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把歌唱到建設幸福美好新西藏,這是一條光明驅走黑暗,自由取代壓迫的新生之路;
從(cong) 川藏公路到青藏鐵路再到複興(xing) 號列車飛馳雪域高原,這是一條日新月異的發展之路;
從(cong) 與(yu) “世”隔絕到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這是一條各民族攜手鑄就曆史偉(wei) 業(ye) 的團結奮進之路。
短短七十載,跨越上千年!回望來路,歲月如雅魯藏布江奔流不息,打開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的曆史畫卷,每一幀都是一個(ge) 動人故事,每一幀都有一個(ge) 巨大飛躍……
一、70年風雨兼程,風景這邊獨好
70年前的5月,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內(nei)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莊嚴(yan) 簽訂。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的李維漢對參加和平談判的代表說:“在座的各位為(wei) 西藏人民、為(wei) 全國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這些文件的效果,愈向前走愈可以看得出來。西藏民族從(cong) 此以後就要發生不同的變化,你們(men) 對西藏曆史寫(xie) 了一個(ge) 劃時代的東(dong) 西。”
“次仁拉姆”在藏語中的意思為(wei) “長壽仙女”。1926年,一個(ge) 女孩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桑昂區的一個(ge) 破牛棚裏,她的父母為(wei) 她取名“次仁拉姆”,透過這個(ge) 名字分明看得出她的父母對這個(ge) 孩子最美好的祝福。那個(ge) 時候,作為(wei) 次仁拉姆的父母,給孩子取一個(ge) 寓意很好的名字或許是能給她最好的“禮物”了。她在阿媽背上和牛棚裏度過了童年。從(cong) 6歲開始,她就給領主當朗生(農(nong) 奴),飽嚐了生活的辛酸。晚上睡在陰暗的門背後,每天隻能吃到兩(liang) 勺糌粑。
在舊西藏,朗生就是會(hui) 說話的牲畜,命運掌握在領主的手裏,餓了沒人管,挨凍了也找不到人訴苦,給領主當牛做馬,生活苦不堪言,婦女的地位更是低下。
1959年,次仁拉姆所在的桑嘎村也迎來了民主改革的春天。這一年,次仁拉姆同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一樣翻身得到了解放,當時政府給她全家3口人分了房子、土地和綿羊。民主改革第二年,根據當地農(nong) 民的實際情況,村裏決(jue) 定成立互助組。條件比較好的人很快找到了各自的互助對象,而次仁拉姆這些朗生因為(wei) 是領主的家奴,沒有什麽(me) 耕種經驗,互助組都不願意要他們(men) 。1960年7月,次仁拉姆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次仁拉姆的帶領下,1961年3月,“窮棒子互助組”這個(ge) 西藏首個(ge) 全部由朗生組成的互助組在桑嘎村誕生了。
1963年10月,帶領窮朗生翻了身的次仁拉姆第一次來到了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接見。慢慢成長起來的次仁拉姆先後被評選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並連續兩(liang) 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被選為(wei) 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副主任。
經曆了風風雨雨,95歲的次仁拉姆老人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黨(dang) 的感恩之心,“在過去,我隻不過是一個(ge) 苦命的朗生,隻有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在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我才真正成了‘長壽仙女’!”
時間不語歲月有聲。
70年前,整個(ge) 西藏沒有任何現代意義(yi) 上的工業(ye) ,沒有一寸公路,傳(chuan) 遞文書(shu) 靠驛站;雅魯藏布江上隻有幾座鐵索橋,沒有可以通車的橋梁;教育被當作一種特權,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以上;即使在拉薩,都有大批無家可歸的乞討者。廣大農(nong) 奴得了重病,隻能聽天由命,幾乎無法得到有效醫治;占西藏總人口不足5%的農(nong) 奴主占有著西藏絕大部分生產(chan) 資料,壟斷著西藏的物質財富,極其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著掙紮在極端貧困的悲慘境地中的奴隸。
70年來,當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跨越崇山峻嶺修到拉薩,當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把歌唱,當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投下神聖一票,當全國援藏工程進入西藏,當悠揚的汽笛聲劃破高原的亙(gen) 古沉寂,當中國最後的“秘境”墨脫公路通車,當74個(ge) 貧困縣摘帽、62.8萬(wan) 人脫貧,當高鐵連接拉薩林芝……
雪域高原,換了人間!
