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jun) 藏北先遣連,不怕苦來不怕難。寒冬將盡陽春暖,堅持會(hui) 師在高原。赤膽忠心為(wei) 人民,越是艱苦越光榮。紅旗一杆插藏北,春風萬(wan) 裏度昆侖(lun) 。
——摘自李狄三《頑強歌》
這是一次穿越曆史時空的追尋。
1950年秋,一支136人的隊伍艱難行進在藏北高原的茫茫雪原上。
這是一支忠誠於(yu) 黨(dang) 、獻身使命的隊伍。在人民解放軍(jun) “多路向心,解放西藏”的偉(wei) 大進軍(jun) 中,他們(men) 擔負著“挺進藏北,解放阿裏”的重任。
這是一支意誌頑強、不畏艱險的隊伍。“進軍(jun) 阿裏艱難不亞(ya) 於(yu) 長征”,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原跋涉,翻越海拔6400多米的昆侖(lun) 山和7600多米的岡(gang) 底斯,這是我軍(jun) 軍(jun) 史上難度最大的一次進軍(jun) 。
這是一支信仰堅定、信念如磐的隊伍。在大雪封山、高寒缺氧、後勤供應中斷的絕境中,他們(men) 嚴(yan) 守紀律,不動群眾(zhong) 一草一木,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結下了魚水深情。
這是一支功勳卓著、彪炳史冊(ce) 的隊伍。1951年1月30日,西北軍(jun) 區授予他們(men) “進藏英雄先遣連”稱號,為(wei) 全連136名官兵每人記大功一次。這是建軍(jun) 以來,我軍(jun) 唯一一支獲此殊榮的建製連隊。
1950年11月,阿裏噶本政府代表與(yu) 先遣連達成政治和平協議,上書(shu) 毛主席“西藏人民願做中央政府的老百姓”。這是西藏發出的第一封擁護中央的致敬函,意義(yi) 遠遠超出解放阿裏本身。
毛澤東(dong) 主席得知先遣連的事跡後,連稱三聲“蓋世英雄”。
披一身風雪,築人間正道,立精神豐(feng) 碑。改則縣先遣鄉(xiang) ,這塊當年進藏先遣連駐守了整整七個(ge) 月、63名英烈埋骨的紅色土地上,如今聳立起一座紅色坐標——進藏英雄先遣連紀念館。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在和平解放西藏這場中國革命史上的大事件中,進藏英雄先遣連寫(xie) 下了震古爍今的一筆。
進軍(jun) 阿裏
紅旗卷起農(nong) 奴戟
1950年,為(wei) 貫徹黨(dang) 中央、毛主席“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戰略決(jue) 策,西北軍(jun) 區第二軍(jun) 獨立騎兵師奉命組建進藏先遣連。團黨(dang) 委委員、保衛股長李狄三任總指揮兼黨(dang) 代表,曹海林任連長,李子祥任指導員,全軍(jun) 特級戰鬥英雄彭青雲(yun) 任副連長。
8月1日,新疆於(yu) 田普魯卡子,由漢、回、藏、維吾爾、蒙古、錫伯、哈薩克7個(ge) 民族官兵組成的先遣連整裝出發。
先遣連跨越昆侖(lun) 山、喀喇昆侖(lun) 山,跋涉冰山雪河,穿越生命禁區。途中,運輸隊絕大多數牲畜凍死在大雪中。許多戰士得了雪盲症,眼睛紅腫得像雞蛋,淚流不止。不少戰士還出現了高原反應,頭疼欲裂。
憑著革命軍(jun) 人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誌,8月15日,先遣連越過海拔5300米的界山達阪,勝利進入藏北高原,成為(wei) 四路進藏部隊中最先到達西藏的部隊。
進入藏北後,先遣連遵照上級“接近群眾(zhong) 、發動群眾(zhong) 、團結群眾(zhong) ,爭(zheng) 取地方頭人的支持”的指示,派出20多個(ge) 小分隊,沿途尋找藏族群眾(zhong) ,終於(yu) 在多木找到第一戶牧民。
李狄三手捧哈達,拉著他們(men) 的手問寒問暖,向他們(men) 宣傳(chuan) 黨(dang) 的政策,拿出花布、糖塊和茶葉送給他們(men) 。疑懼很快消除了,牧民感動地說:“夏保,呀咕嘟(‘朋友,好’)!”
