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楊筱:吊著一口“仙氣”把工作做好

發布時間: 2021-08-13 08:49:00 來源: 新華網


楊筱(右一)在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帶教

   從(cong) 推動醫院超聲醫學科的學科建設,到擔任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先後分管基建、科研教學等工作,北京協和醫院超聲科援藏醫生楊筱吊著一口“仙氣”,克服高原帶來的身體(ti) 不適,著力推動本地的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新華網訪談了楊筱,聽聽她在援藏期間的故事。

   以下為(wei) 訪談實錄:

   新華網:您在援藏期間主要從(cong) 事哪方麵的工作?

   楊筱:我在援藏期間主要從(cong) 事兩(liang) 方麵的工作,一是醫院超聲醫學科的學科建設工作,二是作為(wei) 副院長先後分管基建、科研教學等方麵的工作。

   就超聲醫學學科的工作而言,我除了在日常承擔疑難病例會(hui) 診及科室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外,還會(hui) 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室人才梯隊建設上麵。我認為(wei) ,隻有本地的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了,才能真正實現“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西藏群眾(zhong) 的健康。

   新華網:您在工作中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

   楊筱:我覺得我本身並沒有什麽(me) 特別了不起的、很震撼的事情可講。就像一位經常在西藏進行培訓、幫扶的超聲醫學前輩跟我講的,在西藏工作,對待患者要有“像哺育嬰兒(er) 一樣的耐心”。很多患者從(cong) 很遠的牧區來,即使有翻譯的幫助,語言溝通還是會(hui) 存在一定的障礙,對自身所患疾病的表述也不完全清楚,這就需要我們(men) 極其耐心地溝通,花很多精力去盯著患者把後續的流程做對,避免延誤病情。

   記得有一次來了一名藏族孕婦,超聲診斷發現胎兒(er) 半椎體(ti) 畸形。這個(ge) 病需要後續幾年的隨訪及相關(guan) 治療,但孕婦及家屬文化程度低,我擔心僅(jin) 僅(jin) 口頭告知要做的事情他們(men) 無法照辦,會(hui) 導致病情延誤。於(yu) 是,我就聯係了援藏的放射科醫生、婦產(chan) 科醫生、骨科醫生,還聯係了在其它醫院援藏的小兒(er) 骨科醫生,請大家專(zhuan) 門針對這名孕婦開了多學科會(hui) 診,詳細製訂好從(cong) 孩子出生一直到學齡前的隨訪及治療方案,按步驟寫(xie) 清楚什麽(me) 時候要怎麽(me) 做。之後,我又請科裏的藏族醫生詳細地給患者講清楚並督促執行。

   淳樸的患者和家屬不是很會(hui) 表達,但他們(men) 含著眼淚,雙手合十,對我們(men) 一邊鞠躬,一邊一口一個(ge) “謝謝”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一切都特別有價(jia) 值。

   其實,在遇到一些特殊患者時,援藏專(zhuan) 家們(men) 經常會(hui) 自發地快速組織起多學科會(hui) 診來解決(jue) 問題。我們(men) 經常開玩笑說,我們(men) 這些幾十個(ge) 北京各大醫院來援藏的醫生們(men) 在一起,比在北京開一個(ge) 多學科會(hui) 診還要快捷便利。

   新華網:您在援藏期間最大的感受是什麽(me) ?

   楊筱:援藏是付出,更是收獲,對我自己而言是一種難得的曆練和成長。我在西藏收獲了人生、事業(ye) 上的寶貴經驗,收獲了淳樸的藏漢情誼、同事情誼,也收獲了深厚的援友情。我們(men) 在為(wei) 西藏醫療事業(ye) 貢獻力量的同時,西藏也塑造了更好的我們(men) 。要離開了,我最想說的是,感謝西藏,感謝這段寶貴的援藏生涯。

   新華網:您在援藏期間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麽(me) ?

   楊筱:我個(ge) 人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身體(ti) 上的不適應,比如缺氧導致的長期睡眠障礙,頭暈頭痛。

   新華網: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顯著優(you) 勢。請問,您如何理解援藏精神?

   楊筱:就像剛才我說到的困難,其實很多援藏隊員們(men) 在高原都有一樣的長期睡眠障礙,但大家白天爬起來後都照樣精神百倍地工作,一投入到工作,所有的不適都會(hui) 被暫時忘掉。有時候我們(men) 自己開玩笑說,不論晚上睡沒睡著,我們(men) 都能靠吊著一口“仙氣”把工作幹好。

   在我看來,這口“仙氣”就是援藏精神。這種精神體(ti) 現在大家的日常工作中,就是不懼困難,無私奉獻。這種不懼困難,不僅(jin) 僅(jin) 是指克服生理上的不適,還有麵對工作中的種種難題時,保持一股鍥而不舍、敢啃硬骨頭的勁頭,麵對新環境新問題時,肯學習(xi) 鑽研,努力提升自己因地製宜、結合實際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無私奉獻在西藏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日常工作中的實際行動。來西藏後,我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組團式”醫療援藏是踐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群眾(zhong) 眼裏,我們(men) 是黨(dang) 中央派來的。在我們(men) 看來,我們(men) 的工作是服務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所以在高原工作,舍棄小我、厚植家國情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楊筱(左一)和本地同事一起製定科室工作流程

   新華網:您是黨(dang) 員嗎?

   楊筱:從(cong) 1998年在大學入黨(dang) 到現在,我已經是一名有23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了。

   新華網:請您結合援藏工作經曆談談對“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理解。

   楊筱:從(cong) 我作為(wei) 一名醫療援藏工作者的角度理解,我認為(wei)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就是急西藏群眾(zhong) 之所急,想西藏群眾(zhong) 之所想,用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群眾(zhong) 解除病痛。

   比如,我們(men)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小兒(er) 髖關(guan) 節發育不良病例在西藏較多,這種疾病如果治療不當,到了晚期會(hui) 導致嚴(yan) 重的骨關(guan) 節炎並致殘。利用超聲技術,我們(men) 能在嬰兒(er) 半歲之前的早期篩查中發現這種病,治療越早,治療的方法就越簡單,也更容易獲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髖關(guan) 節,大大降低遠期的致殘率及手術率。

   這個(ge) 超聲技術很專(zhuan) 業(ye) ,之前在西藏幾乎沒有開展過,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我們(men) 從(cong) 零開始組織培訓做技術推廣,現在已經帶出來了一部分本地骨幹成員,以後就可以依托本地團隊逐步把這個(ge) 事情做下去了,進而輻射到各個(ge) 地市,各個(ge) 縣,最終把這個(ge) 篩查規範地開展起來,為(wei) 保障西藏的兒(er) 童健康貢獻力量。我覺得這種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盡最大努力利用自己所學服務群眾(zhong) 健康,就是醫者的“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楊長捷:把“熱血”留在高原

    從開展婦產科護理新技術新理念授課,到鼓勵病房護士開展導樂分娩,再到藏族患者手術需要時主動獻血,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援藏醫生楊長捷把真情留在了高原,也把“熱血”留在了高原。 [詳細]
  • 朱誌峰:西藏群眾的質樸和真誠讓我感受深刻

    藏族群眾喊他“安吉啦”時的真誠眼神讓他十分難忘,高海拔牧區群眾缺乏健康意識讓他十分觸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藏專家朱誌峰認為,要想方設法提升西藏群眾的健康觀念,進而提升健康水平。 [詳細]
  • 袁曉勇: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在西藏認真工作,克服醫療資源匱乏的實際困難幫助患者改善身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援藏醫生袁曉勇發自心底地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