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綠色產業蓬勃發展(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

發布時間: 2021-08-22 09:27:00 來源: 人民日報

  從(cong) 日喀則豐(feng) 收在望的麥田,到羌塘草原成群的牛羊,再到林芝蒼翠蔥蘢的茶山,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圖景愈發亮眼。

  70年砥礪奮進,西藏綠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帕裏犛牛、崗巴羊、隆子黑青稞……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優(you) 勢凸顯,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從(cong) 1965年的2.64億(yi) 元增長到2020年的233.5億(yi) 元;

  包括清潔能源、天然飲用水、民族手工業(ye) 、藏醫藥等在內(nei) 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建立,2020年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331.15億(yi) 元,較1956年增長4023.3倍;

  全域旅遊快速推進,旅遊業(ye) 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yi) 元……

  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西藏正著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

  “全家11口人,以前圍著土地打轉,打下的青稞就管個(ge) 飽。”看著80畝(mu) “藏青2000”穗頭低垂、稈高實壯,年近花甲的石達說,“要想種地致富,還得靠良種、機械化。”

  2019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江孜縣熱索鄉(xiang) 努康村辦起了農(nong) 機合作社。石達積極加入合作社,轉變經營思路,自家機械化耕種40畝(mu) 地,剩餘(yu) 的40畝(mu) 流轉出去,“富餘(yu) 勞動力外出務工,年收入從(cong) 2017年的10萬(wan) 元增加到2020年的60萬(wan) 元。”

  換上工作服、洗手、擠牛奶、製作酥油……在那曲市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紮拉每天工作6個(ge) 小時,月收入3000元。紮拉的老家那曲市色尼區水草豐(feng) 美,適合發展現代畜牧業(ye) 。可過去,靠天養(yang) 畜,效益不高,紮拉忙活一年收入9000餘(yu) 元。

  當地積極引入龍頭企業(ye) ,通過“龍頭企業(ye) +奶源基地+合作社+牧民”模式,促進傳(chuan) 統畜牧業(ye) 轉型升級,既緩解了草畜矛盾,也讓紮拉這樣的牧民成為(wei) 牧場工人。

  “通過收購牛奶、草場流轉、產(chan) 業(ye) 分紅等形式,公司4年來帶動2萬(wan) 餘(yu) 名牧民致富,累計兌(dui) 現各類收益資金4683.72萬(wan) 元。”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負責人明加塔說。

  2020年,西藏共有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162家,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57億(yi) 元,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

  70年發展,西藏農(nong) 牧業(ye) 徹底走出了靠天吃飯、靠天養(yang) 畜的困局,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主要農(nong) 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科技對農(nong) 牧業(ye) 發展貢獻率達到55.9%,糧食產(chan) 量由1959年的18.29萬(wan) 噸增加到2020年的103萬(wan) 噸;農(nong) 牧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從(cong) 小到大、快速發展,建成了一大批優(you) 質糧油生產(chan) 、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化奶牛規模養(yang) 殖、絨山羊養(yang) 殖等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

  伴隨農(nong) 牧業(ye) 巨變,全區農(nong) 牧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98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旅遊業(ye) 成為(wei) 增收致富重要途徑

  “客源不斷,運營首月店麵就實現了盈利。”平措康桑酒店唐古店運營負責人劉東(dong) 波一臉笑容。

  酒店又名唐古旅遊服務中心,位於(yu) 拉薩市林周縣唐古鄉(xiang) ,是江蘇蘇州援藏項目,毗鄰熱振國家森林公園、熱振河穀。今年4月,酒店正式運營,使當地接待能力和服務標準大幅提升。

  安裝供氧供暖係統、智能馬桶,布置“零壓”床墊……這幾天,劉東(dong) 波正在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籌備今年的第二家店。按照計劃,今年他準備在縣鄉(xiang) 一級開設4家新店。

  西藏獨特的自然與(yu) 人文景觀,為(wei) 旅遊業(ye) 發展提供了豐(feng) 富資源。近年來,西藏全域旅遊快速推進,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成效初顯:“十三五”時期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15763.26萬(wan) 人次、完成旅遊收入2125.96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全區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1758.01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10.9%。

  拉薩河畔、寶瓶山下,星空為(wei) 幕、山川為(wei) 景,大型實景演出《文成公主》吸引了一撥又一撥遊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唐卡、藏刀、藏香、氆氌等特色旅遊文創產(chan) 品熱銷市場。

  今年33歲的唐卡畫師珠木巧來自那曲,2015年在拉薩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現在有20名學員正在接受係統的培訓,估計5到10年後,他們(men) 都可以成為(wei) 獨立完成作品的畫師。”

  目前,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西藏實現綠色增長和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據統計,西藏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約40萬(wan) 人。截至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就業(ye) 8.6萬(wan) 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餘(yu) 元。唐卡、塑像及傳(chuan) 統手工技藝等供需兩(liang) 旺,已形成頗具規模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新能源、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和平解放前,舊西藏僅(jin) 有一座125千瓦的小水電站,隻有少數上層貴族可以用上電。

  1960年,納金水電站建成發電,拉薩市民首次用上了電燈。

  此後,羊湖、沃卡、查龍、金河、直孔、獅泉河、雪卡、老虎嘴、藏木、多布、果多、覺巴等水電站,羊八井地熱電站,大型並網光伏電站等相繼建成。

  西藏將建設成為(wei) 國家清潔能源接續基地。截至2020年,清潔能源已達到發電裝機容量的89.09%。2015年至2020年底,累計外送清潔電力65億(yi) 千瓦時。

  西藏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在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也將高原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

  經過70年的發展,從(cong) 清潔能源到天然飲用水,從(cong) 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到民族手工業(ye) 、藏醫藥,西藏已建立起富有當地特色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眼下,正著力推動高原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

  不久前在北京開幕的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hui) ,在拉薩設置了分會(hui) 場。

  “低硫、低濕、低溫、低氧、低壓,西藏的氣候可能對人體(ti) 是個(ge) 挑戰,但對大數據產(chan) 業(ye) 而言,具有低成本的優(you) 勢。”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寧說。拉薩政務雲(yun) 、無人駕駛汽車的數據訓練和仿真、京藏互聯互通的京藏數據港等紛紛落戶寧算園區。

  目前西藏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超過300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yi) 元,成為(wei) 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