從(cong) 此,先遣連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牧民的熱情歡迎。
遵照命令,除部分人員留駐多木、兩(liang) 水泉外,李狄三率領大部103人,翻越多木達阪,於(yu) 10月30日到達革吉、三科兒(er) (森廓)交界的紮麻芒堡。
先遣連的到來,引起改則宗政府和頭人的恐慌。一位假扮“喇嘛”的頭人,在先遣連駐地周圍散布謠言,汙蔑解放軍(jun) 是“惡魔”。
先遣連針鋒相對。半個(ge) 多月的時間裏,小分隊走遍了改則、革吉和三科兒(er) 。部隊衛生員給群眾(zhong) 看病,戰士們(men) 給孤寡老人打柴背水,拿出糧食、茶葉、糖塊救濟貧苦牧民。就這樣,先遣隊成了牧民的貼心人,黨(dang) 的影響擴散到了每座帳篷氈房,解放軍(jun) 的主張播撒進了藏族同胞的心間。
一天,彭青雲(yun) 帶隊來到巴甘,走進一戶牧民的帳篷,主人是50多歲的塔索。
“你們(men) 是紅軍(jun) 嗎?”塔索生硬的漢語,讓彭青雲(yun) 感到幾分驚詫。
“我們(men) 是人民解放軍(jun) ,就是以前的紅軍(jun) 。”彭青雲(yun) 答。
塔索激動地走上前,拉住彭青雲(yun) 的手。原來,塔索老家在甘南,15年前曾為(wei) 紅軍(jun) 帶過路。路上,他病了,紅軍(jun) 門巴(醫生)為(wei) 他治好了病。病愈後,他身體(ti) 虛弱,紅軍(jun) 幹部把馬讓給他騎,還送了他一雙草鞋。相處一個(ge) 多月,塔索與(yu) 紅軍(jun) 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後來,為(wei) 了躲避反動軍(jun) 隊的追捕,塔索拉家帶口輾轉流落到藏北。
塔索拿出那雙珍藏了十幾年的草鞋,交給彭青雲(yun) 。
塔索和彭青雲(yun) 成了好朋友。由於(yu) 與(yu) 先遣連接觸頻繁,他被頭人趕出了紮麻芒堡。第二年,先遣連向普蘭(lan) 挺進,塔索父女又回到部隊,成為(wei) 先遣連的向導。
彭青雲(yun) 和塔索的故事,在先遣鄉(xiang) 傳(chuan) 了一代又一代。
1951年6月,新疆烏(wu) 斯滿、堯樂(le) 博斯叛亂(luan) 殘匪流竄到嶺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連長曹海林率輕病號追擊叛匪,重病號與(yu) 牧民一起擔負保衛紮麻芒堡的任務。7月,部隊肅清了叛匪,繳獲了被叛匪搶劫的物資。
當部隊召開大會(hui) ,向改則、革吉、三科兒(er) 22個(ge) 部落的184戶牧民發還被叛匪搶劫的牲畜、帳篷等物資時,牧民眼含熱淚,連聲稱讚“菩薩兵”,多木達阪也被牧民改名為(wei) “金珠拉”(解放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阿裏人民通過先遣連認識了“金珠瑪米”(解放軍(jun) ),認識了人民救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先遣鄉(xiang) 紮布村,因先遣連的到來,成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進駐解放軍(jun) 的村。
這裏,流淌著先遣連的血脈,傳(chuan) 承著先遣連的基因。
2019年9月27日,進藏先遣連紀念館在紮布村正式建成開放。
50多歲的村支書(shu) 次傑,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圍著紀念館轉一圈。
30多年前,當他第一次聽老人講先遣連的故事,就被這支英雄連隊的事跡所打動。沒事的時候,他總要到當年先遣連駐紮過的地方待上一陣。若隱若現的地窩子、交通壕、哨位,無不讓他感悟著那個(ge) 艱苦卓絕的年代。
一次,次傑偶然發現了一隻先遣連戰士的氈筒鞋,他拿回家,珍藏起來。先遣連紀念館開館,他把氈筒鞋捐了出來。這隻軍(jun) 鞋成了紀念館裏的珍貴文物。
先遣連紀念館已成為(wei) 全區乃至全國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基地。開館一年多來,紀念館已開展區內(nei) 外紅色教育活動254場,接待觀眾(zhong) 萬(wan) 餘(yu) 人次。
博弈高原
敢叫日月換新天
