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賽圖拉:新藏線上小鎮新生

發布時間: 2021-08-29 09:39: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先遣連之五)三十裏營房:新藏線上古道新(996200)-20210829090522.JPG
圖為(wei) 賽圖拉哨所營房遺址內(nei) 景。記者 張宇 攝

  6380米,是生命的極限高度,它就像一把懸在戰士們(men) 頭上的無形的利劍……

  先遣連的黨(dang) 員雖然多數是病號,但沒有一個(ge) 孬種,即使躺下,也是直挺的。

  他(徐金全)多次接不上氣,多次吐血,跪著的腿失去了知覺,褲子和冰凍粘在一起,他沒有站起來的力氣……曹海林在總結時說:“先遣連是咱連的黨(dang) 員背過大阪的。”

  先遣連135人經過45天艱苦行軍(jun) ,翻越昆侖(lun) 山,於(yu) 9月9日翻過新疆西藏交界處海拔6000多米的界山大阪,到達西藏阿裏噶廈政府所轄改則地區,行程650公裏。——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新藏線上,三十裏營房很有名!

  它是新藏線上大多數旅客首選的中途休整地。將近1100公裏新藏線,雖談不上距離有多遠,但沿途7座達阪(蒙古語,山口之意)橫亙(gen) 在那兒(er) ,在三十裏營房休整一晚,是一個(ge) 明智的選擇。

  6月20日,我們(men) “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從(cong) 新疆葉城新藏線“零公裏”處出發,翻越庫地、麻紮、黑卡子3座達阪。這幾座達阪,海拔不到5000米,但險峻程度,與(yu) “丙察察”線上察瓦龍至察隅縣城之間3座大山一樣。實際上,新藏線上,葉城至三十裏營房之間的3座達阪頗像川藏線上的那些大山深穀。而三十裏營房到獅泉河鎮之間4座達阪,與(yu) 青藏線上唐古拉山脈相似,海拔很高,但垂直高度不大,感覺不到險峻難行。

  下午5點多鍾,我們(men) 到達了三十裏營房。366公裏的路程,走了整整7個(ge) 小時。

  說起三十裏營房,大多數人以為(wei) 是部隊駐地。其實它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賽圖拉鎮政府的駐地,也是219國道(新藏線)上的標誌性地方。它的著名,除了作為(wei) 往來旅客投宿優(you) 選地之外,還有多個(ge) 原因:它是賽圖拉哨所遺址所在地,還是桑株古道的重要一環。

  賽圖拉鎮武裝部部長劉翔是位來自陝西的精壯小夥(huo) ,說起三十裏營房稱謂的由來,他決(jue) 定帶我們(men) 去看一個(ge) 地方:賽圖拉哨所遺址。

  從(cong) 鎮裏往葉城方向走十多公裏,兩(liang) 條河交匯處的山坡台地上,有一處夯土圍起來的建築遺址,規模不小,完整程度出乎意料!

  遺址是個(ge) 四合院式建築,差不多有足球場一樣大小。院牆幾乎完整保存,院內(nei) 營房已經坍塌,地上殘留著許多馬頭樁,當年的布局,一目了然。令人驚歎的是,整個(ge) 營房所在地,地勢平坦、開闊,卻在平地東(dong) 南角,有個(ge) 不大卻堅挺的小山包,聳立在那裏。山頂上剛好有一處哨樓,雖有一部分坍塌,但依舊可以看出當年的模樣。六角柱形的哨樓,把周遭地形路線,盡收眼底。賽圖拉哨所設在這裏,完美至極,真正做到了無防衛死角。

  “這個(ge) 哨所與(yu) 左宗棠有關(guan) ,與(yu) 1878年左宗棠收複新疆之後,為(wei) 了加強和鞏固邊防,布置的軍(jun) 事防線有關(guan) 。”劉翔說。

  “從(cong) 這裏到鎮政府所在地剛好有15公裏,也就是30裏。1950年之後,在那裏建立了新的駐地,名字就叫三十裏營房。隨著新藏線日漸知名,三十裏營房之名,就流傳(chuan) 了下來。”劉翔向我們(men) 解釋道。

