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2021“種草·喜馬拉雅”公益活動在西藏拉孜舉行

發布時間:2021-08-30 09: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21“種草·喜馬拉雅”公益活動在西藏拉孜舉(ju) 行
藏族姑娘欣賞綠油油的綠麥草。 潘旭臨(lin)  攝

  由中華環保基金會(hui) 攜手伽藍集團日前在西藏日喀則拉孜縣錫欽鄉(xiang) 崗西村舉(ju) 行2021“種草·喜馬拉雅”公益活動,共同見證當地1500畝(mu) 綠麥草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並通過“雲(yun) 直播”,與(yu) 更多關(guan) 注高原生態保護的人士分享種植綠麥草的經驗和成果。

  2016年,由中華環保基金會(hui) 與(yu) 伽藍集團共同成立自然堂喜馬拉雅專(zhuan) 項基金,在日喀則地區開展“種草·喜馬拉雅”項目,先後於(yu) 日喀則和林芝等地種植4000畝(mu) 綠麥草。


各方代表在活動現場合影。 潘旭臨(lin) 攝

  今年是“種草·喜馬拉雅”項目實施的第五年。5月,該項目團隊克服新冠疫情影響,與(yu) 中科院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拉孜縣錫欽鄉(xiang) 崗西村農(nong) 牧民一起,在海拔4000米的荒地上又播種了1500畝(mu) 綠麥草。如今,這裏已成為(wei) 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場。

  綠麥草是由中國科學院研發的高原耐寒植物,不僅(jin) 根係發達、生長快,還耐旱耐貧瘠,具有較強的抗寒性,每畝(mu) 產(chan) 草量可以達到2000斤左右。


在綠麥草草場上玩耍的藏族兒(er) 童。 潘旭臨(lin) 攝

  據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草項目指導人李勇生介紹,綠麥草不僅(jin) 能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提供牧草資源,而且草根會(hui) 在翻犁之後成為(wei) 肥料,改良土壤。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綠麥草春天播種,10月中旬就能收割。今年綠麥草整體(ti) 長勢正常,預計收獲時麥株可高達1.2米。同時,綠麥草在生長期間,可防沙固沙,達到“種草養(yang) 地、涵養(yang) 水土”作用。


中華環保基金會(hui) 理事長徐光(右)向伽藍集團公關(guan) 傳(chuan) 播總經理陳娟玲頒發捐贈證書(shu) 。 潘旭臨(lin) 攝

  中華環保基金會(hui) 副秘書(shu) 長房誌在活動現場表示,“種草·喜馬拉雅”項目在促進西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助力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取得了明顯成效,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nong) 牧民的認可。未來,中華環保基金會(hui) 將繼續攜手伽藍集團,在西藏各級政府以及科研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為(wei) 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貢獻更大力量。


在活動現場載歌載舞的藏族青年。 潘旭臨(lin) 攝

  日喀則拉孜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索旦在活動現場稱,“種草·喜馬拉雅”項目實施,不但在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通過傳(chuan) 播科學的牧草種植、管理理念和方法,幫助農(nong) 牧民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能,幫助農(nong) 牧民增收。

  據了解,拉孜縣是藏西的門戶,海拔在4000米左右,也是全國農(nong) 牧交錯帶上的半農(nong) 半牧縣。通過“種草·喜馬拉雅”項目,不僅(jin) 為(wei) 當地旱作農(nong) 業(ye) 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而且從(cong) 實際生產(chan) 上看,可為(wei) 當地種植業(ye) 的結構優(you) 化調整、實現草牧業(ye) 生產(chan) 與(yu) 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等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