因長滿刺的紮麻草而得名的紮麻芒堡,是一片荒涼的原野,海拔4517米,一年中有半年被冰雪覆蓋,冬季氣溫低至零下40攝氏度以下。
先遣連進抵紮麻芒堡時,已是深秋時節。王震司令員指示:“就地做好越冬準備,全麵展開群眾(zhong) 工作,堅守此地,等待後續部隊共同進軍(jun) 噶大克。”
進入11月,氣溫降至零下40多度,冰雪掩埋了運輸補給道路。冬天和次年春天,新疆軍(jun) 區3次組織運送給養(yang) ,3名維吾爾族同胞犧牲,1690多頭牲畜死亡。最後一次,軍(jun) 區準備了707頭牲口、1.5萬(wan) 斤給養(yang) ,送到的隻有兩(liang) 頭犛牛、15公斤鹽和7個(ge) 饢。
看著這7個(ge) 饢,戰士們(men) 哭了,他們(men) 請求上級:不要再冒險送糧了。
此時,先遣連已陷入缺糧斷飲的絕境。無奈之下,隻能靠打獵自救。
可怕的是,鹽,也沒有了。
帳篷早被寒風撕得破破爛爛。維吾爾族戰士建議:挖地窩子。多年凍土,挖地並非易事。一鎬下去,震得虎口出血,地上隻留下一個(ge) 白點。指導員李子祥想了一個(ge) 辦法:用火燒,冰化了,就能挖得動。
就這樣,戰士們(men) 修築了41間地窩子、8座馬棚、49處掩體(ti) 、249米交通壕和兩(liang) 座碉堡,開創了人民解放軍(jun) 在阿裏屯兵的曆史。
沒有柴禾、牛糞,就挖山上的紮麻草。棉衣被撕破了,鞋底也磨穿了,戰士們(men) 削羊骨為(wei) 針,撚駱駝毛為(wei) 線,用麻袋和獸(shou) 皮縫補衣服,補丁一層摞著一層。
到1951年春季,全連隻能挑選出21件打著補丁的衣服,這是給外出同誌穿的“禮服”——在被風雪圍困的200多個(ge) 日子裏,先遣連從(cong) 未間斷過群眾(zhong) 工作。
看著親(qin) 人解放軍(jun) 受難,阿裏的百姓按捺不下去了。
革吉擦哢鹽幫經過紮麻芒堡時,牧民紮努、群增不顧頭人禁令,故意將鹽袋紮破,把鹽撒在先遣連駐地附近。
當地改則本政府和頭人卻是幸災樂(le) 禍。
1950年11月,改則本政府派出一名官員,來到了先遣連駐地,名為(wei) “參觀”,實為(wei) 打探虛實。
李狄三讓戰士們(men) 在沿路每個(ge) 帳篷裏放兩(liang) 挺機槍,又在紮麻芒堡的軍(jun) 營裏架起兩(liang) 門迫擊炮。
“這是什麽(me) 武器?”官員問。
李狄三說:“這是迫擊炮,是我軍(jun) 常用的中等武器。”看似不經意的回答,充滿著博弈。
後來,阿裏噶本(總管)不得不派出兩(liang) 名代表才旦朋傑、紮西才讓與(yu) 先遣連談判。
1950年11月21日,是西藏和平解放史上一個(ge) 曆史性的時刻。
距離紮麻芒堡東(dong) 南二十公裏的嶺崆,經過三天的鬥爭(zheng) 談判,李狄三代表中央政府與(yu) 噶本地方政府代表簽署《五項協議》。
這是解放軍(jun) 與(yu) 西藏地方政府達成的第一個(ge) 政治和平協議,不僅(jin) 有力地促進了西藏和平解放進程,也是西藏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ge) 重要標誌。
談判結束,噶本地方政府代表提出按照當地的習(xi) 俗進行比武,胸有成竹的李狄三一口答應。
比武場上,副連長彭青雲(yun) 槍法如神,蒙古族戰士巴利祥力斷強弓,折服了在場的人。
李狄三不失時機地宣傳(chuan) 起黨(dang) 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戰略決(jue) 策,比武會(hui) 成了立我軍(jun) 威、宣傳(chuan) 政策和團結民眾(zhong) 的宣傳(chuan) 會(hui) 。
進入新時代,一場新的博弈——從(cong) 根本上轉變貧困群眾(zhong) 思想觀念的博弈在先遣鄉(xiang) 展開。
“2019年,先遣鄉(xiang) 20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在“先遣連精神”的映照下,先遣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帶領群眾(zhong) ,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世紀之戰。
英雄無悔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