  而今,站在賽圖拉哨卡遺址前,蒼山依舊,物是人非。盡管已是殘垣斷壁,但雄厚蒼涼的遺址中,明顯可以感受到當年戍邊軍(jun) 人不辱使命、堅守陣地的雄壯氣概!這與(yu)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騎兵師先遣連”鐵騎遠征阿裏,是一樣的悲壯,一樣的偉(wei) 大。也是一種傳(chuan) 承,是一脈相承的。

  風雨興(xing) 衰多年後,被譽為(wei) “喀喇昆侖(lun) 第一鎮”的賽圖拉,已經成為(wei) 一座日漸繁華的小鎮。“賽圖拉鎮2010年1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2010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正式成立。我們(men) 鎮是新疆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重要的咽喉要塞。”劉翔介紹說。

  賽圖拉鎮沿著公路排列開去。手機顯示,這裏海拔高度為(wei) 3785米。

  “全鎮牧民400餘(yu) 人,大多為(wei) 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的鎮宣傳(chuan) 女幹事麥爾耶姆說。

  大學畢業(ye) 4年後,麥爾耶姆今年3月才來到賽圖拉鎮工作。

  “這裏海拔有點高,剛開始總流鼻血,有點難受,現在適應啦!”麥爾耶姆說。

  賽圖拉鎮有79戶牧民安居房,一樣的紅頂房屋,整整齊齊,占據著公路兩(liang) 邊最好的地段。

  麥爾耶姆帶我們(men) 來到了一戶牧民家中,這是鎮裏兩(liang) 家開辦家庭客棧的牧戶之一。主人不在家,我們(men) 見到了他們(men) 的女兒(er) 、全鎮唯一一所幼兒(er) 園的老師,柯爾克孜族姑娘麥迪娜。

  今年22歲的麥迪娜開朗活潑,熱情好客,2018年從(cong) 合肥幼兒(er) 師範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2019年賽圖拉鎮幼兒(er) 園建成,作為(wei) 定點培養(yang) 的幼教老師,麥迪娜2019年回到家鄉(xiang) 任教。

  “隻有我和兩(liang) 個(ge) 保育員,一切從(cong) 零開始,工作很多、困難不少。”

  “主要是學生流失有點多,部分學生到條件更好的康克爾鄉(xiang) 去了。”麥迪娜的語氣有些無奈。

  她特意帶我們(men) 參觀了幼兒(er) 園。園區就在鎮政府大院內(nei) ,規模不小、設施齊全。教室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教具,樓道和牆麵也布置得活潑可愛。麥迪娜努力工作的成果,一目了然。

  講一口流利普通話的麥迪娜,是新一代賽圖拉人的代表。

  在賽圖拉哨所遺址下方,沿著喀喇喀河,有一條著名的古道——桑株古道。這裏曾是新疆進藏的古道之一,也曾在抗日戰爭(zheng) 期間,作為(wei) 物資通道,發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被譽為(wei) “英雄之路”。古道逐漸消失淹沒許久之後,它的重要驛站之一的賽圖拉鎮,如今在新時代裏煥發了新生。

  “全鎮共有商戶50多家,其中餐飲住宿一體(ti) 化經營的35家。”劉翔介紹道。

  今年42歲的王磊,是甘肅酒泉人。2013年6月,他與(yu) 朋友自駕途經賽圖拉鎮,覺得這裏地段好,遂萌生了在此創業(ye) 的想法。

  2014年,王磊和兩(liang) 個(ge) 朋友開了第一家賓館。“隻有16間客房,沒有暖氣。當時條件很艱苦,經常停電,不得不自己發電,有時候發電機壞了還得連夜趕修。”王磊說。

  看好賽圖拉發展前景的王磊,2018年又開了一家新店。“54間客房、130多張床位幾乎天天爆滿,年收入100萬(wan) 元左右。我們(men) 還帶動了6名當地柯爾克孜族青年就業(ye) 。”王磊的話裏自信滿滿。

  第二天一早,賽圖拉周邊山上,銀裝素裹。

  雪後空氣清新凜冽,高原的風呼啦啦吹來,卻並不覺得有多寒冷,反而渾身充滿了力量,就像這座日漸興(xing) 盛的小鎮,已經在這裏紮下了根,正在闊步前行。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