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探訪巴吉村:脫貧後的新生活,像青稞酒一樣甜

發布時間: 2021-07-31 10:05:00 來源: 人民網-西藏頻道

  7月的林芝,群山翠綠,風光旖旎。

  坐落於(yu) 此的巴吉村,是西藏林芝第一個(ge) “運輸村”,也是整個(ge) 西藏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巴吉村村貌。 巴宜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村道整潔平坦,藏式小樓特色十足,家家戶戶飄出花香果香……走進巴吉村,殷實富足的氣息隨處可見。沿著村道一路向裏,看到一棟紅瓦黃牆的二層小樓,門口的牌子上寫(xie) 著“光榮之家”,這就是達龍老人的家。


達龍老人的家。人民網 次仁羅布攝


達龍老人。人民網 曾帆攝

  達龍,75歲,曾是巴吉村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新舊西藏的見證人。“矮矮的房子,很破,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路也是坑坑窪窪的,一下雨根本沒法走。窮人們(men) 沒有鞋穿,都是光腳走路,腳經常被紮破。”在老人的記憶裏,曾經的巴吉村,是十裏八鄉(xiang) 出了名的“窮窩窩”。吃不飽,穿不暖,病了沒地兒(er) 看,讀書(shu) 沒人教……窮日子啥時候才到頭?鄉(xiang) 親(qin) 們(men) 想都不敢想。

  命運的轉折,要從(cong) 1951年說起。當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車;1959年,民主改革終結了封建農(nong) 奴製,巴吉人民和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一起,迎來了新生活。

  隨著自由的到來,村民們(men) 求奮鬥的心氣也更高了,“如何讓小日子過成好日子”成了大家共同的奔頭。


巴吉村全貌。西藏自治區網信辦供圖

  背靠比日山,前傍尼洋河,318國道貫穿其中;全村耕地麵積1056畝(mu) ,林地麵積83751畝(mu) ,草場麵積75115畝(mu) ……大自然給巴吉村留下了壯美的風景,也給百姓的生產(chan) 生活帶來了天然的優(you) 勢。

  20世紀80年代初期,乘著改革的春風,巴吉村村民利用交通便利優(you) 勢,開始搞起了運輸。到90年代中期,村裏跑運輸的人越來越多,車型也由過去的老“解放牌”換成了新“東(dong) 風牌”,“運輸村”的名號,讓巴吉村闖進了大眾(zhong) 視線。

  打破以前的生產(chan) 格局,生產(chan) 方式日趨多元,產(chan) 業(ye) 不斷優(you) 化升級,發展體(ti) 現在巴吉村前進的每一步。

  掘到“第一桶金”後,村民們(men) 並沒有因此停下前進的步伐。進入90年代後期,在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全村又開始通過土地承包流轉的方式,吸引外地人員到村辦廠、搞種養(yang) 殖,進一步拓寬了群眾(zhong) 經濟收入來源。2000年以後,巴吉村充分抓住林芝推進城鎮化的契機,大力發展建材產(chan) 業(ye) 和旅遊業(ye)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一年高過一年。據統計,巴吉村共有農(nong) 牧民101戶473人;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06.63萬(wan) 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萬(wan) 元;人均居住麵積達45平方米,比1959年增長了22.5倍。


巴吉村新(下)舊(上)村貌對比。巴宜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今時的巴吉村,不論人居環境還是村民收入,醫療條件抑或教育資源,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談到現在的新生活,達龍老人嘴裏不斷重複著“高興(xing) ”“幸福”。

  70年巴吉村變遷,遠不止我們(men) 提到的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日益提升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令巴吉村村民祖祖輩輩追求的小康夢想有了具體(ti) 模樣。

  脫貧後的巴吉村,日子像青稞酒一樣甜。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