡迎。村民聰吉,4月30日拿來了易拉罐、紙板、玻璃瓶、飲料瓶,一次性獲得積分25000多分,兌(dui) 換了方便麵、牙膏、水瓶、垃圾袋等生活用品,賬上還剩下500多積分。遊客過來旅遊的時候,我們(men) 也會(hui) 告訴他們(men) 有這樣一個(ge) “綠色銀行”,請他們(men) 不要亂(luan) 扔垃圾。
如今,身邊的環境實實在在變好了。前幾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村了解“綠色銀行”兌(dui) 換商店情況,村民們(men) 都很興(xing) 奮。我也會(hui) 以此為(wei) 激勵,辦好“綠色銀行”,“存”住這裏的綠水青山、美好風光。
“綠色銀行”咋運作,一起來看看
在工布公園,感受幸福生活的模樣
講述人:西藏林芝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城市建設科科長 陳芳英
林芝古稱“工布”,是峽穀的意思。工布公園是西藏占地麵積最大、樹種最豐(feng) 富、功能最齊全的城市中央公園。
工布公園總占地麵積約68萬(wan) 平方米。這裏之前是一片防風林,每年春夏之際,楊絮隨風飄散,影響市民健康;由於(yu) 建設年代較久,一些地方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人們(men) 對休閑娛樂(le) 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現有場地很難滿足。於(yu) 是,在確保原有綠地“公共功能基本不變、濕地功能不變、生態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我們(men) 對城市綠地進行提升改造,建設了集兒(er) 童公園、生態公園和工布商業(ye) 街三大功能區於(yu) 一身的工布公園。
建設者們(men) 主動加班加點,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盡量往前趕工期,因為(wei) 早一天建成,市民就能早一天享受到舒適。目前公園已投入使用。去年六一兒(er) 童節,兒(er) 童公園試開園,邀請林芝市民和廣大遊客參觀體(ti) 驗。一位小朋友興(xing) 奮地說:“在林芝也能坐上像成都一樣的過山車,太高興(xing) 啦!”
以前,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家長們(men) 隻能帶著孩子去河邊玩沙子。現在,這座現代化公園裏,孩子們(men) 的歡聲笑語一陣連著一陣,家長們(men) 臉上也綻開了笑容。
在生態公園,人們(men) 可以體(ti) 驗工布民俗、感受林芝城市文化。在工布廣場上,有一座主題雕塑——畢秀之子。“畢秀”是響箭的藏語音譯。工布響箭有著1600多年曆史,被列入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是工布地區慶祝豐(feng) 收、迎接新年等重要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競技娛樂(le) 。射響箭的人物雕像直觀呈現了這座城市的英雄氣概,也讓遊客們(men) 感受到一種文化傳(chuan) 承。目前,工布商業(ye) 街還在建設中,我們(men) 會(hui) 充分借鑒林芝傳(chuan) 統建築結構肌理和建築色彩,打造一條具有林芝韻味的商業(ye) 街巷,讓它成為(wei) 廣大市民和遊客的新打卡地。
現在,每當夜幕降臨(lin) ,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走,去公園散散步”。我想,這就是幸福生活的模樣。
沿拉林鐵路,看千裏綠色長廊
講述人:西藏鐵路建設有限公司環保工程師 王玉民
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從(cong) 設計到施工,我們(men) 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從(cong) 規劃設計源頭、施工過程控製、生態恢複等各環節全過程入手,做好全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拉林鐵路沿線處於(yu) 高原高寒地區,生態十分脆弱。項目開工前,西藏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原拉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委托設計單位完成了環境敏感區行政許可、環評批複、水保方案批複等前置條件辦理,確保開工建設依法合規。為(wei) 提升建設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意識,公司建立了“共性問題統一培訓、個(ge) 性問題單獨講解、施工單位逐級培訓”的全新培訓模式。我們(men) 還組織編製了《施工期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手冊(ce) 》《沿線野生動植物圖譜》等各類培訓教材,印發至參建單位,給他們(men) 提供參考和指導。
6月25日,全長435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的拉林鐵路建成通車。圖為(wei) 6月16日,試運行的複興(xing) 號列車在拉林鐵路上行駛。新華社發
開工以來,全線6000餘(yu) 人次參加了公司組織的環保培訓,8900餘(yu) 人次參加了各參建單位自行組織的環保培訓,實現了環保培訓全覆蓋,為(wei) 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打下了堅實基礎。
拉林鐵路沿線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古樹名木等,環境敏感點較多,給臨(lin) 建選址帶來極大困難。通過優(you) 化臨(lin) 時工程布局,嚴(yan) 格落實“保護優(you) 先、少占土地、表土剝離”原則,臨(lin) 時工程占地比環評階段評估數量減少約35%,對拉林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拉林鐵路的建成結束了藏東(dong) 南地區不通火車的曆史,大大縮短了往返於(yu) 拉薩、山南、林芝之間的通行時間,對更好服務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回想起建設過程,不僅(jin) 僅(jin) 是修建一條鐵路這麽(me) 簡單,更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大檢驗。
如今,拉林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旅客沿途不僅(jin) 能欣賞到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還能坐看綿延數千裏的綠色長廊。看著拉林鐵路上飛馳的高原“綠巨人”,我們(men) 心裏別提多高興(xing) 了。(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尕瑪多吉、趙斌藝、王斯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