二、70年雪域高歌,格桑花開再發力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曆史,一首《天路》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聲;2014年8月15日,青藏鐵路的延長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成為(wei) 青藏鐵路建設史上的又一座裏程碑;今年6月,拉薩至林芝鐵路建成通車,複興(xing) 號列車實現對31個(ge) 省區市全覆蓋。從(cong) 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到高鐵開進拉薩,如今鐵路已通達拉薩、那曲、日喀則、林芝、山南等5個(ge) 城市。
從(cong) 2006年青藏鐵路建成以來,“神秘”的雪域高原不再“神秘”。各地商品隨著火車而來,西藏原有的特色產(chan) 品運往全國以及世界各地。15年來,鐵路不僅(jin) 僅(jin) 帶來了出行的便捷,更為(wei) 西藏帶來了經濟“紅利”。
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鐵路累計運送貨物6.9億(yi) 噸,貨物運送量由2006年的2491萬(wan) 噸增長到2020年的5019.8萬(wan) 噸,其中累計運送進出藏貨物6834.71萬(wan) 噸;累計運送旅客2.67億(yi) 人次。
西藏的發展,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鐵路以及旅遊業(ye) 帶來的最直觀感受,更有越來越健全的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製度。
和平解放前,西藏僅(jin) 僅(jin) 隻有一座小電站,還是供給貴族使用。西藏解放70年來,不僅(jin) 解決(jue) 了西藏缺電問題,更是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ou) 勢,以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發電逐漸成為(wei) 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與(yu) 之相對應的是農(nong) 牧民的生活條件隨著建設發展也在不斷得到改善。
隨著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降低了老百姓對牛糞、薪柴等傳(chuan) 統能源的依賴。盛夏的高原,正是牛羊育肥的季節,草原上牛糞隨處可見,而撿牛糞的身影卻幾乎看不到了。隨著用能清潔化,生態環境也得到更好保護。撿牛糞的少了,牛糞成了草木生長的肥料,森林草場生長茂盛,野生動物明顯增加。
不僅(jin) 如此,近年來,西藏持續推進興(xing) 邊富民行動,加快邊境地區發展,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高標準建設600多個(ge) 邊境小康村,加快補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穩定、和諧安寧。隨著環境越來越好,鄉(xiang) 村越來越美,來休閑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從(cong) 而帶動了鄉(xiang) 村旅遊的蓬勃發展。目前,西藏推出藏東(dong) 鄉(xiang) 愁之桃村尋蹤遊、藏南鄉(xiang) 戀之紅穀遊、藏西田園之農(nong) 事休閑遊、藏北牧歌之黑帳篷慢享遊等多條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也讓村莊的農(nong) 牧民增收不少。
田綠水美,宜居宜業(ye) ;村莊環境,幹淨舒心;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百姓富足……
三、70年初心未改,子弟兵護航新西藏
7月16日,西藏昌都怒江大橋橋邊,遊客自發鳴笛,並在西藏昌都怒江大橋上擺滿鮮花水果飲料,紀念當年犧牲的築橋英雄。視頻發布以後,眾(zhong) 多網友破防,淚濕眼眶。
1950年,帶著“把五星紅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帶進西藏”的誓言,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向西藏進發。十八軍(jun) 軍(jun) 長張國華背女出征,三歲的女兒(er) 難難成為(wei) 進軍(jun) 西藏路上犧牲的第一個(ge) “戰士”;當時西藏一條公路都沒有,戰士們(men)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跨越14座海拔5000米以上大山,是他們(men) 用血肉築成了一條通往西藏的天路。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青藏公路建設的指揮者慕生忠將軍(jun) 在鐵鍬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曾留下遺言,“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裏,就把我埋在哪裏,頭衝(chong) 著拉薩的方向。”在川藏公路皮康崖險段,解放前當地的舊貴族曾“預言”,“那是犛牛也爬不上去的皮康崖,除非是神才能在那裏修出公路來。”
