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西藏全力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各項工作,完成春播麵積335.39萬(wan) 畝(mu) ,比去年增加0.46萬(wan) 畝(mu) ;豬牛羊肉產(chan) 量5.68萬(wan) 噸,奶產(chan) 量21萬(wan) 噸,與(yu) 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9元,農(nong) 牧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全區呈現出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2976家
新增“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277個(ge)
據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春耕春播完成麵積達335.39萬(wan) 畝(mu) ,同比增加0.46萬(wan) 畝(mu) 。各類牲畜新生仔畜471.83萬(wan) 頭隻,成活率94.09%,同比增長1.79個(ge) 百分點;牲畜出欄81.47萬(wan) 頭隻,同比增長8.8%;豬牛羊肉產(chan) 量5.68萬(wan) 噸,奶產(chan) 量21萬(wan) 噸,與(yu) 去年基本持平。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龍頭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21.1億(yi) 元,同比增長16.3%;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總產(chan) 值24.16億(yi) 元,同比增長22.2%,總體(ti) 形勢好於(yu) 去年。
“規範提升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截至6月30日,注冊(ce) 的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2976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76家、西藏自治區級示範社118家。全區在全國家庭農(nong) 場名錄管理係統錄入的家庭農(nong) 牧場有9648家。新增‘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277個(ge) ,總數達到920個(ge) ,提前完成全年任務。”該負責人說。
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全區上下深入挖掘轉移就業(ye) 增收潛力,加大組織化勞務輸出,提高轉移就業(ye) 質量,全區涉農(nong) 企業(ye) 、家庭農(nong) 牧場、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養(yang) 基地、農(nong) 牧業(ye) 項目吸納和帶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約7萬(wan) 人。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預計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9元;增速達到16%,同比提高5.6個(ge) 百分點,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趨勢。
先後開展了“春節·藏曆年戰役”“共建清潔家園 喜迎建黨(dang) 百年”為(wei) 主題的村莊清潔行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清理農(nong) 村各類垃圾3.33萬(wan) 噸、村內(nei) 水塘0.74萬(wan) 口、村內(nei) 溝渠1.33萬(wan) 公裏、畜禽糞汙廢棄物0.87萬(wan) 噸、秸稈亂(luan) 堆亂(luan) 放0.42萬(wan) 處;並開展紅黑榜評比村莊577個(ge)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到家喻戶曉。
同時,穩步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完成2021年衛生廁所改造任務7207座;同時,打造美麗(li) 宜居宜業(ye) 村莊,完成認定2020年度西藏自治區級美麗(li) 休閑、幸福宜居、幹淨整潔示範村120個(ge) 。
努力抓好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發展標準化規模養(yang) 殖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抓好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加強農(nong) 作物田間管理,組織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全程技術指導服務。提早謀劃秋收工作,大力推廣機械化收割技術,加快秋收進度,做到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大力推進肉奶高質量發展,加快恢複生豬生產(chan) ,支持養(yang) 殖企業(ye) 發展標準化規模養(yang) 殖,促進加快補欄、擴大生產(chan) 。
同時,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對已完成“雙認證”的西藏自治區、地市8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質檢中心進行能力驗證考核,促進檢測支撐能力不斷提高。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創新方式方法,鼓勵村居采取紅黑榜、積分製、流動小紅旗等辦法開展評選活動,嚴(yan) 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製,促進清潔行動常態化。此外,深化農(nong) 村改革,適時開展業(ye) 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ye) 務水平,加強經驗總結與(yu) 推廣,確保順利完成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階段性任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