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邊陲家國情 雪域鑄豐碑

——中國電建踐行央企責任創新援藏工作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9-06 09:39:00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中國電建集團建成的派墨公路米林段公路。董誌雄 攝

  65年前,對西藏昌都地區鄂穆楚河、格爾吉河等河流的水資源普查工作,拉開了中國電建進駐西藏、服務西藏、援助西藏、建設西藏的大幕。

  完成西藏95%以上的水電規劃,建設西藏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雅魯藏布江幹流第一座水電站,參建電力天路等高原重大基礎設施,選派優(you) 秀援藏幹部接力進藏……

  65年來,中國電建紮根西藏,融入高原,在西藏的大江大河留下深深的足跡,完成的能源電力、水資源與(yu) 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工程項目遍布雪域高原,在世界屋脊不斷書(shu) 寫(xie) 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支援西藏 建設西藏

  “乘羊皮筏子渡江遭遇險灘,一名戰友被激流卷走不幸犧牲。”

  1956年,中國電建成都院一支普查隊沿著通車僅(jin) 2年的川藏公路,進入西藏昌都開展地質、水文測量。由於(yu) 山高水急,一位隊員的調查本上留下了這樣驚心動魄的記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原的艱險,並未能阻擋建藏援藏人員的腳步。

  一批又一批中國電建人員,踏上雪域高原,投身高原的電力建設。

  至1979年,中國電建成都院整理分析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堆龍曲、沃卡河等河流勘查規劃資料,羊卓雍湖、直孔等電站勘測設計資料,最終完成西藏水力資源普查成果。

  支援西藏、建設西藏是一項崇高的政治任務。中國電建始終用最嚴(yan) 的標準選好援藏幹部。

  2013年,中國電建集團精心選派6名援藏幹部,組成管理團隊到西藏天路公司(後重組為(wei) 西藏建工建材集團)開展人才援助,努力將央企好的管理經驗引入高原。此後,中國電建援藏幹部逐步製度化、規範化,截至目前已累計選派60餘(yu) 人開展“組團式人才援藏”。

  白永生,中國電建援藏幹部,現任西藏建工建材集團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董事長、總經理。

  怎樣發揮自己多年央企工作的管理經驗?怎樣將央企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思路與(yu) 集團深度融合?怎樣給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製定目標和規劃?進藏為(wei) 什麽(me) ?在藏幹什麽(me) ?離藏留什麽(me) ?

  進藏伊始,白永生就不斷思考著自己的援藏路。

  積極研發投產(chan) 適合川藏鐵路、大型水電站建設使用的特種水泥;製定科學的業(ye) 績評價(jia) 、考核機製,職工每年收入與(yu) 企業(ye) 的效益掛鉤,打破“大鍋飯”的固有思維;協調派出管理人員分批次到央企學習(xi) ……

  “援藏是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曆之一。一方麵我們(men) 來支援了西藏,另一方麵也鍛煉了自己。”白永生說。

  如今,在一批批援藏幹部的支持下,西藏建工建材集團營業(ye) 收入、資產(chan) 總值翻番,產(chan) 業(ye) 布局已延伸至四川、江蘇等多個(ge) 省市,並首次“走出國門”進入尼泊爾市場。

  2020年,西藏建工建材集團以區國資係統38.7%的職工人數,創造了區國資係統76.13%的營業(ye) 收入、82.6%的利潤總額。主要受援單位天路股份資產(chan) 總額、營業(ye) 收入、利潤總額分別較2013年增長328%、306%、1477%。

  發揮優(you) 勢照亮雪域高原

  蒼翠的雅魯藏布大峽穀間,高峽出平湖。雅江幹流首座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安全運行以來,累計發電已突破100億(yi) 度。

  這是中國電建發揮能源電力核心業(ye) 務優(you) 勢,深度參與(yu) 西藏能源開發的一個(ge) 縮影。

  65年來,中國電建的建設者秉承著“建造一座水庫,樹立一塊豐(feng) 碑,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踏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完成了西藏95%以上的水電規劃,修建了一個(ge) 個(ge) 創造曆史的電力工程,推動西藏百姓由“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讓一顆顆水電明珠閃耀江河,照亮雪域。