紮麻芒堡,進藏英雄先遣連紀念碑莊嚴(yan) 而肅穆。
隨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黨(dang) 員幹部來到這裏,追尋先烈的紅色足跡。
“紀念碑高13.6米,代表著先遣連136名官兵,兩(liang) 側(ce) 是犧牲的63位烈士名錄。”講解員旦增卓瑪語調沉重。
1951年嚴(yan) 冬,伴隨暴風雪向先遣連襲來的,還有病魔。
副連長彭青雲(yun) 回憶:“起初幾天暴飲暴食,漲破肚皮也覺著餓,隨後連續幾天不吃不喝,然後開始從(cong) 腳往上腫,一直腫到臉上,用手一按就是一個(ge) 坑,要不了幾天就腫得全身的皮膚都裂開一道道口子,不停地流著黃水,再過幾天人的眼睛一發紅,什麽(me) 也看不見了,到這裏人也就快完了。”
這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先遣連官兵對此卻一無所知。
第一位犧牲的戰士是33歲的劉進吉。緊接著,是曹家喜、阿廷芳、劉好誌……1951年元旦過後,幾乎每天都有戰士犧牲。最多的一天,11名戰士犧牲。
疾病和死亡,沒有擊垮這支用鋼鐵意誌鍛造出來的英雄連隊。
1951年除夕,送走犧牲的戰友劉守財後,李狄三讓同誌們(men) 把事先糊好的燈籠掛起來,祭奠完犧牲的戰友,他組織大家扭秧歌,地窩子裏響起他寫(xie) 的《頑強歌》:“堅持住,會(hui) 晤邊防走向前……”
此時,他已患病多時,卻一直隱瞞著。
1951年5月28日,獨立騎兵師第二團副團長安誌明率後續部隊抵達紮麻芒堡,與(yu) 先遣連勝利會(hui) 師。李狄三從(cong) 彌留中醒來,當得知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在北京簽訂後,兩(liang) 行熱淚從(cong) 他的臉龐滑落。他把自己病中寫(xie) 下的兩(liang) 本日記交給安誌明,這是先遣連進藏以來積累的全部資料。
李狄三34歲的生命之光熄滅了。此前,連黨(dang) 支部決(jue) 議要為(wei) 他使用最後一支盤尼西林,他懇求道,請大家不要形成決(jue) 議,以免讓我臨(lin) 死還背上個(ge) 不執行決(jue) 議的名聲。
遺囑裏,李狄三把書(shu) 和笛子留給了幹事陳信之;皮大衣、茶缸留給了戰士拉五瓜、郝文清,幾件衣服留給了炊事班的同誌。
令人痛心的是,在護送遺物回新疆時,兩(liang) 本日記連同李狄三留給母親(qin) 的一條狐狸尾巴不慎掉入波濤滾滾的河裏。
李狄三犧牲後不久,中央軍(jun) 委追授他“人民英雄”稱號。
安葬完李狄三,先遣連全體(ti) 官兵聯名致電師黨(dang) 委,要求擔負進軍(jun) 噶大克的先遣任務。
師黨(dang) 委批準了他們(men) 的請戰。除患重病的曹海林連長和幾名戰士留守外,李子祥、彭青雲(yun) 率領其他45名戰士組成先遣分隊,翻越6000多米的東(dong) 君拉大阪,於(yu) 1951年8月3日勝利進駐阿裏首府噶大克(今噶爾縣),阿裏全境宣告和平解放。
“就是剩下最後一個(ge) 人,也要把紅旗插上噶大克!”先遣連實現了出征時的誓言。
祖國永遠不會(hui) 忘記。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進藏先遣英雄連”的旗幟行進在戰旗方隊中,走過天安門,接受黨(dang) 和人民的檢閱。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我們(men) 今天的幸福生活!”改則縣先遣鄉(xiang) 48歲的黨(dang) 員占次說。他父親(qin) 當年曾為(wei) 先遣連運送過物資,親(qin) 眼見證了這支人民軍(jun) 隊為(wei) 解放阿裏付出的巨大犧牲。
昔日的紮麻芒堡、如今的先遣鄉(xiang) ,牧民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適齡兒(er) 童入學率、各類學校招生返校率100%,農(nong) 牧民合作醫療覆蓋率100%,慢性病簽約服務覆蓋率100%,養(yang) 老保險繳費率100%……
隻有321人的先遣鄉(xiang) 紮布村,去年僅(jin) 合作社經濟收入就達到了180餘(yu) 萬(wan) 元。
烈士忠魂地下有知,亦當九泉含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