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易貢茶場依靠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小茶葉創造大收益

發布時間: 2021-09-30 08:51: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15b8d798-aa10-46bd-bcbd-28d0a6cde14b.jpg
易貢茶場的工作人員在茶園采茶。記者 陳荷花 攝

  天朗氣清,茶韻悠悠。易貢茶場裏,油菜花開得正豔;廣袤的湖畔牧場上,馬牛成群;茶農(nong) 們(men) 穿梭在茶林間,他們(men) 身挎茶簍,兩(liang) 手並用,掐準“一葉一茶”,快速放入簍裏,舉(ju) 手低頭間,茶簍逐漸被裝滿。

  “我在茶場工作了30多年,以前采茶一年隻有幾千塊錢收入,這兩(liang) 年每年光是采茶收入就有4萬(wan) 多塊了,生活越過越紅火。”正在采茶的普布曲珍告訴記者。

  “當年,十八軍(jun) 和後續部隊部分官兵進藏後留駐在易貢,負責建設軍(jun) 墾農(nong) 場。三年後,為(wei) 響應‘開發邊疆 建設邊疆’的號召,部隊官兵從(cong) 四川蒙頂茶場引進四川中小葉茶樹並試種成功。自此,西藏有了曆史上第一塊成規模的茶田。此後,茶場又經曆了改製、地方接管、對口援藏等多個(ge) 階段,更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曆史見證。”廣東(dong) 省援藏幹部、易貢茶場黨(dang) 委書(shu) 記曹玉濤向記者介紹。

  茶場內(nei) ,一座二層石木結構小樓矗立著。樓前石碑上用紅漆書(shu) 寫(xie) 著“將軍(jun) 樓”三個(ge) 字,讓小樓顯得格外莊重。“將軍(jun) 樓”是原十八軍(jun) 軍(jun) 長張國華將軍(jun) 的辦公居住地。場部機關(guan) 辦公地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藏自治區黨(dang) 校校址。

  易貢茶場老員工才程說:“我1989年調到場部,在我沒來之前,就經常聽到老一輩茶場工人說起張國華將軍(jun) 的英雄事跡,感覺很震撼,也激勵著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e) 績。”

  長期以來,易貢茶場一批又一批的員工繼承和發揚著紅色精神,不斷推動易貢茶場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援藏力量的幫助下,易貢茶場以黨(dang) 建引領發展,按照確立的“立足茶場強茶業(ye) ,跳出茶場擴茶業(ye) ,跳出茶業(ye) 優(you) 茶業(ye) ”的工作思路,結合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做好茶產(chan) 業(ye) 發展,以“紅茶+綠茶+邊銷茶”模式,推進茶場“紅色曆史資源+綠色生態茶田景觀化+低氟健康茶飲”產(chan) 業(ye) 鏈發展,以茶促旅、以旅興(xing) 茶,實現“茶+旅遊”拓展,以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助力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廣東(dong) 省對口支援力量的不斷投入下,易貢茶場對老茶樹進行保護性開發,並打造易貢茶場茶文化展覽館,在整合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推出“茶園+采摘體(ti) 驗”、“茶園+茶藝體(ti) 驗”、紅色茶旅等服務項目,進一步帶動了周邊地區生態旅遊業(ye) 的發展。

  “沒想到西藏還有這麽(me) 美的茶園!”本來想繼續趕路的廈門遊客蕭陌,被易貢的優(you) 美環境和茶葉吸引,“明天我還要去買(mai) 茶,這麽(me) 美的環境中產(chan) 出來的茶葉肯定好喝。”

  隨著茶旅融合的不斷發展,當地的民宿、餐館越來越多。林芝桃花節前後,易貢河穀的酒店、民宿“一房難求”。這也吸引了更多外出務工的當地人回到家鄉(xiang) 參與(yu) 到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旅遊業(ye) 發展中。

  2020年,易貢茶場共計生產(chan) 茶葉產(chan) 品17.1萬(wan) 斤,產(chan) 值達到2740萬(wan) 元,職工采茶平均年收入2.2萬(wan) 元,比2019年增長37.5%。

  2021年實現易貢茶場曆史上的首次茶葉產(chan) 品出口,易貢茶場也成為(wei) 首個(ge) 從(cong) 西藏海關(guan) 出口的西藏本地茶葉企業(ye) 。在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方麵成功探索出一條以高質量的高原茶葉出口標準對接國際品牌標準的新路徑。

  “今年,我們(men) 將會(hui) 培育第一個(ge) 本土茶樹品種,這對茶場來說是一次曆史性的突破。此外,茶葉加工廠的改擴建也將提上日程,同時將采用自動化生產(chan) 設備,改進加工工藝和生產(chan) 流程,提升茶葉品質。”曹玉濤說,“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還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7+2’西藏特色產(chan) 品消費平台、廣東(dong) 省的南粵分享匯等平台,積極用好線上銷售平台,持續擴大易貢茶葉的銷售路徑,不斷打開新的市場,推動易貢茶場提質增效。”

  采訪結束,我們(men) 走出茶場,陣陣茶香隨風飄散,落日中,茶農(nong) 嫻熟的采茶身影顯得格外美麗(li) 動人。

  記者手記:

  用好紅色資源 激發奮進力量

  打一桶酥油茶,不禁讓人想起那段揮鋤鏟鍬的艱苦歲月,十八軍(jun) 官兵給當地老百姓留下了珍貴的紅色記憶和紅色遺產(chan) 。

  作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成規模的茶場,易貢茶場的發展在曆經沉浮之後,再一次煥發出新生機。一個(ge) 個(ge) 驚人的發展、一組組不斷變化的數字背後,是茶場紅色引領、產(chan) 業(ye) 幫扶、綠色發展的生動“注腳”;是粵藏兩(liang) 省(區)黨(dang) 委、政府和林芝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是易貢茶場黨(dang) 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群眾(zhong) 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感人畫麵。

  采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山還是那座山,水依然是那片水,但它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 。隻要我們(men) 傳(chuan) 承好紅色基因,謀劃好富民產(chan) 業(ye) ,一幅村美民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圖必將徐徐展開。易貢茶場在新的起點上,滿載使命與(yu) 榮譽,紅色領航,乘風破浪。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