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援藏醫生王克明:讓高原唇齶裂患者重拾自信

發布時間: 2021-08-05 08:5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援藏醫生王克明:讓高原唇齶裂患者重拾自信
資料圖為(wei) 5月14日,王克明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帶教授課。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今年5月赴西藏阿裏義(yi) 診時,王克明為(wei) 一位50多歲的藏族阿媽進行了唇裂修複手術。告別時,藏族阿媽雙手緊握起王克明的手,貼在自己的額頭。在藏族習(xi) 俗中,這代表著極大的尊重和感激。

  王克明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是中國官方“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也是該計劃實行6年來的首位整形外科醫生。報名援藏之初,他曾不確定“自己在高原能做些什麽(me) ”,如今在高原的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回望這一年,卻覺得收獲滿滿。

  在很多人印象中,整形外科醫生開展的往往是割雙眼皮、隆鼻這類為(wei) 患者“錦上添花”的手術。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在西藏有用武之地嗎?這也是王克明赴藏之前的疑惑。但自從(cong) 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他的每個(ge) 工作日都在忙碌中度過,“身上的擔子很重,覺得時間不夠用”。

  由於(yu) 高海拔導致的缺氧、孕期飲食習(xi) 慣、產(chan) 檢不足等原因,西藏嬰兒(er) 先天性畸形發病率較高,加之很多外傷(shang) 後導致的畸形病例,使得西藏患者對整形外科手術的需求巨大。這一年來,王克明已記不清看過多少例唇裂、齶裂、小瞼裂畸形、燒傷(shang) 修複等病症患者,做過的手術已近300台。在忙碌中,他也找到了屬於(yu) 醫生最純粹的成就感。

資料圖為(wei) 4月29日,王克明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噶爾縣義(yi) 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資料圖為(wei) 4月29日,王克明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噶爾縣義(yi) 診。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他曾在拉薩為(wei) 一個(ge) 30歲左右的女性患者開展唇裂修複手術。她的唇齶裂其實已經曆過多次手術,嘴唇畸形卻始終未修複理想,導致性格內(nei) 向自卑,一直單身。術後第二天換藥時,患處紗布揭開,患者的媽媽瞬間流淚不止,感激醫生解開了女兒(er) 多年的心結。

  “(在西藏)雖然缺氧勞累,需要吸氧吃安定藥,但活出了一個(ge) 醫生該有的樣子。”王克明曾在社交媒體(ti) 上這樣感慨。他坦言,近年來隨著整形手術火爆,整個(ge) 行業(ye) 不乏浮躁之氣。在西藏,自己本著“治病救人”的初心,為(wei) 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men) 重拾美麗(li) 、重建自信,這讓醫生的價(jia) 值得到了充分體(ti) 現,也讓自己找到了安定的內(nei) 心。

  作為(wei) 整形外科援藏第一人,王克明在救治患者之外還承擔著“開拓者”的重任。2015年8月24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後,中國官方做出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將醫療人才援藏從(cong) 分散轉向集中,把“輸血型”為(wei) 主的援藏方式轉向“造血型”為(wei) 主的援藏方式。

  到達西藏後不久,王克明便協助醫院向西藏自治區衛健委申請增設整形外科,並手把手從(cong) 零開始培訓、教學,做好西藏本地醫學整形外科人才隊伍的“傳(chuan) 幫帶”工作。

  “高原最缺的是人才。僅(jin) 靠我一個(ge) 人做手術肯定不行,真正的援藏是把技術留下。”王克明說,由於(yu) 此前醫院並無整形外科專(zhuan) 業(ye) ,組建、培養(yang) 隊伍的過程並不輕鬆,有時候“挫敗感”滿滿,但隻能把脾氣“咽下去”繼續埋頭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從(cong) 事醫學整形美容的人多了起來,技術水平也逐步提升,目前醫院已經可以開展多項整形外科手術。

  離任在即,王克明心中多有不舍。他表示,自己會(hui) 持續關(guan) 注高原的整形外科事業(ye) ,並繼續為(wei) 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cong) 此我又多了一個(ge) 故鄉(xiang) ”。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