  中國電建陸續完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西藏境內(nei) 唯一的抽水蓄能電站羊湖抽水蓄能電站,1989年開工建設,1997年首台機組正式並網發電;

  ——金河水電站,2004年首台機組發電,結束了昌都電網嚴(yan) 重缺電和沒有骨幹電源支撐的曆史;

  ——獅泉河水電站,2006年首台機組發電,結束了阿裏地區無常規電源的曆史;

  ——亞(ya) 讓水電站,2015年首台機組正式並網發電,終結了墨脫縣“電力孤島”的曆史;

  ——阿裏光伏電站,西藏第一座光伏電站,2013年並網發電;

  ——雙湖可再生能源局域網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目前我國儲(chu) 能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結束了當地無穩定電能的曆史,2016年投產(chan) 發電;

  ……

  每一次創造曆史,都是一場與(yu) 自然的鬥爭(zheng) ,都是一場與(yu) 高原的較量。

  拉薩市尼木縣的帕古水庫工程,地處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施工環境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

  “不少人都出現了高原反應,站著就頭暈,更何況幹活呢!”帕古水庫中國電建基礎局項目負責人丁海龍說,為(wei) 了開展施工,工地通過配備高壓氧艙、抗高反藥物、縮短倒班時間等,逐漸戰勝了高原反應。

  在高原上工作,精神是高於(yu) 高原的。中國電建援藏幹部蔣長春說:“看到在世界屋脊鑄造的座座電力豐(feng) 碑,更能感受到人生的價(jia) 值。”

  堅持“輸血”與(yu) “造血”並重

  藏木水電站裏,一條耗資2億(yi) 元資金建成的3.6公裏魚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亞(ya) 洲落差最大的魚道。

  作為(wei) 中國電建西藏公司藏木水電站總設計師,張連明這樣談及設計魚道的初衷:“讓生態接近最自然的平衡狀態,保護魚類資源,我們(men) 不放棄一絲(si) 希望。”

  西藏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我們(men) 在施工過程中堅持生態環保理念,確保守護好這裏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中國電建集團西藏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蔣峰說。

  在墨脫縣派墨公路的修建過程中,中國電建水電九局派墨三標項目部主動對當地冷杉、鐵杉、虎頭蘭(lan) 、石豆蘭(lan) 等古樹名草進行避讓,並進行圍擋和掛牌保護,保留生態原貌。采用本地分布眾(zhong) 多、方便自然演替的紫苑、蒲公英等草籽,對路基的上下邊坡進行草籽噴播,保持公路景觀原生態。

  項目部還采用新技術還原公路的邊坡、隧洞外延的原始環境,讓派墨公路沿途風景不再有人為(wei) 幹預痕跡,派墨公路成為(wei) “路在林中,林在路上,綠不斷線,景不斷鏈”一體(ti) 化綠色空間,將墨脫原汁原味展現給世人。

  蔣峰介紹,中國電建在西藏項目眾(zhong) 多,始終注重吸收西藏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項目建設、享受發展紅利,成為(wei) 帶動西藏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黨(dang) 的政策好!感謝中國電建給我們(men) 帶來的幸福日子。”32歲的山南市達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紮西巴珠滿懷激動,身為(wei) 大古電站運輸隊隊長的他說:“參與(yu) 電站建設,既是建設家鄉(xiang) ,也增加了收入。”

  2016年,中國電建水電七局進入西藏承建水電項目主體(ti) 工程。紮西巴珠帶領村民,集資購買(mai) 65輛汽車,在家門口承擔電站圍堰填築、土石方運輸等建設任務。

  “施工高峰期每輛車每天可以跑10趟,運輸土石方超300方,收入可達2000元。”他說,“領工資那天,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候。”

  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建堅持“輸血”與(yu) “造血”並重援藏理念,注重增強受援單位的內(nei) 生動力,把單個(ge) 項目支援與(yu) 培養(yang) 自身能力提升同步推進,標本兼治。通過項目支援、產(chan) 業(ye) 合作、股權合作等方式,推進援藏各項工作,以支撐受援單位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帶動西藏各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