從(cong) 來沒有什麽(me) 救世主,有的隻是一個(ge) 個(ge) 血肉之軀用生命化作永恒的“路基”。曆經70載,當年最危險的路段,如今已化作坦途。
翻開厚厚的《西藏發展史》,人們(men) 驚奇地發現,在子弟兵進藏之前,西藏無電站、無公路、無企業(ye) 、無機場、無光纜……
子弟兵進藏以後,在部隊幫助下,西藏建起了第一座工廠——林芝毛紡廠;中國最長的輸油管道——青藏輸油管線;世界海拔最高的蓄能電站——羊卓雍湖電站;世界海拔最高、飛行難度最大的國際機場——貢嘎機場……醫院、郵電所、氣象站……200多個(ge) 西藏“第一”,這些凝聚著無數駐藏官兵忠誠和汗水的“造福工程”,讓整個(ge) 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首70年發生在西藏的這一切,人們(men) 或許能夠明白藏族同胞對解放軍(jun) 的深厚感情:“喜馬拉雅山再高,沒有人民子弟兵的功勞高;雅魯藏布江再長,沒有人民子弟兵的情意長。”
據西藏軍(jun) 區史料記載,軍(jun) 區部隊在建設西藏70年曆程中,一直把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擺在突出位置,湧現出了門巴將軍(jun) 李素芝、墨脫孤島“兵老師”等一大批先進典型。雪域高原上,藏族群眾(zhong) 最信賴的是軍(jun) 區總醫院和軍(jun) 醫,藏家孩子都知道“八一愛民學校”。
上世紀60年代初,第一所軍(jun) 辦小學在素有“蓮花秘境”之稱的墨脫開課。可家長們(men) 認為(wei) 上學不如上山放羊,不讓子女入讀。該營官兵走遍駐地35個(ge) 村落,苦口婆心動員。
門巴族少女嘎瑪的父母患病,放羊及家務都落在她肩上。嘎瑪想不到,解放軍(jun) 叔叔為(wei) 了讓她上學,竟然兩(liang) 勸家長。
“讓嘎瑪念書(shu) 吧!”初次登門,官兵話未說完,門已“咣當”關(guan) 上。官兵沒有放棄,最終感動了她的父母。
如今,嘎瑪家的生活已由過去難以解決(jue) 溫飽問題到現在家有存款、物資富足。談起這事,她始終不忘是部隊援建的希望小學,給她的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70年來,無數子弟兵一茬接著一茬持續奉獻。
——海拔5000多米的某哨所,常年冰天雪地。戰馬、犛牛經受不住嚴(yan) 寒,不到半年相繼倒下了,汽車到了這裏也因為(wei) 缺氧而常常熄火。隻有長年守衛在這裏的戰士頑強地生存下來。
——2020年7月15日,西藏邊防,雨雪飄飛。一片在雪域高原飛舞6年的“雪花”悄然落地——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邊防7連排長、吉布觀察哨哨長蘇萬(wan) 飛在接收索道運送的物資時,不幸墜崖犧牲。蘇萬(wan) 飛犧牲的地方位於(yu) 藏南的娘姆江曲河穀。在這個(ge) 守衛祖國西南大門的河穀兩(liang) 側(ce) ,數百米深的懸崖與(yu) 千年沙棘林相擁而立,吉布哨所隱身其間。
——在墨脫的每一寸疆土上,都留有軍(jun) 人的足跡。這裏的一個(ge) 邊防營,52年已經有29名軍(jun) 人長眠在墨脫的土地上。這裏的每一次犧牲都讓人悲傷(shang) ,同時這裏的每一次犧牲都讓人更加堅定地前行。
70年來,子弟兵在衛國戍邊的同時,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在世界屋脊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一曲曲回蕩在雪域高原高亢激昂的旋律,是一代又一代子弟兵用青春和熱血續寫(xie) 對祖國、對黨(dang) 、對人民的忠誠。
七十載風雨征衣未解,曆盡千帆初心永在!迎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壯麗(li) 前景,幸福美好的新西藏在子弟兵的守護下,必將書(shu) 寫(xie) 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畫卷!
今天,站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新起點,曾於(yu) 滄桑中櫛風沐雨,風雨中披荊斬棘的西藏,正在一條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曆史已經證明,這是一條給雪域高原帶來光明、前途無垠的人間正道,西藏的明天定會(hui) 如日照金山般輝煌燦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