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的土沙丘上遍布草方格,遠處還種著沙棘、花棒等植被,和以前舉(ju) 目四望都是一片沙的景象大大不同了。”每當驅車經過紮囊縣桑耶鎮時,記者都會(hui) 對這裏的景象心生感慨。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紮囊縣桑耶鎮,地處雅魯藏布江中遊北岸。由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這裏土地沙化嚴(yan) 重,植被稀少,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每到冬春季節,黃沙漫天,口罩、帽子是人們(men) 出門的必備品。
隨著2005年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批準成立,這裏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沙技術向多元化發展,沙化麵積逐年減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目前,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完成防沙治沙麵積4.8萬(wan) 餘(yu) 畝(mu) ,建成綜合生態環境監測場,安裝了小型氣象站1處。
科學規劃 示範引領
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設立以來,依托工程項目建設,立足科研引領、技術示範、集成推廣,全力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提供了成功的防沙治沙技術模式。
目前,示範區內(nei) 試驗了草方格、樹枝方格、礫石方格、尼龍網方格沙障和礫石壓沙等機械防風固沙措施,前擋後拉固底削頂、片林防風固沙、喬(qiao) 木防護林帶、多用途桑防風固沙、灌木林防風固沙、喬(qiao) 灌草相結合等生物防風固沙措施;同時,篩選出了適宜的防沙治沙植物品種,堅持“喬(qiao) 灌草”相結合,樹種選擇與(yu) 經濟效益相結合,堅持引進品種與(yu) 鄉(xiang) 土樹種相結合,示範區種植沙生植物種類14科27屬34種,成功試種推廣花棒、檸條、沙柳、籽蒿、油蒿、梭梭、枸杞、沙打旺等引進沙生植物先鋒樹種。
“根據流動沙地和半流動沙地的環境特點,我們(men) 采取丘間地造林,沙丘上實施沙障,沙障內(nei) 栽植固沙植物和點播沙生植物種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針對山坡沙地坡度大、種子位移嚴(yan) 重等問題,采取沿等高線人工踩腳回頭撒播。”據示範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示範區采用喬(qiao) 灌草混合搭配模式治理流動沙地,植被覆蓋度達75.1%,而且能夠自然更新繁育,形成了穩定的固沙植物群落。
通過15年的投資建設,示範區流動沙丘麵積減少75%以上,沙塵氣候明顯減弱,連續6年無沙塵暴記錄。
防沙治沙 助力脫貧
依托防沙治沙,實施林業(ye) 草原生態工程,能夠有效提高林草植被覆蓋度,遏製風沙危害,改善生態環境與(yu) 旅遊環境,促進當地旅遊業(ye) 持續發展,帶動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
目前,山南在雅江北岸沙地區域,實施了萬(wan) 畝(mu) 苗圃基地、千畝(mu) 經果林、千畝(mu) 甘草基地、百畝(mu) 車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初步形成了生態種植、生態旅遊等多元生態產(chan) 業(ye) 扶貧體(ti) 係和江北萬(wan) 畝(mu) 林果經濟帶,建成苗圃基地9028畝(mu) ,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252人,累計增收1015.5萬(wan) 元。引進億(yi) 利資源、蒙草生態、江平生物等企業(ye) ,在雅江北岸實施現代農(nong) 牧業(ye) 示範基地、甘草基地等項目建設,帶動就業(ye) 1432人,人均增收9000元,真正做到了把黃沙荒漠變成宜居家園、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探索實踐出了沙生植物生態產(chan) 業(ye) 化的新路子,為(wei) 防沙治沙工作注入了新動力。
紮囊縣章達村村民達瓦卓嘎對記者說:“我已經在示範區工作2年了,一個(ge) 月可以拿到4500元工資,這比外出務工要輕鬆許多。”
提升意識 共防共治
防沙治沙作為(wei) 一項事關(guan) 農(nong) 牧民生活生產(chan) 、社會(hui) 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的社會(hui) 事業(ye) ,離不開社會(hui) 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人民群眾(zhong) 的參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術力量的投入。
近年來,山南市依托“世界防治荒漠化與(yu) 幹旱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動節點,大力宣傳(chuan) 防沙治沙法律法規、政策、先進技術和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hui) 參與(yu) 的防沙治沙和生態修複社會(hui) 氛圍,極大地帶動了全市防沙治沙項目建設。在防沙治沙工程實施中,積極引導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技術力量,提升全民防沙治沙能力。通過多年的實踐鍛煉,逐漸培養(yang) 出了一批有經驗、懂技術、重實踐的農(nong) 牧民治沙隊伍。
“我從(cong) 小在這裏長大,終年與(yu) 風沙相伴,可沒想到居然有戰勝風沙的一天。在技術專(zhuan) 家的幫助下,我們(men) 村裏的百姓大都學會(hui) 了種樹、種草,所種植被的成活率都很高,如今的家鄉(xiang) 一改往日風沙四起的景象,變得越來越美了。”達瓦卓嘎高興(xing) 地說。
一塊塊草方格整齊有序地在沙堆排列,噴灌設備正忙於(yu) 噴灑……在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的作用下,山南市境內(nei) 的雅江流域自然生態環境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